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姜维为何会导致汉中失守?
- 中文名:姜维
- 别名:姜伯约
- 字号:伯约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
- 出生日期:202年
- 逝世日期:264年
- 职业:将领
- 主要成就:洮西大破王经,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
- 代表作品:《蒲元别传》
- 爵位:当阳亭侯,平襄侯
- 追封:开明王(西魏)
姜维,字伯约,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下面历史名人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刘备称汉中王后,破格提拔魏延为汉中太守,委以重任,魏延不辱使命,镇守汉中近十年,未放魏军一兵一卒进来,堪称固若金汤,到了王平镇守汉中时,王平继承了魏延镇守汉中的策略,坚决地执行,也很好地保证了汉中的安全。
但是,到了姜维这里,姜维改变了魏延的策略,很快,导致汉中失守。那么,姜维为何要改变魏延的策略呢?
先看魏延是怎么做的?是什么策略?
魏延采取在各个险要之地、要害地点,重兵把守,严阵以待,抵抗外敌,如果敌军来犯,将敌军挡在关外,不放敌军一兵一卒进来。
《三国志 姜维传》记载:初,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
也就是说,魏延在汉中,采取在关外歼敌的办法,不让敌军前进一步,敌人来多少兵马,就地解决。
到了王平镇守汉中时,王平坚决执行了魏延的政策,延熙七年(公元244年),兴势之战,王平成功挡住魏国曹爽十万大军的进攻,就是采用魏延的办法。
《三国志 姜维传》记载:及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
打个比喻,这个办法就是在门外打狗。
而到了姜维这里,姜维改变了魏延的这一正确决策,姜维认为,御敌以外,虽然符合《周易》“重门”的意思,可以挡住敌人,但是,却无法歼灭大批的敌军,不能获得大的战果。不如将敌军放入阳平关,而蜀汉的军队全部退守汉、乐二城,在重要的关口都留下重兵把守,再派一支军队打游击,骚扰敌军,这样一来,必然拉长敌军的战线,敌军后勤就跟不上了,敌军得不到粮草补给,长期疲劳作战,肯定会退走,等敌军撤退,再集结全部兵力,向敌军发动猛攻,这样,就能将敌军一网打尽。
《三国志 姜维传》记载:维建议,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適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且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
这一办法是关门打狗。
姜维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汉中是成都的门户,一旦放敌军进入,成都平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成都的门户大开,再想关起门来打狗,就不容易了。
魏国的兵力本来就很强大,加上有并州,产马,有充足的马匹,骑兵战斗力强悍,魏军一旦进入汉中,以骑兵冲击蜀汉步兵,魏军的优势就出来了,而蜀汉军的劣势也出来了。
蜀汉没有产马之地,骑兵肯定很少,怎么能打得过魏军骑兵?魏军一旦进入汉中,请神容易送神难,那就麻烦了。
后来,果然坏事了,蜀汉景耀六年(263年),魏国景元四年(263年),钟会和邓艾伐蜀汉,姜维不采用魏延的政策,很快,汉中失守了。
汉中失守,成都危险,举国震动,刘禅很快开城投降。
-
乱世悲歌:才女蔡文姬最终成曹操炫耀花瓶 2023-12-09
-
曹洪是曹操的救命恩人,曹丕为什么想杀他? 2024-02-27
-
郭嘉到底有什么魅力,为什么能让曹操为其折服? 2023-12-27
-
侍奉孙吴四位君主的名将,丁奉的一生有多传奇? 2024-01-14
-
诸葛亮为什么要娶丑女黄月英?原因是什么 2024-02-11
-
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之后 刘备在重要战役为何不带诸葛亮 2024-04-0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