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张柬之等人神龙政变的原因是什么?
- 中文名:张柬之
- 别名:张孟将、张汉阳
- 国籍:唐朝
- 民族:汉
- 出生日期:625年
- 逝世日期:706年
- 职业:诗人、宰相
- 主要成就:发动“神龙政变”,恢复李唐
- 出生地:襄阳
- 代表作品:《东飞伯劳歌》《请罢姚州屯戌表》
- 官职:天官尚书
- 爵位:汉阳王
- 追赠:中书令,司徒
- 谥号:文贞
神龙元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发动兵变逼迫武则天退位,使唐朝中宗复辟跟着历史名人小编一起探寻。
唐中宗李显登位的方式非常奇怪。
那时候,武则天已经风烛残年,随时都可能去世。而且实际上,神龙政变以后,武则天也就是过了一年多一点就去世了。排除武则天因为被夺位造成心情郁闷的因素,武则天也不会活太久。只要武则天一去世,李显理所当然就是皇帝,他用得着这么急不可待的夺位吗?篡夺自己母亲的皇位,这显然是一件不符合古代伦理道德的,是一件羞耻的事情?李显为什么不可以等一等,要白白地给自己一个耻辱的名声呢?
有人说,不是李显想这么干的,是张柬之等五位大臣逼迫他这么干的。
那么,问题来了,张柬之等五位大臣,为什么要逼迫李显干这件事情呢?他们做这件事的理由是什么呢?
归纳起来,张柬之等人这样做,理由不外有三点。
一是,张易之,张昌宗等人把持朝政。由于武则天年迈了,因此很多事情都交给这两个人去做。因此,这两个人利用武则天干了很多坏事。在张柬之等人看来,这是奸臣当道蒙蔽圣听的事情,是绝不允许的,所以,这主要不是夺皇位,是要除掉奸臣,免得给国家带来伤害。
二是,武则天有可能会再换太子。虽然武则天已经立李显为太子,但武则天一生是换过好几任太子的。尤其是在武则天风烛残年的时候,脑袋就有可能不清醒。不清醒,因而就可能受到蒙蔽。万一武家后人武三思等讨好武则天,说不定武则天又会换太子。要想不换太子,唯一的办法,就是坐到皇位上。
三是,必须夺回李唐江山。李唐的江山被武则天夺去了,江山不能在他们这代人的手上丢了,他们要想办法把李唐的江山给夺回来。这样做,是正本清源,是他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张柬之等五位大臣的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其实也是经不住推敲的。为什么呢?张易之、张昌宗两个娈臣,虽然极力巴结武则天,并借武则天打击朝中大臣。但实际上,武则天对这两个人是能够严格控制的,这两个人对于她来说,也就是玩玩而已,她并没有把他们当回事。武则天确实曾经多次换过太子,但当她经过深思熟虑,确定了李显为太子的时候,她就没有再换过了。尤其在她晚年的时候,面临着将来的“庙食”问题,更加不会轻易换太子。再说恢复李唐江山这件事。其实,只要武则天去世以后,李显当了皇帝,他想怎么做,还不是由他说了算?用得着这么急匆匆地搞一个复辟的行动吗?
所以,张柬之等五大臣的说法,其实是有些牵强附会的。
那么他们这样做,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在历史上找一个参照。就是明朝的时候,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拥立朱祁镇为皇帝。
实际上,当时朱祁钰已经病入膏肓了,又没有后代。朱祁钰只要去世,这皇位就肯定回到朱祁镇一脉的身上。不是朱祁镇当皇帝就是他儿子当皇帝,而他儿子朱见深那时候又还小,因此朱祁镇当皇帝的可能性非常大。那么,也就是说,石亨等人拥戴朱祁镇当皇帝,明显是多此一举。
实际上,并非多此一举。当年徐有贞在干这件事之前,就曾对家人说,他这是要去建立一个“大功劳”!也就是说,只有拥立朱祁镇为皇帝,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才能获得这个“大功劳”,而他们也因此可以借助这个大功劳,享受荣华富贵。
同样的,张柬之等五位大臣,只有拥立李显夺位当皇帝,他们才能够获得“大功劳”也才能享受荣华富贵!
而事实上,通过神龙政变以后,这五位大臣也分别被封为了王。如果没有这场政变,他们能获得这么大的利益吗?
只可惜,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五位大臣确实成功了,但是在李显当皇帝后,他们又很快被处死、贬责打压了,没有一个获得善终。
-
唐朝名将薛仁贵与薛平贵是什么关系,薛仁贵的妻子是谁? 2023-12-20
-
萧瑀:梁明帝萧岿第七子,曾六起六落活跃与唐初权力中心 2024-04-18
-
李白有官不当,为何天天喝酒四处闲游? 2024-03-12
-
在古代探花与状元是什么样的?有何区别 2024-04-07
-
武则天为什么要颁布禁屠令?效果怎么样 2024-02-19
-
唐少帝李重茂生平简介 太平公主为何废他帝位? 2023-12-3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