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会里刘弗陵作为太子 刘弗陵到底哪里好了
- 姓名:刘彻(公元前156~公元前87)
- 别称:刘彘、汉武帝
- 国籍:中国(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长安皇宫
- 出生日期:公元前156年(景帝前元元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87年(武帝后元二年)
- 宗教信仰:儒家之学
- 主要成就:开创汉王朝军事最鼎盛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首开丝路,大破匈奴,征服西域,吞并朝鲜
- 代表作品:《秋风辞》《瓠子歌》《天马歌》《悼李夫人赋》
- 谥号:孝武皇帝
- 庙号:世宗
- 陵墓:茂陵
- 中文名:刘弗陵(前94年~前74年)
- 别称:汉昭帝
- 国籍: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京兆郡长安县(今陕西西安)
- 出生日期:太初三年(公元前94年)
- 逝世日期:元平元年(前74年6月5日)
- 主要成就:击败乌桓,平定西南,盐铁会议,昭宣中兴
- 谥号:孝昭皇帝
- 年号:始元、元凤、元平
- 陵寝:平陵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武帝和刘弗陵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名人小编一起看一看。汉武帝为何立刘弗陵,并非刘弗陵多么优秀,而是有别的考虑?
按照史料记载,汉武帝立刘弗陵为皇位继承人,采用的是排除法。几个儿子都被汉武帝否定的情况下,他最终选择了刘弗陵。
汉武帝首先否定的是太子刘据。因为“巫蛊之祸”,刘据和他的母亲卫子夫在不能自证清白的情况下,不得不起兵造反,最终兵败自杀。
刘据自杀后,皇三子刘旦心里蠢蠢欲动,给汉武帝上书,请求进京保护汉武帝。结果汉武帝认为刘旦这样做,是想谋夺皇位,所以不但杀掉使者,而且还削掉了刘旦的三个县。这样一来,汉武帝自然把刘旦排除在皇位继承人之外。
皇四子刘胥,典型的纨绔公子,行为举止不讲规矩,而且吃喝玩乐样样在行。这样的人,自然不该继承皇位,所以汉武帝否定了他。
皇五子刘髆,本来是深受汉武帝喜爱的。而且当王夫人去世后,汉武帝最宠爱的就是李夫人。虽然李夫人生了刘髆后就死了,但是汉武帝对李家一直非常关照。但是由于大将军李广利和丞相刘屈氂想把刘髆立为太子,汉武帝非常生气。李广利吓得投降了匈奴,宰相刘屈氂也被腰斩。
这样一来,就只剩下最小的儿子刘弗陵了。同时,汉武帝认为‘刘弗陵聪明,能干、体格健壮,很像小时候的自己,因此就把刘弗陵立为皇位继承人。
不过我认为,汉武帝之所以立刘弗陵为继承人,既不是采用排除法,也不是因为他很像汉武帝小时候,至少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那么,这个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就是汉武帝害怕年长的儿子成为皇位继承人,对他的皇位会构成威胁。
比如汉武帝之所以要发动“巫蛊之祸”,就是因为他觉得太子刘据的实力很强大,朝廷上下都是刘据的人。刘据这么强大的势力,有做大的趋势,说不定哪一天就造反,必须把他掀翻下台来。所以才对刘据那么不信任,把一件误会的事情,闹得天翻地覆。
再比如汉武帝对刘旦的处罚,也显得有些莫名其妙。刘旦希望进京保护汉武帝,照理说,这是一种孝道的表现,汉武帝应该夸奖他。然而,由于他有先入为主的成见,认为刘旦进京是为了谋取他的皇位,所以才对刘旦给予了严厉的处罚。其实,哪怕他对刘旦有怀疑,不让他进京就是了,何必大动干戈?
还有李广利和刘屈氂推荐继承人,本来也没有什么错。毕竟太子是国家根本,汉武帝又已经年迈,确实需要一个继承人。作为宰相和大将军,这也是他们的责任。汉武帝处罚他们,明显也是先入为主、神经过敏。
总之,由于那时候汉武帝已经年老体弱,他非常缺乏安全感。哪怕是他的亲儿子,他都不信任,觉得他们在谋夺他的皇位。所以最终才会选一个未成年的儿子当继承人。毕竟这个儿子要长大,还需要经历一段时间,他的皇位才很安稳。同时,为了避免这个未成年儿子受人指使,他还杀掉了刘弗陵母亲钩弋夫人,避免钩弋夫人成为第二个卫子夫。
可以说,这才是汉武帝立刘弗陵为继承人的最主要目的吧。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
钩弋夫人和卫子夫为什么都没善终? 2024-04-03
-
霍去病是谁在历史上是什么人 霍去病和卫青是什么关系 2023-12-15
-
张嫣到底有多惨?汉朝可怜的皇太后,死之前仍是处女之身 2024-02-20
-
张汤是谁张汤简介 西汉酷吏张汤是怎么死的 2023-12-15
-
是谁拒项羽四十万大军于关外?揭秘鸿门宴的起因 2024-01-17
-
刘邦的兄弟基本都是小混混 他们是怎么从普通人变成军事天才的 2024-03-08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