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时期,都出现过哪些世家大族?
汉未社会中的世家大族,魏晋时称为士族,影响很大,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名人小编一起看下去。
中国人的乡土观念是很重的,但是更重的恐怕是家族观念,尤其在秦汉之际,都是大家族的生活模式。所以很容易出现人才扎推的状况,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三国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荀氏八龙、司马八达、马氏五常。
荀氏八龙
荀氏八龙可能大家并不是很熟悉,因为严格说起来他们并没有活跃在三国时期,他们是东汉人。但是荀彧、荀攸这两个名字大家肯定就不陌生了,他们就是荀氏八龙的后代。荀氏是战国时期荀子之后,魏晋时期,荀氏家族应该是整个中原最有影响力的世族了。
荀淑(83-149年)是荀子十一世孙,品行高洁,学识渊博,乡里称其为“智人”,曾征拜郎中,再迁升当涂长,当时名士李固、李膺都曾拜他为师,后出为朗陵侯相。荀淑办事明理,人称为“神君”。他的8个儿子:荀俭、荀绲、荀靖、荀焘、荀汪、荀爽、荀肃、荀旉。并有才名,人称“荀氏八龙”,其第6子荀爽最为知名,官至司空。
荀彧的父亲就是所谓的“二龙”荀绲。荀昙字无智,是荀淑哥哥的儿子,他就是荀攸的祖父,官至二千石,拜广陵太守。除了荀彧、荀攸,荀谌 chén、荀衍yǎn、荀悦等人,都是汉魏之际的风云人物和曹魏集团的重要谋士(荀氏三若、公达、仲豫)。所以颍川荀氏家族,在汉末、魏晋之际的影响力非常巨大,家族子弟也确实非常有才能。
司马八达
司马八达比荀氏八龙更有知名度,司马懿之父司马防共有八个儿子,各个都知名于世,而且每个人所取的字中都带有“达”字,所以世人尊称他们为“司马八达”。分别是:司马朗,字伯达;司马懿,字仲达;司马孚,字叔达;司马馗,字季达;司马恂,字显达;司马进,字惠达;司马通,字雅达;司马敏,字幼达。
老大司马朗,很早就受到曹操征辟,做过成皋令,元城令,丞相主簿,兖州刺史等职。建安二十二年,和夏侯惇等人一起率兵征吴,中途病死,时年四十七岁。老二司马懿就不用多说了,他是整个西晋的奠基人。除了司马懿,司马八兄弟之中,最有能力的应该是老三司马孚了,他历仕魏国五代皇帝,为司马氏政权的稳固多有功劳,而且活了93岁,见证了从东汉到西晋的整个历史阶段。
马氏五常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氏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马氏兄弟和司马氏兄弟一样,每个人的字中都有一个“常”:老大字伯常,老二字仲常,老三字叔常,老四马良字季常,老五马谡字幼常。马氏兄弟中,除了马良、马谡其他几人事迹不详。
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担任荆州牧,征召马良为州从事。马良与诸葛亮关系友善,也有观点认为,诸葛亮是把马良当作自己的弟子看待。曾奉命出使东吴,受到孙权恭敬地接待。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任命马良为侍中。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东征东吴,派马良招纳五溪少数民族。同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兵败,马良也遇害身亡。
马谡比大哥马良更有名,马谡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即使不了解历史的人也都听说过。马谡最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深为器重,每次接见谈论,从白天到黑夜。建兴六年(228年),马谡在诸葛亮北伐时,因违背诸葛亮作战指令,而导致街亭失守,撤军后被诸葛亮斩首。
两汉实行察举制,做官都是靠互相推荐,所以很容易形成士族把持整个官僚系统的局面。而且,在当时知识都是掌握在这些世家大族当中,每个家族都有自己擅长的经学。因此,在各方面促成下,世家大族特别容易形成,到后来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
三国馊点子专业户!在袁绍手下却帮曹操“打败”袁绍! 2024-03-09
-
刘备挂念一生的女子是谁?他的几位夫人最终结局如何? 2024-01-16
-
诸葛亮为什么要下令处死刘琰?真相是什么 2023-12-31
-
刘备出征为什么从来不带上诸葛亮?原因是什么 2024-01-12
-
历史上《军谯令》、《败军令》发布于何时? 2024-04-20
-
糜芳为什么会投降曹操?与刘备倒戈相向 2024-02-17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