诸葛亮在草船借箭的时候 诸葛亮为何不担心曹操放火箭
- 姓名:曹操(155年~220.3.15)
- 别名:曹孟德、曹吉利、曹阿瞒
- 国籍:三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
- 出生日期:155年(乙未年)
- 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庚子年)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 主要成就: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
- 消灭群雄,统一北方
- 开创建安文学,提倡薄葬
- 代表作品:《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等
- 谥号:武皇帝
- 庙号:太祖
- 陵墓:高陵
- 中文名: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
- 别名:孔明,卧龙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 出生日期: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辛酉年)
- 逝世日期:234年(甲寅年)农历八月二十八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
- 主要成就:助刘备建立蜀汉基业
- 治理蜀地,平定南蛮
- 制作孔明灯,发明诸葛连弩
- 代表作品:《出师表》《诫子书》
- 封爵:武乡侯
- 谥号:忠武侯
- 逝世地点:宝鸡岐山五丈原
- 祠庙:武侯祠
对诸葛亮草船借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草船借箭时,为啥不担心曹操放出火箭?
在我国的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与典故,至今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其中的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更是经典中的经典。在历史上的曹操在南下之后刘琮带领荆州士兵向曹操投降,刘备听闻后放弃了樊南逃到了江东地区与孙权联手对抗曹操。孙权经过商讨之后便命令周瑜全权接管此事。俗话说得好,“既生瑜,何生亮”所以在历史上的周瑜也是一个十分厉害的人物,但是与诸葛亮相比的话,还是差上那么一点,所以周瑜在心底里比较怨恨诸葛亮,但是曹操的大军将至,而在水上交战的兵器当然是弓箭了,于是周瑜想要借这个机会让诸葛亮在十天的时间之内制造出十万支箭,从而为难一下诸葛亮,可谁也没想到的是,诸葛亮却说十天的时间太久了,而且当着众将军的面当场立下了军令状,说自己在三天的时间就可以制造出十万支箭。
周瑜听到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后十分的高兴,心里想到:如果你三天过后,拿不出这十万支箭,到时候看我怎么治你的罪。在周瑜看来,诸葛亮就算在神通广大,也不可能在三天的时间制造出十万支箭。而此时的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在诸葛亮离开之后,周瑜就命鲁肃去打听诸葛亮那边的消息。而当时的鲁肃老实巴交,诸葛亮一看到他过来,就让他帮自己借了二十只船,然后在每条船上放了三十名士兵,这二十只船用青布做成幔,还将无数个稻草人摆放在船的两侧。听完诸葛亮的请求之后,鲁肃摸不着头脑,就稀里糊涂的就为他准备去了。
时间转眼间就到了第三天的清晨,诸葛亮便找到鲁肃,说是要带他去取箭。乘着事先准备好的船,就这样在迷雾中到了靠近曹军的边上,这时的诸葛亮下令将所有船只船头向西船尾向东一字排开,然后让船上的士兵敲鼓叫阵。鲁肃看到诸葛亮如此之举,十分惊讶地问道如果曹军真的打过来怎么办。而诸葛亮却说:“曹操生性多疑,在这样一个大雾弥漫的天气,他一定不会随意的出兵。”而事实证明,诸葛亮的猜测没有错,这时的曹操看到江上雾气笼罩,心中想到孙权他们一定有埋伏,所以没有让士兵轻举妄动,只是下令让弓箭手向对方放箭,而曹军射出的箭都正好射在了船一边的稻草人的身上,等到船一侧的稻草人身上插满了箭。诸葛亮又下令将船掉一个头,使船的另一边的稻草人身上也插满了箭。在这个时候天已经快亮了,于是诸葛亮便下令撤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草船借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真的在三日之内拿了十万支箭回来。但是在这里,可能会有人感到疑问,假如曹操在当时射的不是普通的箭,而是火箭,那么诸葛亮的计策是不是没什么用了呢?其实事实上,在大早上突然被诸葛亮“袭击”,在不了解状况的情况下,曹操最先想到的一定就是普通的弓箭而不是火箭,如果是真的进攻,事实上也来不及去准备火箭。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曹军曾经在博望坡被火围攻过,所以心中是对火产生了一定的阴影,也不太敢用火。
如果当时的曹操真的下令用火箭进攻的话,诸葛亮等人实际上完全可以放弃船只,然后利用火船向着曹军的船只前进,而曹军所有的战船都用铁链连在一起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带来的损失就不仅仅是弓箭了。所以不管怎么样,曹操一定是不敢放火箭的。
参考资料:《三国志》
-
历史上的魏延到底是怎么死的 正史和演义差距有多大 2024-04-20
-
历史上太史慈是怎么死的?真的被张辽射杀? 2024-03-23
-
三国时期诸葛亮发动第四次北伐是在何时?结果如何 2024-03-27
-
曹洪是曹操的救命恩人,曹丕为什么想杀他? 2024-02-27
-
汉寿亭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 难怪关羽会对这个官职如此重视 2024-01-08
-
三国时期马超和颜良的实力如何? 2024-04-15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