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个碗,朱元璋率领的农民起义为什么能赢?
- 姓 名:朱元璋(1328.10.21~1398.6.24)
- 别 名:重八兴宗国瑞
- 国 籍:中国明朝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
- 出生日期:1328年10月21日(戊辰年)
- 逝世日期:1398年6月24日
- 职 业:皇帝
- 主要作品《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御制皇陵碑》《周颠仙人传》等
- 主要成就:推翻蒙元统治,恢复华夏政权;结束民族压迫,恢复民族平等;剿灭群雄,驱逐胡元,建立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确立一世一元制;发展经济,恢复生产,开创洪武之治;重视文化教育,整顿吏治;恢复朝贡体系,提出“不征之国”
- 即位地点:应天(南京)
- 在位时间:1368年1月23日—1398年6月24日
- 即位年龄:40岁
- 在位时间:31年
- 享 年:71岁
- 庙 号:太祖
- 谥 号:高皇帝
- 年 号:洪武
- 陵 寝:明孝陵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历代大一统王朝当中身份地位最低的君王了,开局不过一个碗,那么他率领的农民起义为什么能赢?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出身微寒,加入义军
朱元璋由于在家中排行第八,又称之为朱重八,元朝末年,天灾人祸不断,朱元璋的故乡濠州发生了严重的旱灾、瘟疫等等,在短短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朱元璋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就先后去世,一家人四散分离,到处逃难。
朱元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就去皇觉寺庙当中当了和尚,朱元璋在寺庙当中的地位很低,经常受到其他和尚的欺负,每日干着最苦最累的活,慢慢的寺庙当中的和尚也没有了生计来源,朱元璋只好离开皇觉寺,到处流浪。
另一方面在元朝残暴的统治之下,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许多走投无路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以韩山童等人的红巾军最为出名,一时间各地农民起义四起,大有燎原之势,而朱元璋在受到汤和的邀请之后,也决定参加起义军,投奔郭子兴。
朱元璋在加入农民起义军之后,由于作战勇敢,机智灵活,很快便得到了起义军首领郭子兴的赏识,被任命为亲兵九夫长,郭子兴视朱元璋为亲信心腹,有重要的事情总是和朱元璋商量。
当时郭子兴有一个养女是知己好友马公的女儿,郭子兴见朱元璋是可造之材便把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这样一来朱元璋的在起义军的地位直线上升。
当时濠州城内的起义军虽然多,但是派系林立,总共有五个元帅,各派系之间利益交错,时不时爆发冲突,甚至有一次郭子兴被其他起义军首领用计谋囚禁,准备将其杀害。
正好朱元璋率领大军赶到才救下了郭子兴,不过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朱元璋意识到濠州城的起义军不堪大用,便决定回乡募兵,自己单干。
朱元璋带领徐达等二十四人离开濠州,前往定远,朱元璋先是招抚了三千民兵向东攻打元军的阵地,俘虏了数万人,又从中招降了二万人,南下滁州。
遇见了定远名人李善长,李善长与朱元璋一见如故,便留他在身边做了幕僚,李善长劝告朱元璋要效法刘邦,知人善任,不能随意杀人,很快便能平定天下,朱元璋觉得十分有道理,便严格的约束部下。
有一次朱元璋在外出视察的时候发现一个小孩在哭,仔细询问过后发现原来孩子的母亲和父亲都在军中。
但是却以兄妹相称,朱元璋立刻意识到部队的军纪存在巨大的问题,部下在攻下城池之后随意扰民,便下令全家归还军中有夫之妇,使得许多被拆散的夫妻得以破镜重圆,此事过后,朱元璋愈发的得到百姓的支持。
二:扫平四方,建立大明
朱元璋采纳了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秘密地扩张自己的实力,表面上还是用韩宋政权的名头。
后来朱元璋又将目光瞄向了富饶的太平等地,但是朱元璋军队当中缺乏水军,恰好当时有两支巢湖水军前来投靠朱元璋,大喜过望的朱元璋立马率领大军出征,攻占了采石,获得了大量的补给,但是朱元璋并不满足于此,便果断的砍断船缆,任船顺流而下,将士们见此都明白了朱元璋的心意。
见无路可退,便一鼓作气,士气高涨起来顺势攻下太平,朱元璋再一次严明军纪,不得扰民,当有个别士兵违反禁令之时,朱元璋也毫不留情立刻处死,这样一来朱元璋深得当地百姓的爱戴。
后来朱元璋又攻下了应天府,建立了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当时的朱元璋可以说是四面皆敌长江上游有陈友谅,东南有张士诚,而陈友谅是朱元璋最大的对手,后来陈友谅多次进攻朱元璋,都遭遇了失败。
但是没有动摇陈友谅的根基,直到陈友谅率领主力部队进攻洪都,遭遇洪都守将朱文正的拼死抵抗,八十五天之后,朱元璋得以抽出空来集中主力部队对陈友谅发起决战双方在鄱阳湖地区展开生死较量,进攻三十六天的激战之后,陈友谅兵败身死。
朱元璋最终打败了统一路上最强的对手,此后朱元璋成为起义军当中最大的一股势力,见时机成熟,朱元璋便自立为吴王。
朱元璋在称王之后,开始一统江南的步伐,及时扫除陈友谅的残余势力,彻底地吞并了陈友谅原先的力量。
之后又把目光瞄向了张士诚,张士诚的势力虽然不如朱元璋,但是在江浙一带拥有不小的影响力,张士诚死守平江,让朱元璋吃了不少苦头,但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张士诚政权最终还是颠覆,最终自缢身亡,同时朱元璋也派汤和扫平了方国珍势力,最终完成了对江南地区的统一。
公元1368年,朱元璋正式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在此后的二十年间逐一平定了天下,将元朝赶到了大漠以北,完成了国家的再一次统一。
三:农民起义为何能够获得胜利?
首先,朱元璋的成功得益于政权的战略布局,朱元璋采纳了谋士朱升"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不争虚名,秘密的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将元朝针对的矛头引导到别处。
例如韩林二和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实力强悍,将元朝军队打的节节败退,在汴京建立首都,建国称帝,元朝的统治者感受到了致命的威胁。
于是集中全部力量对付韩林儿等人,最终被元朝索打败,反观朱元璋,却一步步地发展壮大,熬过了最虚弱的时候,当打败陈友谅等势力之后,称王称帝的时机自然而然的就到了。
其次就和朱元璋的身份地位有关,朱元璋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当中,早年间的生活十分的困苦,直到朱元璋成为农民起义军的领导者之后,出身底层的朱元璋自然而然的明白农民需要什么。
于是乎朱元璋在建立自己的根据地之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例如对于贪官污吏朱元璋是深恶痛绝的,利用残酷的刑罚处置贪官,甚至朱元璋还特意允许平台的民间百姓上访,将不法的官吏扭送到上级官府当中,正式朱元璋的一系列爱民政策,得到了百姓的支持。
最后就是朱元璋本身就拥有不俗的才能。
朱元璋虽然出生贫民,但是机智灵活,粗通文墨,为人勇敢,在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之后,更是借机学习各种知识,养成了勤勉好学的习惯。
朱元璋向来知人善任,十分重视对人才的挖掘与培养,招贤纳士,虚心接纳别人的意见,这在当时的起义军领袖当中是十分罕见的。
以上的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促成了朱元璋的成功,朱元璋创业之艰难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当中大概只有汉高祖刘邦能与朱元璋相提并论了吧。
-
朱元璋自称是吴王 朱元璋为什么还用明作为国号 2024-01-03
-
明朝十大抗倭英雄俞大猷是怎么死的,俞大猷是哪里人? 2023-12-19
-
朱元璋到底是怎么想的 朱元璋为何还要选择分封藩王 2024-04-15
-
元军为什么最后会被朱元璋打败?到底谁灭的元军最多? 2024-02-21
-
孔有德背叛明朝后达到人生巅峰 他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2024-02-01
-
吴三桂死后,陈圆圆是什么下场?她去了哪里 2024-01-0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