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不疑会英年早逝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有个成语,叫做天妒英才,意思是上天因为嫉妒一个人的才华,而让他命运坎坷。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中华历史上出了好多神童,甘茂、曹冲、王勃都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东汉末年出了一位神童周不疑,与曹冲是玩伴,比他大四岁,才能也与他不相上下。可惜曹冲仅活了12岁就去世,周不疑也在不久后去世。有说法称曹操是因为担心儿子曹丕驾驭不了周不疑而将其刺杀,那这是真的吗
一,少有才学
初平三年(192年),周不疑出生于零陵的一个大户人家,为荆州别驾刘先的外甥,因此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所以他小的时候就十分聪明机敏,很有文采,被人称为“神童”。
二,跟随舅父
刘先见外甥周不疑天赋异禀,便想为他找一个好老师。当时同郡的刘巴很有才学,闻名天下,刘先便决定让周不疑拜他为师。可刘巴早就听过周不疑的大名,知道他才思敏捷不在自己之下,于是婉言拒绝。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大战,各自派人去拉拢荆州牧刘表。但刘表只想保住荆州,并无夺取天下的志向,于是作壁上观。刘先认为曹操雄才大略,又有汉献帝在手,名正言顺,便力劝刘表投靠曹操。刘表犹豫不决,于是派刘先为使,前去刺探曹操虚实。曹操见了刘先很高兴,于是封他为武陵太守。
周不疑,曹公欲以为议郎,不就,时有白雀瑞,儒林并已作颂,授纸笔,立令复作,操奇异之。(零陵先贤传)
建安九年(204年),刘先再次前往许都拜见曹操,为了增长外甥周不疑的见识,便带他一同前往。曹操早就听说过周不疑的大名,便亲自找他交谈,发现他很有才学,便想把女儿嫁给他。但周不疑认为自己年龄还小,还需要多学习几年,于是婉言谢绝。随后曹操又想让周不疑出任议郎,但也遭他婉拒。
三,陪伴曹冲
不久许都突然出现白雀,被人们视为祥瑞,于是许多文人写文章称颂此事。曹操想借机考验一下周不疑的才学,于是赐给他纸笔,让他写文章歌颂。周不疑于是接过纸笔,很快就写好了一篇文章。曹操看了更加诧异,认为周不疑与众不同。
当时曹操有个儿子曹冲,年方八岁,与周不疑一样天赋异禀,是个神童。曹操对曹冲自然是十分喜爱,想让他成为自己的继承人。恰好周不疑此时前来,曹操不想错过这个人才,便决定让他留下陪伴曹冲,好让二人一起学习进步,将来也能让周不疑辅佐曹冲。然后周不疑就留在许都陪伴曹冲,成了他的好友。
四,献计存疑
曹操攻柳城不下,图画形势,问计策,周不疑进十计,攻城即下也。(北堂书钞·卷一百一十八)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为了消灭袁绍集团残余势力,于是对其发动了白狼山之战。但曹军在攻打敌军大本营柳城时受阻,曹操于是愁眉不展。周不疑因此向曹操献上十计,使得曹军很快攻克柳城,为此战胜利贡献巨大。
白狼山之战时周不疑仅有15岁,此前从未去过战场,也从未受过任何军事训练,曹操没有理由让他随军。另外曹操是千里奔袭,一个15岁的孩子能否骑马跟上大军本身就是个问题。何况一个刚上战场的孩子就能献上妙计,超过从军20年的老将曹操,更加不可思议。
况且曹操此战时有熟悉地形的田畴和足智多谋的郭嘉当参谋,这两个人都熟悉军旅事务,比周不疑有很大优势。周不疑能胜过这两人,那就更加不太可能。若周不疑真的立了大功,《三国志》不可能没有只言片语记载。因此周不疑献计助曹操破柳城并不可信,加之《零陵先贤传》失传,还存在两个互相矛盾的版本,更加确定此事不太可能。
三,遇害存疑
太祖爱子仓舒,夙有才智,谓可与不疑为俦。及仓舒卒,太祖心忌不疑,欲除之。文帝谏以为不可,太祖曰:“此人非汝所能驾御也。”乃遣刺客杀之。(零陵先贤传)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冲病逝,曹操对此万分悲痛。随后曹操想到周不疑才能甚高,除了自己之位再也无人可以驾驭,便决定除掉他。曹丕听了感到可惜,便力劝曹操留下周不疑,但曹操却对他说:“周不疑岂是你能驾驭得了的。”随后曹操就派刺客刺杀了周不疑。
荆州平,先始为汉尚书,后为魏国尚书令。(零陵先贤传)
曹操刺杀周不疑则更加不可信,当时周不疑死的时候仅有16岁。一个16岁的孩子在许都没有任何根基,哪怕天赋异禀,也不会对曹操构成任何威胁,所以曹操没必要杀他。况且刘先在曹操平定荆州后归顺曹操,还一直为他效力,官至尚书令。可见曹操对刘先的重视,如果曹操杀了周不疑,那刘先不可能受曹操重用。因此周不疑大概与曹冲一样是英年早逝,并非被曹操杀害。
-
汉朝一代名将卫青为何喜欢装孙子? 2023-12-23
-
卫青死后 汉武帝为什么对卫青家族赶尽杀绝 2024-02-05
-
让汉武帝魂牵梦萦的妃子――李夫人 2023-12-23
-
东汉开国名将吴汉血洗成都,刘秀为何不罚他? 2024-02-11
-
刘邦一共有八个儿子,最后结局都是怎样的? 2023-12-22
-
华歆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2024-04-26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