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昭帝刘弗陵继位后有何作为?他为何只活了21岁
- 中文名:刘弗陵(前94年~前74年)
- 别称:汉昭帝
- 国籍: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京兆郡长安县(今陕西西安)
- 出生日期:太初三年(公元前94年)
- 逝世日期:元平元年(前74年6月5日)
- 主要成就:击败乌桓,平定西南,盐铁会议,昭宣中兴
- 谥号:孝昭皇帝
- 年号:始元、元凤、元平
- 陵寝:平陵
- 中文名:刘弗陵(前94年~前74年)
- 别称:汉昭帝
- 国籍: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京兆郡长安县(今陕西西安)
- 出生日期:太初三年(公元前94年)
- 逝世日期:元平元年(前74年6月5日)
- 主要成就:击败乌桓,平定西南,盐铁会议,昭宣中兴
- 谥号:孝昭皇帝
- 年号:始元、元凤、元平
- 陵寝:平陵
刘弗陵是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少年天子,英姿勃发,历史名人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四百年铁血汉朝,出现了许多雄才大略的帝王。若论历史功绩,汉高祖刘邦开大汉天下居功至伟,汉武帝刘彻、光武帝刘秀当仁不让位居两席,中兴之主汉宣帝刘询则是天纵之才。除此而外,有一位帝王很可能被大家所忽视,他便是汉昭帝刘弗陵。
刘弗陵8岁继位,21岁病亡,虽然在位时间很短,却创造了一代盛世,是历史上最被低估的明君之一。
翻开大汉王朝的历史不难发现,刘弗陵有一个悲惨的童年,作为最小的皇子,集三千宠爱在一身,最后突出重围成功称帝。少帝继位,他将面临哪些困境,后来又是如何开创盛世局面?其中不乏自己的真知灼见。
“巫蛊之祸”太子被废
汉武帝最初的接班人,太子刘据之所以被废,始于“巫蛊之祸”。
说起刘据,你不一定熟悉,但说起大汉“贤后”卫子夫你一定不陌生。刘据就是汉武帝刘彻与卫子夫的嫡长子。
《汉书》:初,上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为立禖,使东方朔、枚皋作禖祝。少壮,诏受《公羊春秋》,又从瑕丘江公受《谷梁》。及冠就宫,上为立博望苑,使通宾客,从其所好,故多以异端进者。
汉武帝29岁得子,自然喜爱至极,并将其按照接班人的发展路线加以培养,7岁时便被刘彻立为大汉太子。刘彻请来德高望重的老师,教授刘据《谷梁传》等儒学经典,并且让刘据开府养门客,建立自己的智囊团。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太子刘据享受到的待遇,让其他汉朝太子望其项背。
但是随着刘据慢慢长大,汉武帝发现其在政治上的思想与观念与自己截然相反,大概是受其母卫子夫的影响,性格温顺,而且缺少帝王的眼界与魄力。后来,汉武帝对刘据逐渐不满,晚年已经产生了更换太子的想法。
晚年的汉武帝沉迷于长生和巫蛊之术,这时候诸多小人和奸臣便乘虚而入。因为与太子和卫皇后一方产生冲突,一些奸臣在皇上与刘据之间挑拨离间,令皇上更加生疑。
舅舅卫青死后,刘据失去了主心骨,更失去了最后的政治力量。彼时汉武帝听信苏文与江充等人的谣言,对太子刘据的信任锐减,加上晚年多疑和猜忌,刘据最后起兵反抗无效,忍辱自尽身亡。
一场巫蛊之祸,让当了30多年的太子刘据含冤而死。历史中的刘据并非真的造反,他的“反”是一步步被逼的,也可以说是由他人制造的假象的造反。后来当汉武帝查明真相时,非常痛心疾首,他虔诚悔过,大改行政之事,禁止严刑峻法,崇尚本农,这也是一个有良知的君王的表现。
刘弗陵出生之前,除了太子刘据,在他的上面还有四个哥哥,按照古代兄终弟及的传位法则,刘据死后,也轮不到刘弗陵当太子,那么刘弗陵是怎么得到太子之位的呢?
突出重围,小皇子继位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巫蛊之祸发生时,刘弗陵4岁。这场宫廷政变为刘弗陵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我们知道,即便是汉武帝嫡长子刘据兵败自杀,但太子之位怎么都轮不到刘弗陵,毕竟他上面还有几个哥哥。不过,细分析这些兄长,都不是当储君的合格人选。
老二英年早逝,在刘弗陵出生前就去世了;皇三子平日里为非作歹,没个正形,刚刚对太子之位表现出一点兴趣,便被刘彻给削减封地了;老四深知自己无治国安民之才,根本不想参与太子之争;皇五子刘髆被巫蛊之祸牵连,获罪抄家,自然失去了竞争资格。
公元前87年,已经病重的汉武帝,决定封刘弗陵为太子。就这样,一系列阴差阳错之后,好运降临到刘弗陵的头上。
《资治通鉴》:
是非儿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国家所以乱,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汝不闻吕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
汉武帝吸取吕后的教训,生怕外戚再度逾矩干政,便诛杀了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这便是“杀母立子”的典故的由来。至于为何要怎么做,刘彻在古文献里有所解释。
自幼丧母,成了刘弗陵一生挥之不去的痛。刘彻此举也是无奈之举,不过这一切他早已有所准备,去世之前,他给这个小太子留下了最强的班底——四大辅臣。他们分别是大司马兼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以及御史大夫桑弘羊。
在交代完这些事之后,汉武帝刘彻撒手人寰。此时,年仅8岁的刘弗陵继位,是为汉昭帝。
汉昭帝开创属于自己的盛世
别看皇帝年龄小,但他没有受制于人,相反,刘弗陵所表现出来的成熟和稳重,乃帝王属性被刻进骨髓里的。
当然,刘弗陵的帝王之相,与四位忠心耿耿的辅臣相助是分不开的。纵观历史,托孤大臣一般都会把控朝政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掌权者。但这四位辅臣却表现出了难得的气度。
彼时,刘弗陵不谙世事,没有掌握多少权力,朝政之事皆由这几人决断。如果他们这样合作无间,对刘弗陵自然有很多好处,与大汉王朝而言,也是百姓之福。刘弗陵继位之初的四年里,帝王和辅臣之间通力合作,西汉王朝自汉武帝晚年变得昏暗的朝政为之一清,一度滋扰中原的匈奴异族也被拒至北方,国力逐渐恢复。
凡事岂能皆如人所愿,随着刘弗陵慢慢长大,他也逐渐掌握了一个帝王应具备的素质,与此同时,几位辅臣之间却为了争权夺利,开始了明争暗斗。公元前86年,刘弗陵继位后第二年,辅臣金日磾去世,四大辅臣,还剩下三个。
后来,桑弘羊和上官桀两人居功自傲,为了一己私欲,纷纷与辅臣之首的霍光闹翻。这中间出现了两个插曲。
当时在朝堂之中,很多大臣都存在姻亲关系,霍光和上官桀就是亲家,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娶了霍光的长女为妻,霍光每每外出时,都会让上官桀代替他处理政务。本来霍光让上官桀帮助自己处理政务是出于信任,殊不知,他的这份信任却为自己埋下了隐患。
按照汉朝的祖制,12岁的刘弗陵到了可以娶妻生子的年龄,在娶谁当皇后的问题上,上官桀极力推荐自己的女儿,毕竟当了国丈之后,上官桀的权势又将扩大,但他的建议却遭到了霍光的强烈反对。
上官桀经过一系列的运作,最终还是将女儿上官氏嫁给了刘弗陵。不过自此之后,霍光与上官桀结下了梁子。御史大夫桑弘羊也是一样,他自恃有功,要为儿子求得一官半职,也遭到了霍光的反对,再加上两人本来政见就不合,这次之后更是心生嫌隙。
恰逢此时,刘弗陵的三哥燕刺王刘旦出来趟浑水,见朝纲上下党争不断,矛盾四起,欲乘虚而入,再次起了谋逆之心。所以,刘旦欲勾结上官桀和桑弘羊,打算废掉汉昭帝。
不过,接下来“盐铁之议”的发生,给了上官桀和桑弘羊一剂猛药。
彼时,在治国策略上,主政的霍光与副手上官桀和桑弘羊之间,也存在诸多分歧。桑弘羊主张盐铁等行业全部官营,而霍光倾向于相对放开。公元前81年,矛盾升级到白热化阶段。既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刘弗陵则另辟蹊径,他从全国请来了很多大儒,就这件事,大家在一起开个“辩论会”。这场辩论持续了五个月,最终霍光一方胜出。这场争论,便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盐铁之议”。
上官桀和桑弘羊在盐铁之议中落败,两人在政治上也渐渐失去了优势。不过,这两位辅臣岂可轻易认输,他们打算趁机诬陷霍光,后来,计策失败后,他们又打算来一招釜底抽薪——武装夺取政权,也就是造反。不过,年仅14岁的刘弗陵早已和霍光看穿了他们的阴谋诡计,还未等他们计划实施,刘弗陵已经布下天罗地网。
此后,刘弗陵与霍光之间的主仆情谊变得甚笃,在霍光的支持下,汉昭帝任人唯贤,例如杨敞就是个例子,他是司马迁的女婿,由于杨敞的历史功绩,后来官至宰相,而西汉时大名鼎鼎的弘农杨氏,说的就是他们这个大家族。
除了选贤任能,刘弗陵进一步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对内实行宽松的惠民政策,对外有效抵御了匈奴和西南蛮夷,稳定了边疆。在汉昭帝和接下来的汉宣帝在位期间,西汉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顶点。
可惜的是,这位汉昭帝只活了21岁,至于他的死,历史上众说纷纭,总之非常突然,以至于他没有留下子嗣。很多人设想,如果刘弗陵能多活几年,不但会子孙满堂,而且一定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那么汉朝的历史就会被改写。可惜的是,这一切都被定格在刘弗陵21岁那一年,十足可惜。
-
汉武帝赏赐下属黄金20万斤是真的吗?汉朝有很多黄金吗 2024-01-01
-
刘邦死后吕雉掌权 吕雉为什么没有杀张良 2024-04-18
-
历史上的吕太后一生都经历了什么?又有哪些故事? 2024-03-26
-
汉惠帝死后吕雉只哭不哀,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2024-02-13
-
西楚霸王是因为不愿意过江才失败的吗 其实夙因是早就注定的 2024-01-31
-
历史上的汉文帝刘恒到底有多心机? 2024-01-0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