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能废立皇帝为何不篡位 西汉可不是东汉
- 本 名:霍光(?~公元前68年)
- 字 号:子孟
- 所处时代:西汉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河东平阳
- 去世时间:前68年4月21日
- 主要成就:辅佐幼主,实现“昭宣中兴”
- 官 职:大将军
- 爵 位:博陆侯
- 谥 号:宣成
还不知道:霍光和皇帝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霍光可以废立皇帝,为何不篡位?
说道权臣,一直移不开这两个人,一个是商朝时期的伊尹,另外一个就是西汉时期的霍光。
霍光因为他哥哥霍去病的关系而进入汉武帝的视线,同时也因为他精明能干,深得汉武帝重用。
最后,霍光成为了汉武帝的托孤重臣。因为汉昭帝年少,霍光大权在握,就如同商朝时期的伊尹。
汉昭帝刘弗陵病逝后,由于没有子嗣,霍光只好从各路藩王中找到了刘贺这么一个二世祖来当皇帝。
可哪想,这个二世祖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在位二十七天就干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荒唐事。
刘贺画像
当然,这有些夸张,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二十七天干一千一百二十七件正常事都有些困难,更何况是荒唐事!
这只不过是霍光为废刘贺皇帝位而找的借口而已,其中还包括了刘贺想要对太后不轨的事情。
刘贺身为诸侯,来长安之前还带了许多亲信,他不可能会如此不智。
所以,最大的可能是霍光觉得刘贺是想要收回他手中的权力,这让他产生了极大危机感,所以才有了废帝一事。
可能是刘贺的举动同时威胁到了当时西汉朝廷中的大臣们,所以,霍光废黜刘贺之事十分顺利。
后来,经过考察,霍光觉得前太子刘据的孙子刘询不错,出生于民间,没有什么亲信,便于掌控。
于是,刘询就这么当上了皇帝,霍光也牢牢抓住了手中的权力,执掌天下权。
霍光生前,汉宣帝对他忌惮非常。恭哀皇后许平君被霍光妻子毒杀,这种事情汉宣帝都忍住了,就是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刘贺。
可见,汉宣帝忌惮霍光的程度。霍光也知道皇帝在忌惮自己,但这时的他也没有任何办法,骑虎难下了。
霍光或许也知道了自己死后会发生什么,但他不可能再一次废黜皇帝了,因为汉宣帝没有给霍光任何的机会,他不是刘贺那个废物。
那霍光有想过篡夺汉室江山吗?完全没有,他不敢有这样的想法,一点都不敢。
此时的汉朝依旧强盛,汉武帝的威严在他死后还依旧存在于庙堂之上,汉臣的忠义之心为史上之最。
霍光能有如此大的权力完全基于汉室的信任以及朝廷的制度。他可以废黜荒唐的刘贺,但不能对没有任何过错的汉宣帝进行惩罚。
霍光能够篡位成功的概率基本为零,可能他刚开始计划,转头就会被手下人卖得一干二净。
而且,朝中也没有任何人会支持霍光,霍光能够有这么大的权力,更多是因为他在朝中与其余大臣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霍光篡位其实就是在破坏这个利益共同体,这样的做法只会导致众叛亲离。
霍光影视形象
就算霍光运气非常好,真的给他篡位成功了。当然,这个概率不亚于一个运气非常差的人没花一分钱,最后中了百万。
那霍光又拿什么来统治这大好江山呢?他篡位的举动已经给世人带了不好的头,每个人都会认为只要自己足够强,那就可以当皇帝。
就像孙悟空所说的那句话:“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一般,天下将会大乱,中原提前步入五胡乱华时代。
所以,霍光想要篡位,那就如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活得快快乐乐的,突然有一天疯了想要去死一般。
汉宣帝影视形象
如果真是这样,那霍光还不如直接在府中,吞下一杯毒酒。这样死得还不痛苦,也不至于史书中还留下骂名。
霍光不是个蠢人,所以他不会有任何篡位的念头,做一个权臣已经是他能够做到的极限了。
甚至,霍光还不敢将手中的权力留给后代,而是留下遗嘱,让自己的儿子们不要贪恋权势。
同时,他还将府中大量的财富留给了霍去病的孙子。怕的就是自己的后代留不住这些财富,而霍去病的孙子有烈士光环,不怕。
霍光辅政
可惜的是,霍光将身后事都交代好了,儿子们却都是草包,最后还是自己作死,全家陪葬。
-
张良封候只排62位,背后原因是什么? 2024-03-10
-
王莽的头颅怎么会被保存了两百多年? 2024-03-13
-
为何说汉光武帝刘秀是最完美的开国皇帝? 2024-02-07
-
袁绍原本是东汉末年联军盟主 袁绍最后是怎么一败涂地的 2024-03-24
-
历史上吕雉真的是个狠毒之人吗?真相是什么 2024-04-02
-
萧何“自毁名节”保平安,几百年后子孙都是皇帝! 2023-12-09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