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夫身为皇后为何没有以皇后礼仪下葬 她为何没有和汉武帝合葬
- 姓名:刘彻(公元前156~公元前87)
- 别称:刘彘、汉武帝
- 国籍:中国(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长安皇宫
- 出生日期:公元前156年(景帝前元元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87年(武帝后元二年)
- 宗教信仰:儒家之学
- 主要成就:开创汉王朝军事最鼎盛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首开丝路,大破匈奴,征服西域,吞并朝鲜
- 代表作品:《秋风辞》《瓠子歌》《天马歌》《悼李夫人赋》
- 谥号:孝武皇帝
- 庙号:世宗
- 陵墓:茂陵
还不知道:卫子夫下葬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卫子夫死后为何没有用皇后规制下葬,也没有与汉武帝合葬?
公元前91年,汉武帝刘彻走进皇后卫子夫的冷宫,对她说:“你的好儿子找到了!”卫子夫听后痛哭道:“我的据儿啊!”然后悲愤地用一条白绫结束自己的生命。汉武帝在看完卫子夫留下的遗书后,狠狠地将它摔在地上,怒骂道:“一个贱人,一个贱种,死不足惜!”
要问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贤后,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绝对可以排到前三名。
然而,拥有贤后的美名,却不能善终,不仅被自己的丈夫逼得自杀,连自己生的二女一子,不是被丈夫赐死就是被逼死。
卫子后死后,《汉书》记载:“黄门苏文、姚定汉舆置公车令空舍,盛以小棺,瘗之城南桐柏。”
也就是说,卫子夫死后别说按皇后的规格下葬,连副像样的棺材都没有,是宦官苏文和姚定汉随便在宫中找了辆车子,将她的尸首放到一副小小的薄棺材里,草草地葬在长安城南的桐柏亭。
一代贤后,侍奉武帝49年,母仪天下38年,史书没有记载过她任何一次过失,是历朝历代皇后的典范,为何会死得如此决绝,身后世如此凄凉,死后还要被武帝骂作“贱人”呢?
这一切都要从汉武帝晚年生活开始说起。
前半生顺风顺水的汉武帝,晚年开始频遭挫折,酿成“巫蛊之祸”,卫氏一门惨遭灭族
社会危机萌生,宫廷内部斗争日益激化,汉武帝与太子产生隔阂
由于常年穷兵黩武和重用酷吏,在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矛盾开始日益凸显,到了天汉年间,社会动荡,盗贼四起。虽然汉武帝一面派光禄大夫范昆等人领兵镇压,一面严惩镇压不力的地方官吏,但仍难完全剿灭。
仁恕温谨的太子刘据长大后,屡次对汉武帝穷兵黩武的政策进行劝谏,汉武帝对此十分的不满,认为刘据一点都不像自己,父子俩的隔阂越来越深,卫子夫对此深感不安。
令卫子夫更加不安的是,随着她年老色衰,汉武帝身边有了新的美人,在这些美人当中,汉武帝最宠的是李夫人。
也因此,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被封为贰师将军,她与汉武帝所生的儿子刘髆被封为昌邑王。
在李夫人病逝后,汉武帝一直念念不忘,不久之后,汉武帝在河间国巡狩时,得到了一个美貌的女子,封为赵婕妤,赐钩弋宫,她就是钩弋夫人。
钩弋夫人与李夫人长得十分相似,卫子夫慌了,汉武帝对李夫人如此念念不忘,又对刘据如此不满,难道是有心换掉他的太子之位改立刘髆吗?
想到这儿,卫子夫感觉大事不妙,赶紧去往大将军府找自己的弟弟卫青商量,此时的卫青已经重病卧床不起。
卫子夫哭着对卫青说道:“弟弟啊,趁你还能说话,去跟皇上说说。我跟随皇上这么多年,能不知道他的脾气吗?他对太子的不满已经忍了多时了,就差一个导火线了。你还在,就已经这样,你要是不在了,我......”
就这样,卫青拖着病体,让下人抬着到了未央宫。
汉武帝对他说:“你知道的,汉家万事才刚开创,如果朕不出兵征伐,天下就不能安定。但如果后世都像朕这样做,不是重蹈秦朝的覆辙吗?在我之后,大汉需要一个守文之主,还有比太子更好的吗?所以你回去告诉皇后母子,没什么值得不安的。”
然而,刘据并没有因为母亲和舅舅为他做的这些有所收敛,不仅不懂得避其锋芒,反而处处与自己的父亲对着干,父子俩的隔阂日益加深。朝中势力也分化成两派,一派是亲太子的温和派,一派是反太子的酷吏派。
“巫蛊之祸”卫子夫以死明志,卫氏一门惨遭灭族
公元前106年,卫青病逝,刘据在朝中最强有力的支持力量倒台了,这使得他在朝中更加孤立无援。
与此同时,随着骠骑将军霍去病突然暴亡、大将军卫青年迈病重后,汉朝对战匈奴多次失利,各地百姓也因为连年征战苦不堪言,各地百姓揭竿而起。
此时的汉武帝已经垂垂老矣,尽管他多年求仙问道,但都没有什么结果,仍然一天老似一天,健康也一天不如一天。
在这样的多重压力下,汉武帝变得多疑又善忌,精神十分压抑,身体也每况愈下。
公元前92年,卫子夫姐姐卫君孺的儿子公孙敬声,擅自挪用北军军费被捕入狱,其父公孙贺为了替儿子赎罪,主动向汉武帝请求追捕全国通缉犯,“阳陵大侠”朱安世。
朱安世被公孙贺逮捕后,却对着公孙贺大笑道:“丞相将要祸及全族了!”
不久后,汉武帝就收到了朱安世的举报信,信上说:“公孙敬声不仅与阳石公主(卫子夫所生)私通,还在得知陛下要前往甘泉宫时,让巫师在陛下专用的御道埋藏木偶人,诅咒陛下。”
汉武帝得知后,勃然大怒,原来自己生病是因为有人诅咒自己啊!经过调查,罪名属实,公孙贺和公孙敬声全族被灭,同时被牵连的还有阳石公主和卫子夫所生的另一个女儿诸邑公主,以及卫青的长子卫伉,全部被杀。
至此卫氏在朝廷内部的政治盟友全部损失殆尽。
然而,这仅仅是“巫蛊之祸”的开端而已,经此一事,本身就疑神疑鬼的汉武帝更加草木皆兵,总觉得有人要害他,便认为一定是宫中还有木偶人没找到。
善于察言观色的酷吏江充便向武帝自告奋勇,请求主审此案。
由于江充和太子刘据有过节,江充担心日后要是刘据继位会被清算,就想先下手为强,借巫蛊之手除掉太子,便在太子的东宫事先埋下木偶人构陷太子。
当时汉武帝正在甘泉宫养病,陪侍的都是江充的人,消息无法传递,刘据也不知汉武帝是生是死。他担心自己会像秦朝太子扶苏那样被奸臣所害,便向卫子夫借皇后授玺,调集长乐宫的卫士,先控制长安城再说。
作为太子的母亲,卫子夫自然是支持他的决定。一时间长安城陷入一片混乱,江充等人被刘据下矫诏诛杀,江充的副手苏文趁机逃出长安,向汉武帝报告说太子造反了。
汉武帝勃然大怒,命丞相刘屈氂派兵镇压。少兵缺将的太子哪里是汉武帝的对手,在激战了五天之后,太子兵败自杀。
而另一边,汉武帝从甘泉宫回到未央宫后,就派人收回了卫子夫的皇后授玺并将她打入冷宫。
当刘据自缢的消息传到未央宫时,汉武帝第一时间来到卫子夫的冷宫里,冷冷地对她说:“你的好儿子找到了,尸体正在运往长安的路上。”说完这句话,他就甩甩袖子离开了。
卫子夫一下瘫坐在地上痛哭道:“我的据儿啊!”然后悲愤地用一条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临死前,她在竹简上留下了最后的遗言:“我侍君四十九载,不曾想,你竟是如此薄情寡义之人!”
汉武帝读完,狠狠地将竹简摔在地上,怒骂道:“一个贱人,一人贱种,死不足惜!”
至此,卫氏一门全部都诛杀殆尽,只有刚出生5个月的曾皇孙刘病已(后来的汉宣帝),因为年纪太小幸免于难,被关押在长安狱中。
一代贤后死后只有一副小小棺材容身,既没有按皇后规制下葬也没有与汉武帝合葬,背后隐藏的真相很残酷
卫子夫死后,汉武帝的茂陵基本已经建好了。
而侍奉汉武帝49年的卫子夫,却没有入葬于此的资格,她最后的容身之所,只有一具小小的薄官,既没有皇后的规制,也没有送葬的队伍,而是由两个宦官草草埋在离长安数里的城南桐柏亭,不得不令人唏嘘。
如果说当时汉武帝正在气头上,不给卫子夫厚葬也不让她与自己合葬可以理解。
但是后来,汉武帝幡然悔悟,知道是自己冤枉了太子刘据后,不仅下达了《轮台罪己诏》表达了自己的悔恨之情,诛杀了当年残害太子的人,还在长安城里侯建了“思子宫”,在太子的逃亡之地湖县建了“望思台”,来寄托对太子刘据的思念之情。
然而对于卫子夫之死,汉武帝却没任何悔恨之情,也没要将她重新改葬的意思。这是为何?他真的是如卫子夫所说的“薄情寡义”之人吗?
作为汉武帝的女人,不仅仅是卫子夫,其他女人的下场同样令人唏嘘感慨
汉武帝一生阅女无数,史书上有记载的老婆总共是八个,两个皇后和六个妃子。
第一个皇后就是陪嫁了一整个江山、为我们留下“金屋藏娇”“长门买赋”等典故的侯门贵女陈阿娇。
陈皇后比汉武帝大五岁,是馆陶公主的长女,也是刘彻的表姐,如果没有馆陶公主,刘彻作为汉景帝的第九个儿子,是没有机会登上皇位的。
阿娇刚嫁给刘彻时,也是享受过一段幸福的时光的。但是阿娇生性骄横善妒,不让汉武帝接近其他女人,加上因为馆陶公主常常居功自傲,索求无度,这让汉武帝对阿娇越来越心生厌恶。
除此之外,阿娇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她无法生育,前后花了9000万钱都无济于事。
在卫子夫得到宠幸接二连三诞下皇嗣后,阿娇慌了,她担心自己皇后的位置不保,便病急乱投医,找了个巫师对卫子夫实施巫蛊。
但还没等诅咒奏效,这事就传到了刘彻的耳朵里,居皇后之位11年的陈阿娇被废黜,幽禁于长门宫中。几年后,陈皇后在长门宫幽怨而死。
因为阿娇的皇后之位已经被废,所以去世后也没有以皇后规制进行下葬,而是以“翁主之礼”葬在霸陵官员对亭的东面,和她的母亲、外祖父和外祖母葬在一起。
“翁主之礼”就是指诸侯王女儿的身份下葬,这说明什么?也就是汉武帝并不承认阿娇是他的妻子。
至于卫子夫,汉武帝的第二个皇后,原是平阳公主府的一介歌女,因为一朝临幸,极宠册后,结果却是满门抄斩。
汉武帝一生虽然阅女无数,但也只生了六个儿子,在太子刘据被逼死之后,其他的儿子要么早死要么不得武帝的喜欢,只有最小的儿子刘弗陵最合汉武帝的心意。
一来是刘弗陵是怀胎十四个月才生下来的,上古的尧帝也是怀胎十四个月,汉武帝认为这是上天怜悯自己,给自己带来的继承人。
二来是汉武帝认为刘弗陵是所有儿子当中最像自己的,不仅身体好而且智商高,虽然他当时不过是一个小孩子。
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重,立7岁的刘弗陵为太子,并让霍光、上官桀、金日磾、桑弘羊四人辅政,为防“子少母壮”,外戚干政,但狠心赐死了钩弋夫人,年仅22岁。
钩弋夫人死后,也是没有任何的仪式。汉武帝命宫中使者连夜抬着棺材,埋葬在甘泉宫附近的云阳,然后在墓碑上作了个标记就算完事了。
是直到她的儿子汉昭帝刘弗陵即位后,才征发了两万役徒在钩弋夫人的墓塚处修建了云陵(后称女陵),才将她重新安葬,并追封为皇太后。
最后与汉武帝合葬的是陪伴他时间最短的女人,背后隐藏的真相十分残酷
这个女人就是李夫人。
李夫人也是平阳府中的一介歌女,拥有倾城倾国的美貌,汉武帝在晚年得到这样的美女,非常的宠爱,不久后李夫人就生下了汉武帝的第五个儿子昌邑王刘髆。
可惜,李夫人在生完孩子后就病倒了。在李夫人病重时,汉武帝多次要去探望她,却都被她拒绝。她的哥哥李延年不解,她却说:“以美色事人者,色衰而爱意松懈,爱懈则恩义断绝。”
她知道,汉武帝想要见的是因为念着自己生病前美貌,如果让他看到自己现在形容槁枯的样子,必然会对她心生厌恶,也就不会记得要善待她的儿子和娘家人了。
不得不说李夫人不是只有一副漂亮的皮囊而已,而且非常聪明和清醒,这也是为什么多年后汉武帝一直对她念念不忘的原因。
虽然李夫人死的时候,卫子夫还是皇后,但汉武帝仍然以皇后的规制对李夫人进行安葬,并让她葬在茂陵。
严格来讲,李夫人并没有与汉武帝合葬,而是陪葬。因为西汉时期的帝后合葬是同茔异穴,并不是在一个墓穴之中。
汉武帝身边陪葬的更多的是功臣和大将,其中就包括卫青和霍去病。能够陪葬在帝王身边,对于死者来讲就是一种很大的奖励。
而李夫人是唯一一个得到陪葬机会的妃子,可见她在汉武帝心中的地位非比寻常。
李夫人之所以有这样的待遇,都要归功于她的聪明睿智。汉武帝驾崩后,霍光还根据汉武帝的遗愿,给李夫人追加尊号为孝武皇后,并配祭汉武帝宗庙。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会发现,作为汉武帝的女人,无论是得宠还是没有得宠的,下场都不好。
李夫人看似下场最好,是因为她红颜薄命,如果她也活到像卫子夫一样的岁数,到老了,也是同样会被汉武帝厌恶。
汉武帝好色,但并未真正爱过谁,女人对她来讲更多的是政治工具。陈阿娇能够当皇后是因为她陪嫁了一整个江山,卫子夫能够当38年的皇后,和卫青霍去病的加持不无关系,而钩弋夫人则是生下了继承人。
当她们都没有政治价值的时候,对于汉武帝来讲,都可以舍去了。真相就是这么残酷!
-
赵云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赵云究竟是病死还是死在绣花针下 2024-01-17
-
萧何“自毁名节”保平安,几百年后子孙都是皇帝! 2023-12-09
-
历史上王朗是什么样的?真是厚颜无耻之人? 2024-03-22
-
从反秦到白登山之战 刘邦为什么总是亲自上场 2024-04-17
-
汉武帝死前杀爱妃,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2024-02-25
-
刘邦为什么会把刘长封为淮南王?原因是什么 2024-01-26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