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如果刘备打了胜仗 三国最后还会三分天下吗
- 中文名:刘备(161~223.6.10)
- 别名:汉昭烈帝、汉先主、刘玄德、刘皇叔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
- 出生日期:公元161年7月16日
- 逝世日期:公元223年6月10日
- 主要成就:夺取两川、建立蜀汉、对抗曹操
- 庙号:烈祖
- 谥号:昭烈皇帝
- 在位 :221年4月—223年6月10日
还不知道:夷陵之战变化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夷陵之战如果刘备胜利了,还会是三分天下吗?
夷陵之战如果刘备胜利了,刘备要回荆州,三国又会重新取得另一种平衡,不会出现变数。刘备不可能灭掉吴国,如果一旦把吴国灭掉,那么魏国势必会攻击,到时候获利是魏国。
夷陵之战假如刘备胜利,那么刘备有望实现诸葛亮《隆中对》的方略。
历史记载夷陵之战发起于公元221年,结束于公元222年。陆逊击败刘备。
如果战争的结果是刘备胜利呢。依我看,战争还是应该结束于222年。刘备出击的时间是有讲究的,并不是无脑进攻。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不久后就篡汉称帝。此时就算是“天下有变”了,倘若没有关羽战死,那就是最好的北伐机会。但是事情出乎了他意料,关羽死,一部分荆州也丢了(荆州并没有全部在刘备手里,而是一个三家瓜分的状态)。刘备更改战略,打算收复荆州。事实上刘备在遇到诸葛亮以后就一直按照《隆中对》计划行事,收回荆州是必要的一环,刘备要是击败陆逊就能顺势收回荆州,但是再打下去对刘备就没有利了。首先战线极其的长,其次,东吴腹地的反抗情绪更盛,不是速亡之国。
第二,曹丕此时在北方逐渐稳定,会坐收渔翁之利。孙权一向是投机者,他可以为了抵抗刘备向曹丕称臣,当然也会为了阻挡曹魏和蜀汉结盟,孙权政治一向如此。夷陵之战后,魏国强,蜀吴弱并没有改变,孙权完全和曹魏结盟不太现实,最后还是会造成蜀吴联盟的妥协。曹魏防御,蜀国等下个“天下有变”,吴国则继续等待取巧的机会。一段时间内会很平衡。
不管是打赢还是打败夷陵之战刘备选的时机是非常好的,那个时候曹丕刚刚继位,内部非常不稳定,所以他无暇顾及这两个国家。
如果曹丕统治长了或者曹操活着的话,刘备肯定不会去伐吴,所以有人往往拿夷陵之战批评刘备,头脑发晕,他不是发晕,他是清醒的很。
荆州对吴国来说那是长江天险的中游,荆州对蜀汉来说,那是进攻中原的桥头堡,有人说长安也行,巴蜀到长安道路崎岖运粮绝对成问题,而且当时长安经过李傕等人的战乱,已经没有多少人口了,拿下长安也没用守不住。荆州不同,荆州战乱很少,北方避难的很多。
在荆州人口很多。
对三国来说哪个国家人口多,哪个国家就是最厉害的,因为地非常多,空地很多,所以你千万不要看三国地图,
你看三国地图的时候,你会发现吴国其实不小,蜀国也不小。但那会给你一种假象。
-
汉献帝两次谋杀曹操都失败了 曹操为什么不杀汉献帝 2024-01-03
-
诸葛亮真的是布衣吗 诸葛亮的家族到底是什么样的 2024-04-11
-
诸葛亮在草船借箭的时候 诸葛亮为何不担心曹操放火箭 2024-04-21
-
刘备之死是诸葛亮人生的转折点是真的吗?真相是什么 2024-01-17
-
三国时期孙权称帝之后,哪些文臣武将官职是最高的? 2024-03-22
-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2023-12-1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