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六出祁山才导致了蜀汉灭亡的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 中文名: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
- 别名:孔明,卧龙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 出生日期: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辛酉年)
- 逝世日期:234年(甲寅年)农历八月二十八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
- 主要成就:助刘备建立蜀汉基业
- 治理蜀地,平定南蛮
- 制作孔明灯,发明诸葛连弩
- 代表作品:《出师表》《诫子书》
- 封爵:武乡侯
- 谥号:忠武侯
- 逝世地点:宝鸡岐山五丈原
- 祠庙:武侯祠
还不知道: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六出祁山导致了蜀汉灭亡吗?
有些人就喜欢盯着诸葛亮,找他的黑点,发表自己独一无二的意见,以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从而获取流量,赚取金钱。诸葛亮的黑点实在是不多,便随便给他戴上个穷兵黩武的帽子。
诸葛亮六出祁山,那是《三国演义》的说法,历史上诸葛亮当政期间,出兵六次,攻打魏国,被人总结为诸葛亮六次北伐。
这就无形中增加了诸葛亮出兵的影响力,有的人道听途说诸葛亮六出祁山或六次北伐,就会误以为诸葛亮集全国之力,对魏国发动六次大规模战争,从而武断推测诸葛亮穷兵黩武,空耗国力,导致蜀汉灭亡。
诸葛亮228年第一次北伐,到234年最后一次北伐,一共就7年时间,7年时间发动六次大规模北伐,可能吗?而且诸葛亮在这7年里,有一半时间都是在劝农讲武,为北伐做准备,真正出兵征伐的时间有一半都不错了。
我认为诸葛亮的六次出兵,能称得上北伐的也就3次,第1次,第5次和第6次。其他几次都是局部战役,只是为了争夺点地盘而已,并不是为了取长安,更谈不上恢复中原了。
而诸葛亮称得上北伐的3次,跟三国历史上的大战也没可比性,都是以月为单位的,什么时候见诸葛亮打过超过半年的仗?
这样就导致蜀汉灭亡了,那刘备汉中之战打了2年,夷陵之战打了1年,还都是恶战,这又怎么讲?蜀汉灭亡怪刘备了?关羽的北伐襄樊之战也打了半年呢。
三国是个乱世,战争频发。而三国的主角,一直都是魏国和吴国。
蜀汉与东吴是联盟,又有着天然屏障,魏国的方针一直都是先吴后蜀,注意力也一直放在东线。所以面对诸葛亮的北伐,魏国一般都采用防御策略,很少主动伐蜀。
三国历史中,魏国与东吴之间的大小战争是很难数清的,诸葛亮北伐前,两国之间一直就没消停过。只不过《三国演义》以蜀汉为主角,夸大了诸葛亮北伐的影响力,让人误以为东吴在打酱油。
认为司马懿对诸葛亮养寇自重更是无稽之谈,对于曹魏来说,东吴才是最大的寇,灭了东吴,蜀汉根本不在话下。
对于三国历史,如果只知道诸葛亮六出祁山,自然会去猜测诸葛亮穷兵黩武,拖垮蜀汉。如果真的读了三国的历史,全面去看三国,很容易看出,诸葛亮的北伐,在三国历史中的战争中,基本上谈不上规模,蜀汉虽弱,还没弱到完全打不起战争的地步。
诸葛亮被蜀汉君臣百姓爱戴,被对手敬仰,已经说明了一切。百姓日子不好过,是不可能爱戴诸葛亮的,姜维就是个例子。
正常来讲,蜀汉迟早要亡,但应该是亡在东吴之后。只要蜀汉君主稍微有点能力,不出现内乱,都不至于亡国,毕竟天然屏障在那里。
正是蜀汉内乱,才给了曹魏机会,司马昭才敢赌一把,发重兵伐蜀。虽说灭蜀之战最大的功臣是邓艾,但最初邓艾也是不同意伐蜀的。坐镇成都的要是刘备,十个邓艾也灭不了蜀。
所以说一些人说诸葛亮六出祁山导致蜀汉灭亡,就是个笑话。
-
赵云与姜维大战的结果是什么?常胜将军也会败 2024-04-10
-
关羽和文丑之间的差距真的很大吗 文丑为何在关羽这边走不过三回合 2024-02-01
-
关羽不愿与孙权做亲家,后来他女儿去了哪里? 2024-02-09
-
关羽瞧得上的人很少,他为何曾尊称吕布为“吕将军”? 2024-02-27
-
诸葛亮设空城计时,让4名士兵站门口扫地是什么用意? 2024-01-14
-
甄宓是三国时期的绝色美女 曹操为何不占为己有而是给了自己的儿子 2024-02-28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