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东汉末年谋士,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
- 中文名:荀攸(公元157年~公元214年)
- 别称:荀军师
- 字号:字公达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
- 出生日期:157年
- 逝世日期:214年
- 职业:军师
- 主要成就:设奇策十二计,辅佐曹操统一北方
- 代表作品:《魏官仪》
- 官职:尚书令
- 封爵:陵树亭侯
- 谥号:敬侯
- 姓名:曹操(155年~220.3.15)
- 别名:曹孟德、曹吉利、曹阿瞒
- 国籍:三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
- 出生日期:155年(乙未年)
- 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庚子年)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 主要成就: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
- 消灭群雄,统一北方
- 开创建安文学,提倡薄葬
- 代表作品:《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等
- 谥号:武皇帝
- 庙号:太祖
- 陵墓:高陵
荀攸(157年-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东汉末年谋士。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 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在官渡之战中,计斩颜良,又计斩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又力劝曹操采纳许攸之计奔袭乌巢,又力劝曹洪接纳张郃、高览,皆立下大功。
建安八年(203年),刘表强盛。荀攸力排众议,主张趁袁绍诸子不和而先攻河北,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吴途中去世。谥曰敬侯。荀攸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他生前设奇策共十二计,只有钟繇知道。钟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后世不得而知。另著有《魏官仪》,今已佚。
人物生平
内藏英知
荀攸出身于士族家庭,父亲荀彝,任州从事之职。
荀攸从小失去父母,祖父荀昙是广陵太守。荀攸十三岁的时候,他的祖父荀昙去世,过去荀昙手下一个叫张权的官吏,主动找来要求为荀昙守墓。荀攸对叔父荀衢说:“这个人脸上的神色反常,我猜他是做了什么奸猾的事情!”荀衢趁着晚上睡觉的时候趁机盘问,果然张权是因杀了人,逃亡在外,想以守墓隐藏自身。从此人们对荀攸另眼相待。
中平六年(189年),大将军何进秉政,征海内名士荀攸等二十余人。荀攸抵达洛阳后,拜黄门侍郎。
谋刺董卓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之乱,关东兵起,董卓迁都长安。荀攸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商议说:“董卓无道,天下人都怨恨他,虽然他聚集了不少精兵,但实际上不过是一个匹夫而已。我们应该刺杀他以谢百姓,然后借皇帝的诏令来号令天下,这是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霸王之举。”事未成就被人发觉,收何颙、荀攸入狱,何颙忧惧自杀,荀攸言语饮食自若,恰好碰上董卓被杀而得以免罪。弃官返归,又被官府征召,考试名列优等,升迁为任城相,没有赴任。荀攸因蜀汉地险城坚,人民生活殷实,于是请求担任蜀郡太守,因道路不通,停驻在荆州。
得遇明主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至许县建都,给荀攸写信说:“现今天下大乱,正是有谋之士费心劳神的时候,而先生却在蜀汉静观时局变化,不是太保守了吗?”于是征召荀攸为汝南太守,入为尚书。曹操久闻荀攸之名,与语大悦,对荀彧、钟繇说:“公达不是平常的人,我能够和他一同商议大事,怎么还会忧虑得不到天下呢?”自此,荀攸成为了曹操的军师。
经达权变
建安三年(198年),荀攸随曹操征讨张绣。荀攸看出当时的形势对曹操很不利,就对曹操说:“张绣和刘表互相依恃,以为强大,然而张绣以客军依靠刘表,时间一久,刘表力不能支,必然与张绣分裂。我不如缓兵以待其变;若急切进攻,刘表必拼死相救。”曹操没听劝告,出兵对张绣作战,刘表果然发兵相救,曹军失利。曹操对荀攸说:“没有听先生的话才会这样。”于是设下奇兵再次和张绣、刘表联军大战,大破之。
同年,曹操自宛征讨吕布,到了下邳,吕布败退,固守城池,曹操进攻,没有拿下,连续作战,士兵疲惫,曹操想收兵撤退。荀攸与郭嘉说曰:“吕布勇而无谋,如今他屡战皆败,锐气已丧失殆尽。军队以将帅为首脑,主将衰弱,则军队必无斗志。陈宫有智谋而生性迟缓,现在吕布士气尚未恢复,陈宫的计谋尚未定夺,乘此机会奋进急攻,就可以击破吕布了。”曹操随即引沂水、泗水灌进城去,攻破了下邳,生擒吕布。
计斩颜良
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绍首先派大将颜良围攻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四月,曹操亲自率军北上救白马之围。当部队正向前开进时,荀攸认为不能与实力悬殊的强大敌人正面对抗,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声东击西、解救白马的作战方略。他认为袁绍兵多,应设法分散其兵力,于是劝曹操引兵先到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应战,然后再派轻骑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一定可以打败颜良。曹操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就依计而行,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乘机率轻骑袭击白马。颜良不及防备,被关羽斩杀。
计斩文丑
曹操解白马之围后,率六百骑兵押送粮草辎重沿河西退。军行不久,与袁绍五六千追兵相遇。诸将见敌众我寡,都感到很害怕,劝曹操退守大营,荀攸知道敌人的弱点,就说:“这正是歼敌的好时机,为何要退呢?”
曹操与荀攸对视而笑,心意相通,于是命令士兵解鞍放马,丢弃辎重,引诱袁军;待袁军逼近,争抢辎重的时候,曹操突然命令上马,迅猛发起攻击,大破袁军,斩杀骑将文丑。
妙计百出
曹操于是和袁绍在官渡形成对峙局势。双方军粮将尽,荀攸对曹操进言说:“袁绍运粮车一天之内将要到达,押车将领韩猛精干但轻敌,攻击他可以获胜。”曹操说:“谁可以派遣?”荀攸说:“徐晃。”于是派徐晃及史涣半路截击,打败了韩猛,烧了他押送的军用物资。
适逢许攸前来投降,说袁绍派淳于琼等人率一万多士兵押运粮食,将领骄恣,士兵懈怠,可以中途截击。众人都怀疑他,只有荀攸和贾诩劝说曹操听从。曹操于是留下荀攸和曹洪守营,自己率军进攻打败了袁军,斩杀了淳于琼等人。
袁绍的大将张郃、高览等人烧掉进攻用的器具,投降了曹军,袁绍只得弃军逃回黄河以北。张郃前来投降时,曹洪怀疑他,不敢接受,荀攸对曹洪说:“张郃的计谋不被袁绍采用,一怒之下前来投奔,您怀疑他什么呢?”曹洪这才接受了张郃等的投降。
算无遗策
建安八年(203年),曹操刚刚前往征讨刘表,袁谭、袁尚争冀州。袁谭遣辛毗请降求救,曹操许之,问部将。部将多认为刘表强,应先攻之,袁谭、袁尚不足为虑。荀攸说:“天下正值多事之秋,而刘表却稳守江、汉之间地区,很明显,他并没有君临天下之志。袁氏占据四个州的地盘,有甲兵十万,袁绍凭宽厚得到众心,假使他的两个儿子和睦相处,保守他们的既成功业,那么天下的灾难就不会停息,现在袁氏兄弟交恶,结果不会是双方都得到保全。二袁如果联合起来,力量就会强大,那时就不易谋取了。趁他们内讧谋取他们,天下就平定了,这个机会不能失啊!曹操说:“很好。”于是答应与袁谭结亲,随即派兵击败袁尚。这以后袁谭背叛,荀攸又随从曹操在南皮斩杀袁谭。
冀州平定,曹操上奏汉献帝为荀攸请求封爵说:“军师荀攸,从开始就辅佐臣下,没有哪次出兵没有跟从,前后多次战胜敌人,都是靠荀攸的谋划。”于是封荀攸陵树亭侯。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下令论功行赏,说:“为人忠诚正直而善于密谋,为我安抚内外的人是文若,公达则次于他。”增邑四百,并前七百户,转为中军师。担任中军师的荀攸不在经常随军征战,而是为曹操留守后方,掌管刑罚之责。[2]魏国刚建立时,荀攸担任尚书令。
深受追念
荀攸多谋深算,心思缜密,明智而能保守机密,自从随曹操四处征战,常常运筹帷幄,当时很少有人知道他说了些什么。曹操每每称赞他说:“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炫耀自己的长处,不夸大自己的功劳;他的内智别人可以达到,他的外愚别人却达不到,即使是颜子、宁武也赶不上他。”曹丕在东宫做太子时,曹操对他说:“荀公达,是人之表率,你应尽到礼节尊敬他。”荀攸曾经生病,曹丕前去慰问,独自在床下礼拜,他受到特别尊敬就是这样。
荀攸与钟繇交厚,钟繇说:“我每次有所行动,都反复思考,自以为没有什么要变动的了;但拿去一问公达,他的答复总是超出我的意料。”荀攸前后设奇策共十二计,只有钟繇知道。钟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后世不得而知。裴松之评道:“攸亡后十六年,钟繇乃卒,撰攸奇策,亦有何难?而年造八十,犹云未就,遂使攸从征机策之谋不传於世,惜哉!”
建安十九年(214年)秋七月,荀攸跟从曹操征孙权,在路上去世。曹操每次说起他来就流泪。
正始五年(244年)冬十一月癸卯,魏帝曹芳下诏祭祀荀攸于太祖庙庭,追加谥号敬侯。
-
历史上郦食其最后的结局时如何造成的?她做历什么 2024-04-13
-
汉灵帝刘宏:东汉最荒唐的皇帝,竟让狗穿上官服 2024-01-10
-
匈奴王子金日磾,汉武帝为何选他做辅政大臣? 2024-02-19
-
西楚霸王是因为不愿意过江才失败的吗 其实夙因是早就注定的 2024-01-31
-
刘邦死后吕雉掌权 吕雉为什么没有杀张良 2024-04-18
-
杀死自己亲儿子的金日磾,为何得到汉武帝重用? 2024-03-16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