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如果没有早死的话 诸葛亮能灭掉曹魏吗
- 中文名: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
- 别名:孔明,卧龙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 出生日期: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辛酉年)
- 逝世日期:234年(甲寅年)农历八月二十八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
- 主要成就:助刘备建立蜀汉基业
- 治理蜀地,平定南蛮
- 制作孔明灯,发明诸葛连弩
- 代表作品:《出师表》《诫子书》
- 封爵:武乡侯
- 谥号:忠武侯
- 逝世地点:宝鸡岐山五丈原
- 祠庙:武侯祠
对诸葛亮和蜀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诸葛亮不早死,能不能带领蜀国灭了魏国?
诸葛亮死后,蜀汉政局比较稳定,曹魏却出现了四次变乱,可以说给了蜀汉灭曹魏四次比较可能的机会。如果诸葛亮不死,蜀汉能不能抓住这四次机会,精心策划,灭掉曹魏呢?
第一次,辽东叛乱。辽东公孙渊在诸葛亮死后不久,发动了叛乱。不过这公孙渊发动叛乱选的还真不是时候,如果选在诸葛亮北伐时期,也许他的叛乱就能成功。但是,诸葛亮死后,曹魏西线无战事,东吴也没有动静,他却发动了叛乱,结果被司马懿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迅速平定了,公孙家族的辽东从此终结。如果诸葛亮没有死,诸葛亮也许会趁公孙渊发动叛乱,再次北伐,并通知东吴也起兵,如此对曹魏多面发动进攻,司马懿就是有天大本事,也很难应付如此的局面,更何况司马懿的军事才能难匹诸葛亮呢。
第二次,曹睿死后,曹爽和司马懿共同扶持小皇帝曹芳时。曹芳和司马懿都是托孤大臣,两人为争夺权力,明争暗斗,结果曹爽利用与曹芳的亲戚关系,将司马懿明升暗降,罢除了司马懿的兵权,司马懿只好归家养老。如果这时诸葛亮很好利用曹爽与司马懿的矛盾,司马懿归家赋闲的机会,或者曹爽伐蜀大败时,起兵北伐,再让东吴配合,也许诸葛亮北伐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次,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司马懿装病拽曹爽,趁曹爽对其不加防备,陪小皇帝去郊外拜祭祖庙之时,突然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控制了洛阳城,并引诱曹爽上当,竟屈服于司马懿,回到了洛阳城。结果司马懿不仅斩杀了曹爽及亲信,还灭了曹爽三族,同时还将曹氏宗室尽皆囚禁。如果这时诸葛亮不死,适时掌握曹魏动向,适时联合曹爽,或打出清除司马懿的旗帜进行北伐,必能让倾向曹氏的人纷纷响应,北伐效果也许会很顺利。
第四次,司马懿去世或司马师去世时。司马懿、司马师去世后,趁司马氏在权力交接上尚立足未稳,精心谋划扶持反司马势力,适时发动内乱,诸葛亮乘势北伐,并让东吴配合,如此一来曹魏朝野震动,内乱外侵,曹魏又没有能敌诸葛亮的将才。这样诸葛亮北伐很可能成功,统一天下,恢复汉室,回报刘备心愿,也实现了自己心中凭生的抱负。诸葛亮再无遗憾,后世再没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之叹,诸葛亮也会成为文治武功的典范,现在的那些专家教授,恐怕再也不会有喁喁诋毁之言了吧。
可惜了,诸葛亮早死,以后无论是刘禅还是蒋琬、费祎,都不愿再大动干戈全力北伐,姜维北伐虽决心很大,却在蜀汉朝堂得不到大力支持,最后只能被逼到沓中屯田避祸。诸葛亮若在,蜀汉上下,必能全力以赴,适时利用曹魏之变,精心策划,精心实施,相信蜀汉灭曹魏,二十年内,当不在话下。
-
曹魏名臣王昶的官仕之路怎么样?最后的结局如何? 2024-03-29
-
司马懿在诸葛亮逝世后再也没有攻打过蜀国,是为何? 2024-03-20
-
夏侯尚有哪些功绩?他到底有多痴情? 2024-03-10
-
诸葛亮死后魏延就和杨仪内斗起来 司马懿为何不趁机南下 2023-12-26
-
曹丕称帝后,孙权为什么不发兵讨伐? 2024-02-15
-
丁原被杀为什么没有人替他报仇 作为失败者只是其中之一 2024-01-28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