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曹操和袁绍之间是何关系?为何会反目成仇?
- 姓名:曹操(155年~220.3.15)
- 别名:曹孟德、曹吉利、曹阿瞒
- 国籍:三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
- 出生日期:155年(乙未年)
- 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庚子年)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 主要成就: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
- 消灭群雄,统一北方
- 开创建安文学,提倡薄葬
- 代表作品:《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等
- 谥号:武皇帝
- 庙号:太祖
- 陵墓:高陵
- 姓名:袁绍(?~公元202)
- 别名:本初
- 国籍: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南)
- 逝世日期:公元202年
- 职业:大将军、冀州牧
- 主要成就:统一河北,成为汉末最强的诸侯
- 治理河北政宽,百姓德之
- 葬处:冀州
- 爵位:邺侯
- 容貌:姿貌威容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名人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时候,最强的不是曹操、刘备、孙权,其实是袁绍。官渡之战曹操击败袁绍后,又用了7年时间才彻底统一北方。我们知道曹操和袁绍是敌对双方,其实曹操和袁绍曾经也是发小、盟友!
发小、朋友
《世说新语》里记载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户人家结婚,曹操和袁绍前去凑热闹。二人想要抢走新娘,于是他们对着宾客们大喊:“有贼啊!”大家都出去捉贼了,曹操和袁绍抬着新娘就跑。结果袁绍不小心掉进灌木丛中,动弹不得,主人家马上就要追过来了。曹操对着四周忽然大喊道:“贼在这儿!”袁绍闻言大惊,迸发出全身的力量,一下子跳出灌木丛,两人逃走了。
当然,很多人对于这个小故事的真实性提出过质疑,因为毕竟不是史书记载。但是其实曹操和袁绍从小就交好也是非常正常的,曹操、袁绍的父辈在洛阳担任高官,他们二人作为官宦子弟认识、熟悉其实很正常。后来他们一起谋诛宦官,讨董卓也都说明他们早就相识了。
中平五年(188年),东汉朝廷另组西园新军,置八校尉。袁绍被任命为中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这时的袁绍和曹操是好友、同僚。后来董卓进京,袁绍、曹操都逃出洛阳,曹操在陈留首倡义兵。公元190年,各路诸侯起兵讨董,袁绍被推举为盟主,曹操行奋武将军。
盟友
袁绍本就反对董卓废汉少帝立汉献帝,汉献帝西迁长安后,山东大乱,他便和韩馥商议拥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袁绍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曹操直言表示反对(太祖拒之)。后来还发生了一件事,袁绍偶然得到一块玉印,在席中举向曹操肘边让他看,太祖便笑了笑,却十分厌恶(太祖由是笑而恶焉)。而《魏书》更是直接记载:“由是益不直绍,图诛灭之”。
这里简单解释一下,其实袁绍一心想立刘虞为帝就是典型的包藏祸心,这时袁绍已经有了权臣之心。关于玉印的事情,则表明当时袁绍甚至已经有了自己当皇帝的想法,所以这时候曹操和袁绍的友谊已经出现了裂痕。但是当时两人都没有表现出来,毕竟当时两人实力还都不够强。
公元191年袁绍取冀州,曹操击破白绕后,袁绍表曹操为东郡太守。从此直到官渡之战前,曹操和袁绍是“亲密”的盟友。由于当时还有袁术、公孙瓒、陶谦、吕布等人,曹操和袁绍两人背靠背,以黄河为界,一个向北,一个向南,不断发展壮大。到官渡之战前夕,袁绍并河北青、冀、并、幽四州,曹操兼并河南司、豫、兖、徐四州。一山难容二虎,袁曹争雄必然爆发。
敌人
公元199年,公孙瓒、吕布、袁术、陶谦等人都已被消灭,北方最大两股势力只剩下曹操和袁绍,两强对决是唯一的选择。公元198年末,曹操擒杀吕布,解除了北进的最大后顾之忧,立即对袁绍摆出了对抗姿态,在公元199年四月进兵河北,略取河内。公元200年二月,袁绍正式南伐,发布讨伐曹操的檄文,官渡之战爆发!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最终击败了袁绍。公元202年袁绍病死,袁绍诸子不和内斗,曹操趁机进攻河北,公元204年曹操攻占邺城。攻下邺城后,曹操亲自来到袁绍墓祭祀,痛哭流涕(公临祀绍墓,哭之流涕)。曹操还安慰袁绍的妻子,送还他家的仆人和珍宝,又赐给各种丝绸棉絮,令官府供给他们衣食。
曹操攻占邺城,站在袁绍墓前,回想两人从儿时的伙伴,到后来的朋友、同僚、盟友,最终成为了彼此的对立面,疆场对阵。感遇之际,留下眼泪实在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当年刘邦哭项羽,四百年后曹操哭袁绍,有人总批评虚伪、作秀,那是他们体会不到一生之中从朋友到敌人相爱相杀的感觉!
-
卫子夫是谁 卫子夫凭什么能够当上皇后 2023-12-14
-
盘点古代爱藏私房钱的朝代 汉朝皇帝尤为严重 2024-02-01
-
李夫人是谁,汉武帝和李夫人的故事? 2023-12-14
-
平阳公主:三个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 2023-12-14
-
历代皇帝简介以及历史评价:西汉平帝刘衎 2024-03-27
-
吕后为什么会选曹参为丞相?她是什么用意 2024-02-17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