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孚是个什么样的人?一生有何经历
- 本 名:司马孚(180~272)
- 别 称:安平献王
- 字 号:字叔达
- 所处时代:三国(曹魏)→西晋
- 民族族群:汉人
- 出生时间:180年
- 去世时间:272年
- 主要作品:《请造沁口石门表》《奏请葬高贵乡公以王礼》《临终遗令》等
- 主要成就:辅佐曹魏数代帝王;督军防御吴、蜀进攻
- 官 职:太宰、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
- 爵 位:安平王
- 谥 号:献
- 籍 贯:河内郡温县
司马有八达,均仕曹魏为官,除了司马朗英年早逝外,其余皆封侯爵以上。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司马家族从先秦一直延续到两汉,两汉时累世担任两千石的官职。司马懿、司马孚的父亲是司马防,司马防有八个儿子,因每人的字中都有“达”字,而且都比较有才,故时号司马八达。司马朗是老大、司马懿是老二、司马孚是老三,他们三人在曹操时代就受到征辟,开始做官。
司马孚性格温厚廉让,以贞白自立,不与他人结怨。他还博涉经史,汉末动乱时,与兄弟在迁徙途中,仍不忘读书自学。陈留人殷武,海内闻名,曾获罪被流放,司马孚前去探望他,与他同住同食,被时人称颂。曹植清选官属,以司马孚为文学掾。曹植恃才放旷,司马孚总是诚恳地劝谏他,曹植开始并不接受意见,而后却能向他道歉。后来,司马孚又升为太子中庶子,辅佐曹丕。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 曹操去世,司马孚劝谏太子曹丕节哀,与尚书和洽等整顿秩序,准备丧事,共同拥护曹丕继位,不久代汉称帝,是为魏文帝。当时,曹丕选拔侍中、常侍等官,多用左右亲近之人,司马孚进谏,于是曹丕更改人选。司马孚在曹丕时代也和辛毗观点相同,反对伐吴,主张休养生息。
黄初七年(226年),魏文帝曹丕驾崩,魏明帝曹叡继位,欲启用司马孚,问身边的人:“司马孚有他兄长的风范吗?”身边的人回答说:“和他的兄长很相似。”曹叡说:“我有司马懿兄弟二人,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于是任命司马孚为度支尚书。度支尚书,魏文帝曹丕时开始设置,掌管国家财政。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驾崩,齐王曹芳继位,曹爽、司马懿共同辅政。后来曹爽专权,李胜、何晏、邓飏等乱政,司马孚不管杂事,唯端正自己的行为避免被人陷害而已。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政变夺权,司马孚同司马师一起屯兵司马门,控制京师。曹爽一党被诛杀,司马孚因功进爵长社县侯,加侍中。
司马孚在军事方面的成就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司马孚认为要擒敌获胜,应该先有准备,每次诸葛亮入侵关中地区,边境的士兵不能抵挡,需要调集中央军队奔赴战场,仓猝间总是来不及准备,应该预先选出步骑二万部队,分为两部,以作交战之用。二是在公元253年,司马孚督诸军二十万防御吴国诸葛恪的进攻。
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不满司马昭专政,率宫人讨伐司马昭,于宫门处被杀。百官不敢奔赴,司马孚前往,首枕其股(将曹髦的头部枕于自己大腿上),失声痛哭说:“让陛下被杀是为臣的罪过。”上奏请求捉拿主谋者,正赶上太后下令以平民的礼节安葬曹髦,司马孚、司马昭同群公上表,请求改以王礼安葬,得到批准。
司马孚性格十分谨慎,司马懿执政之际,他就有意避免过多地参与权政,而后司马氏几次废立皇帝,他也未参与谋划。司马师、司马昭因司马孚是长辈,也不敢逼迫他,后来进封他为长乐公。泰始元年(265年) ,西晋代魏,魏帝曹奂被贬为陈留王,迁往金墉城。司马孚前往拜辞,握着曹奂的手,泪流满面,不能自制,说:“臣到死的那天,也是纯粹的大魏之臣。”(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也)
七年之后(272年),司马孚去世,享年九十三岁。临终前自述遗令:“有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终始若一,当以素棺单椁,敛以时服。”司马孚的遗令践行了他当年对曹奂说的话——至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因为司马孚的这一表现,历史上对他评价颇高,认为他是忠贞之士。
不过也有人认为,司马孚根本就是个伪君子,说一套做一套。他说的这些话根本不费任何成本,实际上他参与了高平陵政变,西晋建立后他对于高官、厚爵也都没有推辞,甚至受封王位。不过,我还是愿意相信司马孚是一个忠贞之士的!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讨论。
-
三国时期马超在归顺刘备后的待遇如何?是何地位 2024-03-21
-
吕布为什么会被成为三国第一?原因是什么 2024-01-13
-
王平是谁?在诸葛亮去世后,力保蜀汉20年 2024-01-31
-
小乔与诸葛亮是什么关系?真相是什么 2024-02-09
-
三国时期关羽和魏延指挥过哪些战役?最后的结果如何 2024-04-13
-
徐晃和关羽是什么关系 力战关羽不败的名将徐晃怎么死的 2023-12-16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