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如果多活十年的话 诸葛亮统一天下的机会有多大
- 中文名: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
- 别名:孔明,卧龙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 出生日期: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辛酉年)
- 逝世日期:234年(甲寅年)农历八月二十八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
- 主要成就:助刘备建立蜀汉基业
- 治理蜀地,平定南蛮
- 制作孔明灯,发明诸葛连弩
- 代表作品:《出师表》《诫子书》
- 封爵:武乡侯
- 谥号:忠武侯
- 逝世地点:宝鸡岐山五丈原
- 祠庙:武侯祠
还不知道:诸葛亮多活十年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诸葛亮多活十年,统一中原的概率有多大?
提起来诸葛亮,可谓家喻户晓的人物。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慧的化身。正是因为有诸葛亮的出现,才让四处奔波的刘备能够雄踞一方,自从刘备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对待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完成刘备光复汉室的遗愿。《出师表》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驾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北伐,《易中天品三国》给出的结论是两条:第一,不攻曹魏,蜀汉必亡,曹魏为了发展自己的实力,便据守蜀国的要塞。这个时候的诸葛亮已经意识到,如果让曹魏发展国力,必然和蜀国的差距越来越大,蜀国不能坐以待毙,于是诸葛亮便发动大规模作战,来削弱曹魏的军事实力。
易中天对诸葛亮北伐,还有第二个观点:北伐中原,转移矛盾。蜀汉政权有三股集团势力,关羽、张飞、赵云、孙乾为首的荆州势力;李严为代表,刘璋以前带领的文臣武将属于东州集团;谯周为代表的蜀地集团。
蜀国刚建立的时候,集团矛盾并不明显,但是从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荆州集团丧亡惨重。没有势力能压制蜀地集团,必须联合东州集团,三方集团的矛盾便开始日渐突出。刘备托孤之前,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弥留之际,任命诸葛亮为“主”,李严为“辅”,希望他们两个人可以互相牵制,并且可以拉拢荆州集团。
诸葛亮北伐,就是把蜀国的内部矛盾转移到曹魏的外部矛盾。一旦打下雍州、凉州,荆州集团、东州集团、蜀地集团的矛盾就会大大缩减,蜀国还有可能问鼎中原。《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北伐了7次,最终北伐还是失败了。
诸葛亮北伐失败原因其一马谩失街亭、其二粮草不充分、其三因为内政原因,错失良机。后来诸葛亮在渭水屯田,已做好了长期战争的准备,但却因积劳已久而病死。蜀汉不得已,只得退兵。很多人会问了,如果诸葛亮多活十年,统一中原的概率有多大?
如果诸葛亮多活十年,统一中原的概率一点也没有。首先,当时魏国的综合国力,要比蜀国强。当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时候,蜀国内部已经开始动乱了,国力消耗殆尽。诸葛亮临终的时候,就开始安排姜维断后,其实这也是为了保存蜀国的军事实力。
如果当时诸葛亮没有去世,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军队粮食问题,诸葛亮虽然每次都千方百计解决军粮供应问题,但是军粮仍然时断时续,每次不得已被迫撤军。反观曹魏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为支柱,曹魏之所以取得胜利,虽说有司马懿的功劳,但是和曹魏的经济实力雄厚也有很大的关系。
诸葛亮对曹魏发动战争的目的,主要是有两个,第一对魏作战,主要是以攻为守,既能阻止曹魏的发展,又能在作战中稳扎稳打,扩大自己的战国,第二蚕食魏国的领土扩张自己的实力,为的就是蜀国长远的发展。
总结:如果诸葛亮多活十年,统一中原的概率很小。诸葛亮完全靠着自己的能力去讨伐曹魏,一统中原靠的是领导人和文武大臣以及士兵的支持,还有一个外部原因,那就是粮饷辎重,粮饷辎重不是一时半会完成的,那是靠几代人的积累。
-
赤壁之战曹军为什么会溃败?跟庞统有什么关系 2024-02-13
-
关羽发动樊城之战时,刘封和糜芳为什么都不帮他? 2024-02-11
-
传说赵云单骑救主是真的吗? 2024-04-09
-
东吴最终没能一统中原跟孙权有关系吗?真相是什么 2024-03-27
-
历史上关羽死后赤兔马去了哪里?为何会绝食而死? 2024-03-14
-
为什么后世很多人对田豫不熟悉?他为曹魏做了哪些贡献? 2023-12-25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