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真的是被竹签刺死的吗 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
- 中文名:韩信(公元前231~公元前196)
- 国籍:中国(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淮阴(今江苏淮安)
- 出生日期:公元前231年(辛丑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196年
- 职业:大将军、左丞相
- 主要成就: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
- 潍水杀龙且,垓下破项羽
- 封爵:齐王→楚王→淮阴侯
对韩信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韩信到底怎么死的,被女人用竹签扎死的?
汉十一年,汉高后掌握了韩信谋反的证据,于是跟丞相萧何商议,如何智擒韩信,商议以定,萧何到韩信府上诓骗韩信,“皇帝凯旋,群臣都已到皇宫中表示祝贺,你淮阴侯虽然病了,但也应当前去祝贺一下。”
韩信狐疑,莫非刘邦果然拿下陈豨了?难怪我派去跟陈豨接洽的使者还没回来。既然皇帝已经凯旋,我韩信名列列侯,理应前去道贺,于是跟着萧何去了未央宫。
当韩信的双脚完全迈入长乐宫之后,武士立马冲过来,不由分说,当即绑了韩信,送到长乐宫钟室,被吕后斩杀,而后三族被夷。
以上就是司马迁对韩信之死的记载,载于《史记·淮阴侯列传》。
或许因为司马迁没有记录韩信的具体死法,所以后世的民间野史、演义作者就放飞想象的翅膀,虚构了“三齐五不死”,并让吕后在不违背“三齐五不死”的情况下,杀死韩信,非常地戏剧化,完美的演义小说套路。
所谓“三齐”,一语双关,一是韩信曾经受封齐王,而齐国七十称又称“三齐大地”,所以韩信是“三齐王”;二是“与三样齐”的意思,即“与天齐”、“与地齐”,“与君王齐”。
所谓“五不死”,又称“五不杀”,即无论韩信犯下什么样的重罪,在五种环境下不能杀,“五不死”的说法有很多种,一种是“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光不死”、“见铜不死”、“见铁不死”。
刘邦在定陶汜水之阳即皇帝位后,韩信便被改立为楚王。既然已不是齐王,就不存在什么“三齐”了,而韩信被杀的时候,连王都不是,只是列侯,所以吕后更不用顾及什么“三齐”了。
虽然没了“三齐”,但还有“五不死”啊。
为了不违背“五不死”,吕后充分开动了脑筋。
用布袋包裹住韩信,而后将韩信悬挂于大钟之内,让一群女子用竹签,把韩信扎死。如此一来,既见不到天,也见不到地,还见不到光,在布袋之内,也见不到铜与铁。
实际上,这只能是小说家的演绎。
任何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君王,都会树立贤明的形象,而赏罚分明便是贤明的一个条件,如果君王许给臣子“免死金牌”、“丹书铁券”之类的东西,就等于承认自己不会赏罚分明,等于承认自己不是一个贤明的君王,所以“免死金牌”这一类的东西,从来都不存在于正史当中。
作为开启两汉四百年江山的帝王,刘邦也一直在打造贤明的牌匾,因此不可能向韩信许诺“三齐五不死”。
虽然司马迁的《史记》中并没有具体记载韩信的死法,但班固却在《汉书·刑法志》中写下了韩信的具体死法,如果班固记载的没有差错,韩信的死法可是比传说中的被一群女子用竹签扎死惨多了。
“汉兴之初,虽有约法三章,网漏吞舟之鱼,然其大辟,尚有夷三族之令。令曰:‘当三族者,皆先黥,劓,斩左右止,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舌。’故谓之具五刑。彭越、韩信之属皆受此诛。”
以上是班固的记载,大概意思是,汉初虽有约法三章,但对于死刑,还是有夷三族的令,夷三族的具体刑罚是“具五刑”,彭越、韩信都是这么被诛杀的。
什么是“具五刑”呢?先是黥面,而后割鼻,之后砍掉双脚,再用竹条抽死,然后割掉脑袋悬挂示众,最后把尸身剁成肉酱,拿到菜市场上卖掉。
不过,吕后称制的元年,这样的刑罚便被取缔了,所以司马迁会说汉高后时期“刑罚少用,罪人是稀”。
参考资料:《史记·吕太后本纪》、《史记·淮阴侯列传》、《汉书·刑法志》
-
揭秘西汉历史上三个被饿死的贵族,他们分别是谁? 2024-01-24
-
韩信为刘家打下了偌大的江山 最后为何会落到被杀的下场 2024-02-27
-
刘秀的戎马生涯是如何开始的?他的运气到底有多好? 2024-03-19
-
张杨:东汉末年群雄之一 ,割据河内,他的结局如何? 2024-04-19
-
曹操留下防止司马懿谋反的4个人,为什么会全被曹丕杀掉了? 2024-01-06
-
馆陶公主的丈夫是谁有孩子吗 馆陶公主怎么死的 2023-12-1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