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丁原到底是怎么死的?跟吕布有何关系?
- 中文名:吕布(161~198)
- 别名:飞将、吕温侯、吕奉先
- 国籍:中国(东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
- 逝世日期:建安第三年十二月癸酉
- 职业:武将,割据军阀
- 主要成就:诛杀董卓,击破张燕,大败袁术
- 爵位:温侯
- 职位:奋武将军,假节,徐州牧
丁原,字建阳,是东汉末年人物。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众所周知吕布在《三国演义》中被人称为“三姓家奴”,而他的第一个义父就是丁原,也是为其亲手所杀。那在真实历史中,吕布与丁原是什么关系,为何吕布要杀丁原呢
一,少为小吏
丁原出身寒门,性格豪迈而不拘小节,所以他自小就喜欢武艺,长大后骁勇善战,擅长骑射。原本丁原在注重出身门第的东汉是很难出头的,但是由于东汉后期战乱频繁,朝廷急需人才镇压各地叛乱,这才给了丁原出头的机会,能让他逐渐身居高位。
丁原长大后被南县县令征召为县吏,辅助其处理县里的事务。虽然丁原的文化水平不高,但他的才干却不差,做得十分称职。当时南县经常有盗贼侵扰,丁原于是每次在战斗时都身先士卒,冲上前去拼杀。县令因此对丁原更加欣赏,将他推荐给上司。此后丁原就进入了人生的快车道,得以步步高升。
二,带兵入京
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三国志·吕布传)
中平五年(188年),并州刺史张懿被叛乱的南匈奴叛军杀害,丁原大约在此时接任并州刺史。随后丁原整顿并州军余部,大力提拔并州人士以重振军心。吕布、张杨、张辽等人就是在此时受到丁原的录用,进入了人生的快车道,其中尤以吕布最受丁原信任与倚重,被他任命为主簿。可见丁原确实对吕布不错,但吕布并没有认丁原为义父,所以双方并非义父子。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病重,担心前将军董卓为乱,于是调他为并州牧。同时汉灵帝封丁原为骑都尉,让他带兵进驻河内郡。河内郡位于黄河北岸,与京师洛阳仅一河之隔,也是联络并州与洛阳的必经之路,所以丁原的任务一方面是拱卫洛阳安全,一方面是防范董卓与黄巾军余部。
不久后少帝刘辩即位,由其舅舅大将军何进辅政。然后士人集团为了铲除宦官集团,就极力劝说何进杀尽宦官。何进对此表示同意,但其妹何太后则对此极力反对。然后何进为了迫使何太后屈服,就采纳部下袁绍的建议,命各地猛将带兵进京。
会值国家丧祸之际,太后承摄,何氏辅政,绍专为邪媚,不能举直,至令丁原焚烧孟津,招来董卓,造为乱根,绍罪一也。(典略)
丁原率军进入洛阳,被何进任命为执金吾,负责京师的防卫。随后何进就采纳袁绍的建议,命丁原在洛阳北面的孟津放火,让火光冲天,以此震慑何太后。然后宦官为了活命,就提前动手杀掉何进,导致双方内讧而两败俱伤。
董卓入京都,将为乱,欲杀原,并其兵众。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布斩原首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三国志·吕布传)
不久董卓带兵入京,收编何进余部,成为洛阳城中兵力最强的大臣。随后董卓计划废帝,于是负责京师防卫的丁原就成为其专权的最大阻碍。董卓见吕布深受丁原信任,于是暗中以重金利诱,使得吕布背主,杀丁原投靠董卓。可见吕布并不是因为赤兔马才背叛丁原,而是另有原因。
三,惨遭杀害原因
船长认为吕布之所以杀害恩主丁原,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丁原担任并州刺史的时间仅有一年,虽然提拔了吕布、张辽等人才,但对并州军的掌控并不牢固。从吕布可以轻易杀死丁原,而其死后并州军也无人为丁原报仇。可见丁原对并州军的掌控力之薄弱,而并州将士对其也没有完全归附。
时进弟车骑将军苗为进众所杀,进、苗部曲无所属,皆诣卓。卓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并其众,故京都兵权唯在卓。(三国志·董卓传)
其次董卓入京后吞并何进余部,实力大为增强。丁原手下虽然有骁勇的并州军,但兵力处于绝对劣势,若是丁董开战,那丁原绝对不是董卓的对手。吕布正是见到丁弱董强,不愿陪着丁原白白送死,这才接受董卓的拉拢,杀死丁原而投靠董卓。
最后丁原看人不准,没发现吕布是个反复无常的人。吕布虽然骁勇无敌,但从其杀害恩主丁原,刺死义父董卓,背弃收留他的袁绍,谋夺容纳他的刘备的徐州。可见吕布背信弃义,是个唯利是图的奸雄,不会久居人下,必然会杀恩主丁原。
-
文鸯有多厉害?吕布和关羽都不是其对手 2024-01-05
-
淳于琼真的是一个窝囊的大将吗 他为什么没有守住乌巢 2024-01-14
-
“三英战吕布”,三国时期能打过吕布的人有谁? 2024-03-03
-
历史上韩遂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2024-04-18
-
三国时期的传奇女人,甄宓最后结局如何? 2024-02-29
-
孙权逼死陆逊,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2024-03-07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