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平定叛乱之后,还迎回太上皇李隆基是为什么?
- 中文名:李亨(711~762)
- 别名:唐肃宗、李嗣升、李浚、李玙、李绍
- 国籍:中国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长安
- 出生日期:711年
- 逝世日期:762年
- 主要作品:《赐梨李泌与诸王联句》、《梦丹书》
- 主要成就:收复长安、洛阳两京
- 在位时间:756年-762年
- 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 庙号:肃宗
- 年号:乾元
- 享年:51岁
- 陵墓:建陵
- 姓名:李隆基(685.9.8~762.5.3)
- 别名:李三郎、唐明皇
- 国籍:中国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洛阳
- 出生日期:685年9月8日
- 逝世日期:762年5月3日
- 主要成就:发动唐隆政变,铲除韦后势力,中兴唐室;开创开元盛世
- 代表作品:《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霓裳羽衣曲》
- 年号:先天、开元、天宝
- 庙号:玄宗
- 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 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 即位年龄:27岁
- 在位时间:712年-756年(44年)
- 享年:78岁
- 陵寝:唐泰陵
李亨,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这是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当唐军从“伪燕”的手中收复长安、洛阳两京后,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迎接太上皇李隆基回京。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的叛军势如破竹,烟尘千里,鼓噪之声震地。铁蹄横扫中原,旋即攻占东都洛阳。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本着“不可沽名学霸王”的想法,挥军继续西下,逼近潼关。唐帝国名将哥舒翰坚守潼关数月,高悬“免战牌”,就是不出潼关的大门。安禄山军久攻不下,暴跳如雷。奈何帝国皇帝李隆基听信了他的舅哥杨国忠的谗言,三番五次地下诏,逼迫哥舒翰出关作战。
被逼无奈的哥舒翰出关迎敌,结果很快就中了叛军的埋伏,唐军血流成河,惨不忍睹。辛辛苦苦招募的近二十万唐军,逃回潼关的只有区区八千人。
潼关很快失守,唐帝国的京都长安的门户大开。消息传来,帝国的皇帝李隆基惊慌失措,带着皇室子弟、宰相杨国忠及“一骑红尘妃子笑”的主人公杨贵妃及其姐妹,丢下长安百姓,仓惶出逃。
忍无可忍、气愤填膺的护驾将士发动了马嵬坡兵变,杨国忠及杨贵妃姐妹俱被诛灭。帝国皇太子李亨听取了身边的小太监李辅国的建议,乘机提出分兵的北上的意见。沉浸在失去爱妃杨玉环的悲痛中,早已焦头烂额的李隆基不假思索地就答应了皇太子李亨的请求。李亨犹如龙归大海,虎啸山林。
不得不说,皇太子李亨北上朔方,是一条很不错的正确方针和路线。如果没有安史之乱,李亨的皇太子地位是危机重重,岌岌可危。
李亨来到俺们宁夏灵武后,竖起抗“燕”平叛大旗,身边很快就集聚了一大批文臣武将。在朔方将士的一致拥戴下,皇太子李亨在灵武的城门楼上登基称帝,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帝”。实话实说,李亨的登基是先斩后奏,既成事实,把生米煮成了熟饭。不打招呼,私自称帝,对唐明皇李隆基来说,绝对是另一种“反叛”。
李隆基一夜醒来,就从皇帝变成太上皇,唐帝国的权力和政治中心瞬间就从成都变成灵武。至于李隆基,无论他的心中再有许多不满和极大愤慨也都无济于事了。李隆基虽心有不甘,也只好哑巴吃黄连般地咽下自己酿下的苦酒,被迫承认了李亨大唐帝国皇帝的合法地位。
帝国新皇帝李亨在举国臣民的共同努力下,在“伪燕”自相残杀的“配合”下,最终收复了西京长安、东都洛阳。
既然收复了两京,太上皇李隆基必须迎回。否则你让太上皇李隆基的儿子李亨情以何堪?难道要让新皇帝李亨背上不孝之名?让天下笑?
事实上,迎回太上皇李隆基,李亨根本不必担心,在平叛的战争中,李亨早已获得了“崇高的”威望,政治地位早已巩固。根本不用担心李隆基回来能掀起什么大风大浪。
俺多次说过,自古皇帝都患有严重的疑心病,而且得病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九。
唐帝国的皇帝李亨也不例外,他的皇位继承有点脸红。于是乎,当迎回了太上皇李隆基后,李亨对自己的亲爹李隆基是小心防护。默许了自己亲信大太监李辅国的所作所为,李隆基虽贵为太上皇,但日子一点也过的不开心,身在皇宫,形同牢房(高级的),伺候他身边很久的亲信太监高力士也被随便找了个理由发配到蛮荒之地。
回宫的李隆基忧郁寡欢,在“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哀叹声中,太上皇李隆基走完了他的传奇及辉煌的一生,在甘露殿凄凉离世,享年78岁。
-
拥有豪迈情怀的哥舒翰,为什么会对安禄山屈膝下跪? 2024-03-22
-
长孙无忌是什么出身?她的背景怎么样 2024-02-02
-
唐顺宗的人生到底有多悲催 做了26年太子,皇位没有坐热就下台了 2024-01-17
-
七朝元老郭子仪的结局怎么样?战场老将的大智慧! 2024-01-10
-
李显在武则天死后将她葬入乾陵是为什么? 2024-03-13
-
对割据藩镇弹压最为成功的皇帝是唐宪宗李纯 唐宪宗是怎么削藩成功的 2024-03-06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