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先后进行了多次 诸葛亮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 中文名: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
- 别名:孔明,卧龙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 出生日期: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辛酉年)
- 逝世日期:234年(甲寅年)农历八月二十八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
- 主要成就:助刘备建立蜀汉基业
- 治理蜀地,平定南蛮
- 制作孔明灯,发明诸葛连弩
- 代表作品:《出师表》《诫子书》
- 封爵:武乡侯
- 谥号:忠武侯
- 逝世地点:宝鸡岐山五丈原
- 祠庙:武侯祠
还不知道:诸葛亮北伐的真正动机是什么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每每后人谈起诸葛武侯时不免长吁短叹,以此二句抒怀,诸葛亮数次北伐无功而返确实令人惋惜。可是你想过没有?他为何对以仅一州之地的蜀汉讨伐独占十州的曹魏的军事行动如此执着?这种看起来明显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他为何一做就是六年?
事实上诸葛亮北伐并非只是穷兵黩武而已,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动机,你能看透吗?
承继先帝遗志
没错,这第一条就是这么简单,可以说诸葛亮北伐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刘备的影响的,但是这不是他北伐曹魏的最主要动机,只是一个名头或者说次要动机而已。
蜀汉政权是由刘备一手创建,也可以说是他亲手把蜀汉送上了不归路,夷陵之战之后不但蜀汉元气大伤,刘备更是驾鹤西去。刘备本就是刘汉皇族末裔,年轻之时也以匡扶汉室为志,临死之时托孤诸葛亮、李严二人,面对如此信任,诸葛亮如何能不为了继承刘备的遗志而鞠躬尽瘁。
抛却诸葛亮感恩于刘备的知遇之恩和托孤之信的原因之外,竭尽全力执行刘备生前的志向也很有利于蜀汉政权的存续。蜀汉可以说是依靠着刘备的个人魅力而建立起来的国家,而随着刘备的死亡和曾经打下蜀汉江山核心班底的离世,这个本就建国时间短暂且基础极为薄弱的政权已经摇摇欲坠,就像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刘禅所说的“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一样,蜀汉确实已经面临着人心惶惶,濒临解体的危机了。
所以在这个时候,一个“继承先帝遗志”的口号和行动就十分重要了,一则表示后世之君不曾忘记先帝教诲,时时刻刻以光复汉室为理想,安定人心,二则在这样的鼓舞之下,会给整个国家以凝聚力,士族官员都为了北伐曹魏而努力,刘备离世带来的慌乱就会被冲淡,对于整个蜀汉的稳定有着莫大的好处。
而且很重要的是,继承先帝遗志这种事也是诸葛亮本身就想做的。诸葛亮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但他却不是个野心家,《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就记载了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说过“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样的话,后来的事实也表明诸葛亮如果想取刘禅而代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是他没有,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不曾忘记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继承刘备的遗志光复汉室是他个人也愿意去做的事,也算是为了完成多年前和那个三顾茅庐的男人所做的约定吧。
转移国内矛盾
诸葛亮不停发动北伐战争的重要动机就是为了转移国内已经逐渐加深的矛盾。这话可能有挺多看官不大信了,诸葛亮素来以治国有道而著名,蜀汉国内又能有什么矛盾呢?想弄明白这件事我们不妨来看一组数据。刘禅投降魏国时降表有记,蜀汉民94万,兵10万,吏4万。另外吴国之后的降表记载吴国民230万,兵23万,吏三万二千。
看着这组数据你发现没有?蜀汉的官吏出乎意料得多。人口只有不到一百万,却足足有四万官吏,平均每七户就得供养一个官吏,而同样偏安一隅的吴国人口是蜀汉的两倍多,官吏人数却比蜀汉还要少,这一来二去蜀汉的冗员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可见一斑。
另外,三国时期各国的军队人数普遍都是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蜀汉一共就那么点人口,军人和官吏都不会从事生产,除去这十几万青壮劳动力,还能下地种田的能剩下多少呢?所以蜀汉国内冗员和劳动力缺失导致的赋税问题已经极其严重,这种矛盾长久积压非常容易爆发起义,动摇统治,而为了缓解这种矛盾,转移百姓注意力,打仗已经成了不可避免的办法。
发动北伐战争就可以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去占据道德制高点,还能让整个国家像一部庞大的机器一样运转起来,所有人都在为战争而服务,整个国家的注意力都会被放在战争这一件事上。前线取得的胜利会传到老百姓的耳朵里,民众会得到鼓舞,而战争中取得的利益也可以以战养战,反哺给国家,如此一来,才能避免国内矛盾积压太深而爆发起义,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动荡和统治者阶层可能受到的威胁。
树立强国形象
这一条才是诸葛亮发动战争北伐的最重要动机,是为了给蜀汉续命下的一剂猛药。我们前面提到过蜀汉国力实在太弱,无论从什么方面来看都远远不及魏国和吴国。从人口看,蜀汉不到一百万,吴国两百多万,魏国四百多万;军队数量更是远不及魏国的四十万大军;从地盘上来说蜀汉只占据了天下十四州中的一个益州,魏国独占十州,差距极为悬殊,如果不是益州天府之国,得天独厚,蜀汉恐怕连立国都费劲。
就是这样的一个虚弱的政权,还面临着刘备去世,人才青黄不接,资源人口稀少的重重困境,后主刘禅更是个昏庸无能的二世祖,比起曹叡和孙权他还就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弟弟”。你虚弱,那你在别人看来就是一块鲜嫩可口的肥肉,谁都想吃掉,所以,为了不被“吃掉”,诸葛亮北伐之举也是无可奈何。
诸葛亮一生北伐五次,颇有成果,攻取魏国阴平、武都等地,斩杀张郃、王双,确实让魏国极为头疼。在这样的不停征战中,蜀汉传达给魏吴两国的信号就只有一个——我国力不强,但是不好欺负,你要想找我麻烦,就得做好崩掉两颗老牙的准备。所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诸葛亮深知这种强硬作风正是保护蜀汉延续的关键之处,三国鼎立,谁都不想被渔翁得利,这也正是蜀汉能一直存续的关键之处。
事实上诸葛亮的心思魏明帝曹叡就曾看破,他说自己一方是“犹哀天下数遭兵革”,蜀汉是“亮怀李熊愚勇之志”,我魏国不想打仗,但是蜀汉外强中干对外征战,无非是穷兵黩武,想要吓唬别人罢了,最终只是重蹈历史覆辙。曹叡虽然说破,但是仍然不影响蜀汉北伐确实有用,保护了蜀汉几十年,最终才无法抵抗大势被魏国所灭。
总结:诸葛亮北伐的动机有很多,但是却没有一己私利掺杂其中,所作所为皆是为了蜀汉,最终尽一人之力却终究无法逆转历史趋势,天下分久必合。蜀汉虽亡,武侯之名却流传至今,其中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
费诗是什么人?历史上有哪些关于他的事迹? 2024-03-21
-
俗话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蜀汉最后为何还是灭亡了 2024-04-20
-
刘禅为何不用五虎上将后裔?五虎上将后裔都有谁? 2024-01-19
-
孙权称帝后为什么会无视孙策?原因是什么 2024-02-02
-
为什么说刘封的命运是已经注定的了?原因是什么 2024-02-11
-
历史上马超是于何时投靠的刘备?之后是什么待遇 2024-04-2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