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䄉与胤禟都是康熙的儿子,他们之间有何不同
- 中文名:爱新觉罗·玄烨
- 外文名:The Kangxi Emperor;Kayser King
- 别名:康熙帝;恩赫阿木古朗汗
- 国籍:中国(清朝)
- 民族:满族
-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景仁宫
- 出生日期: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
- 逝世日期: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
- 职业:皇帝、政治家、战略家
- 主要成就:蠲免赋税、发展经济
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主要成就:收复台湾,开府设县
抵制沙俄侵略,大败准噶尔汗国
编修文化典籍 - 代表作品:《御制道德经讲义序》、《四书讲疏义序》、《庭训格言》等
- 年号:康熙
- 庙号:圣祖
- 陵墓:景陵
- 前任: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
- 后任: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 在位时间:1661年—1722年
俗话说的好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皇九子胤禟和皇十子胤䄉虽说是同一年出生,但他们在才学和性格上却有着高下之分
比如胤禟从小就“嗜读,性聪敏,喜发明”,他不仅设计发明过战车,还开满人之先河,用拉丁文转写满文,且喜西学,懂英语……而胤不论骑射还是学习,都十分逊色。再加上他粗疏傲慢,骄纵跋扈,因此两相比较,胤禟绝对优秀。
然而让人奇怪的是,康熙在第二次册封成年皇子时,却把胤䄉封为了敦郡王,而相对优秀的胤禟只封了个固山贝子。要知道郡王和贝子在爵位上可隔着两级呢!一向看重皇子文治武功的康熙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呢?
其实,胤禟也不用感到委屈,康熙这样做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胤禟的册封受生母影响。
清王朝有着等级森严的制度,皇帝膝下有着诸多皇子,而这些皇子也有着地位高低之分。
这个区分主要是看皇子的生母的出身、封号,在后宫中的地位及级别等。所以,皇子们在这个时候不仅要拼学习骑射,还要拼生母。
比如皇八子胤禩,他的生母良妃卫氏就是满洲正黄旗包衣出身。所谓“包衣”都是世代为奴的身份,因此非常卑贱。
生母的卑贱身份不仅给胤禩夺嫡带来了很大的阻力,甚至康熙还骂他为“辛者库贱妇所生”。
可见,生母的出身及在后宫会不会混,都关系到皇子的未来。
胤䄉虽说学疏才浅,但他却有一个好出身。
胤䄉的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胤䄉的姨母是康熙第二任皇帝孝昭仁皇后。
胤䄉的外公是辅佐康熙的四大臣之首遏必隆。
胤䄉的舅舅阿灵阿也是领侍卫大臣。
这一份华丽的关系表,无不印证了胤的出身是除胤礽之外,其他皇子都不可及的。
因此就算犯了错,康熙待他亦相当宽容。
而在夺嫡之中,尽管他有“草包阿哥”的称号,但他依然是皇八子胤禩等人极力拉拢的对象。
之所以如此,胤䄉还不就凭的是这高贵的出身,和生母娘家在朝中盘根错节的影响力和势力吗!
比起胤䄉的出身,胤禟自然差了不少。
胤禟的生母是宜妃郭络罗氏。
宜妃出身于满洲八旗中的上三旗之镶黄旗,在康熙四妃中位居第二,又深得康熙宠爱。但不管怎么说,论尊卑,宜妃自然不如温僖贵妃,所以胤禟也不及胤。
再加上胤禟的生母娘家亦没有位高权重的人物,因此要拼出身,胤禟从一开始就输了。
二、胤禟的册封受哥哥胤祺影响。
清朝册封制度有着许多严格的规定,比如一位后妃所生的皇子颇多,那么她最大的那个皇子一般会得到较高的分封,而其他皇子则不可能再获得较高的分封了。
之所以如此,这是清朝统治者结合了之前历代王朝灭亡的教训。一方面是避免外戚势力太强,另一方面也是害怕后宫干政。
同时,这样的分封还有个好处,就是显得皇帝对后宫嫔妃一视同仁,非常公平。
胤禟的生母宜妃是比较能生育的,她先后生下皇五子胤祺、皇十子胤禟和皇十一子胤禌,除了胤禌在11岁时病亡,胤祺和胤禟都顺利地长大成人。
年长的胤祺早在康熙三十七年,就被康熙封为多罗贝勒。
康熙四十八年,康熙第二次册封成年皇子时,胤祺被晋封为和硕亲王。
这样一来,胤禟就算再优秀,生母再得宠,他也无法再得到较高的册封了。
胤就不一样了,他是温僖贵妃唯一的儿子。
虽然温僖贵妃去世较早,但其地位和封号摆在那里,再加上钮祜禄氏家族在朝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力和势力,因此康熙给予他的册封自然要比胤禟的高了。
-
清初时期的魏象枢是个怎么样的人?魏象枢有什么事迹? 2024-03-02
-
陈瑸是谁?与海瑞齐名清官, 死后谥号非常罕见 2023-12-25
-
赫舍里氏是什么人?康熙一生最爱的女人 2024-01-04
-
历史上年羹尧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2024-04-03
-
清朝最会拍马屁的大臣是和珅?那你是不知道汪景祺! 2024-03-02
-
清朝著名清官于成龙:一生廉洁深受百姓爱戴 2024-02-08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