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什么要打着“清君侧”造反 朱允炆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 中文名:朱棣(1360~1424)
- 别称:明成祖,永乐大帝
- 国籍:中国明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应天(今江苏南京)
- 出生日期:1360年5月2日(庚子年)
- 逝世日期:1424年8月12日
- 主要成就:编修《永乐大典》,经营东北;派郑和下西洋,占领安南,五征漠北
- 代表作品:《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诗》
- 在位时间:1402年至1424年
- 庙号:太宗(嘉靖时改为成祖)
- 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 年号:永乐
- 陵墓:长陵
- 前任:朱允炆(明惠宗)
- 继任:朱高炽(明仁宗)
- 中文名:朱允炆(公元1377年~?)
- 别称:建文帝、明惠宗、明惠帝
- 国籍:明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京师(今南京)
- 出生日期:1377年12月5日(洪武十年)
- 逝世日期:不详
- 主要成就:建文新政平定叛乱、改革法制实行削藩
- 在位时间: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
- 庙号:惠宗
- 谥号:让皇帝、惠皇帝
- 年号:建文
- 前任:朱元璋(明太祖)
- 继任:朱棣(明成祖)
对朱棣造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允炆有多狠,看看他几个叔叔的下场,难怪朱棣要“清君侧”。
朱元璋死后,传位于自己的孙子朱允炆,史称建文帝。在临死前,朱元璋将身后事安排得妥妥当当,打击了一大部分实权将领,转而由自己的儿子统兵,镇守边疆。他对朱允炆说,要好好善待他的叔叔,国家需要靠着他们来守护,都是一家人,朱允炆表面答应得好好的。但是,待朱元璋去世后,他马上着手处理了他的几个叔叔。
史书上记载靖难之役,都说的朱允炆是多么多么的好,待人善良,秉性醇厚,燕王朱棣是反贼,篡夺了自己侄儿的皇位,可是,当你看到朱允炆是如何对待他的几位叔叔时,你也许会理解朱棣,不清君侧拼一把,他自己估计也会落得一个凄惨的下场。
那么,朱允炆是怎么处理他的叔叔呢?
朱允炆处理的第一个叔叔是周王。周王是燕王的同母兄弟,他被朱允炆直接由王爷贬为了老百姓,并且发配到云南。那个时候的云南可不像现在,基本算是荒芜之地,人烟稀少。
第二个被处理的是代王。有人告发他,说他“贪虐残暴”,于是朱允炆将他抓起来,发配到了蜀地看管,后来贬为庶人。不过这哥们比周王好,蜀地相比云南还算是不错的。
第三个被处理的是岷王。他是被以“不法事”的罪名抓捕起来,而什么是不法事呢,没有给出明文介绍,应该算是莫须有罪名吧。反正皇帝说你有罪,你就有罪。
第四个被处理的是湘王,理由是私印钞票。然而这个湘王脾气比较大,也可以说是有骨气,他不愿意被自己的侄儿抓起来,落得其他几个王爷一样的下场。于是对手下说,我是高皇帝的儿子,怎么能够为求活命而被这些小吏侮辱,然后关起门来,一大家子一起自焚而死。这个湘王确实是相当霸气。
但是湘王的死并没有动摇朱允炆处理其他几位叔叔的决心,很快齐王也被贬为庶人。太狠了,朱允炆,对待自己的亲叔叔都这样。
看到这里,估计朱棣的心是拔凉拔凉的了,自己的几位兄弟都被这样处理了,那自己岂不是也快了?他接受不了自己被从王爷贬为庶人,这还是好的,万一忌惮他拥有兵权,说不定连命都没了。思虑再三,朱棣还是决定反了,是啊,以“清君侧”名义,还能有翻身的希望,不反抗,可就是和兄弟们一样的下场了。
最终,朱棣发起了“靖难之役”,历时四年,朱允炆被赶出了皇宫,朱棣登基为帝。也许几十年后,当两人再次相见,朱允炆肯定会后悔这样对自己的叔叔吧。话说回来,应该先拿朱棣开刀!
-
朱载垕临终前说了什么?引人泪崩 2024-01-06
-
古代心狠手辣的皇帝都有谁?他们有一个共同点! 2024-02-21
-
朱元璋废除宰相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2024-04-04
-
朱元璋对朱高炽的评价是怎样的? 2024-04-13
-
朱棣将太子之位传给朱高炽是因为什么?有什么考虑 2024-03-21
-
朱标不死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对于朱标的评价又是什么样的 2024-04-05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