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当初没有英年早逝的话 东吴最后能统一天下吗
- 中文名:孙策(175年—200年5月5日)
- 别称:小霸王,孙伯符 字号:伯符
- 国籍:东吴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
- 出生日期:175年(乙卯年)
- 逝世日期:200年
- 职业:诸侯、将领
- 主要成就:占据江东六郡
- 官职:讨逆将军,会稽太守
- 外号:小霸王
- 爵位:吴侯
- 谥号:长沙桓王
对孙策和东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东吴能一统天下吗?
沧桑与诗意的历史交相辉映,仿佛可以看到东汉末年风雨飘摇,群雄争霸,悲喜交错,情义血腥交错,一招一式,满盘皆输,千百年后,对于那段历史,人们各执一词,各执一词,有人问,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孙吴能一统天下吗?答案是肯定的!
孙策其人,先不谈政事,他相貌英俊,翩翩公子少年,也许也只有他,才配得上大乔。
古往今来的英雄少年,孙策也是如此,他有雄心壮志,父亲孙坚死后,他审时度势,把遗体送回江东,然后投奔袁术。到了江东时期,他多次到扬州名士张纮那里,并开门见山地提出自己的主意——投奔袁术,取回兵权,后与叔父联合,广招士兵,东据吴郡,会稽,报仇雪耻,外藩臣服。孙的慷慨陈词感动了张纮,他提出南渡,并承诺支持孙坚的一切行动。
有勇有谋,礼贤下士,既有主见,又善于驾驭全局,对比他死后,孙权躲起来哭泣,对比刘备三顾茅庐,却没有自己的主见,实乃大将之风。要知道这一年,孙策才十七岁,却有王者风范。
至于孙策的政治行动,简言之,就是平定江东,占领江东六郡,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为东吴政权奠定基础。
如果没有孙策建立,以孙权的实力,恐怕很难在刘备、曹操等强敌之下生存下去。
第一,孙策是长子,是小霸王;第二,孙权自幼在父兄羽翼之下长大,若不是孙坚死了,大权不会落在孙坚手中;第三,孙权是从小就养大的继任者,一个是难免有宠爱的幼子,两个人的政治素养肯定是有区别的,而且差距很大。三国时期,一位优秀的领袖,先占了上风。
与孙权相比,孙策更得民心,军心更稳。孙策暴毙,当时继承权落到了孙权手中,实在是太多人不服气,江东叛军暗地里蠢蠢欲动。
另一方面,孙策比孙权更懂用人。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孙坚和周瑜的交情,对比一下孙权和周瑜的关系。惺惺相惜的孙坚和周瑜,一周瑜在孙坚手下得重用,两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本来想在乱世开创盛世,但孙策却英年早逝。当时,孙策死后,孙权政权未稳,与江东世家又多有不和,而此时,周瑜带兵出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孙权的一种拥护,但当时在孙权心中,一定是有空隙的,他认为周瑜既是拥兵自重,同时,历史也证明,后来周瑜在孙权手中并没有完全重用。
最为重要的是,孙策在东吴是中流砥柱,随时都能力挽狂澜。那么孙权呢?由于他的性格和能力,使他难以成为江东的中流砥柱。在江东,孙策是一位为数不多的锐意进取的人物,他一死,就使东吴完全丧失了入关的信心,但在三国时期,孙权更愿意扮演一个能守住自己的疆土和边疆的统治者。
古往今来,杨柳依依,今人思量,雨雪霏霏,在天地之间,有孙策生,有大丈夫之谋,有君王之智,也有成名中原之志,有周瑜之义,有其他臣子之助,东吴改写历史在所难免,只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记起一件事,周瑜进府到奈何桥见孟婆便问:“江东旧主孙策可在此投胎转世?”孟婆云:“七年前化作东风。”山高水低,生死未卜,生死攸关,但孙策已经走了,空留一丝遗憾…
-
蜀汉十二名臣谥号的来历和释义!其中一个是姜维争来的! 2024-03-09
-
三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魏文帝曹丕 2023-12-09
-
历史上甄宓嫁给了谁?甄宓的结局又是如何? 2024-01-17
-
曹丕是怎么对待曹植的 兄弟两人的感情是什么样的 2024-03-06
-
三国有女将吗?孙尚香为什么能被称为是孙吴的巾帼英雄? 2024-02-28
-
三国时期一些重要人物的年龄 2023-12-2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