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的隆科多和佟国维是什么关系 隆科多当过刑部牢头吗
对隆科多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隆科多当过刑部牢头吗,他与佟国维真是叔侄关系?
《雍正王朝》中隆科多的形象塑造得很成功,让人印象深刻。剧中,隆科多的前半生是一个八旗纨绔子弟,被康熙帝冷落了几十年,曾在刑部监狱担任过牢头,直到一废太子后才被委任为九门提督。
不过这只是影视镜头下的隆科多,好看但并不符合历史实情。实际上《雍正王朝》中关于隆科多以及佟国维之间的关系也没有理清楚,更没有交代佟佳氏与康熙帝的复杂关系。
康熙朝佟佳氏的政治地位
佟佳氏是满洲八大姓之一,但根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记载,佟佳氏又分为许多支派,其中又以巴笃理、扈尔汉家族为著。就是说,佟国维、隆科多并非是佟佳氏中地位最尊的。这与钮钴禄氏“世居长白山者为著”是一样。
佟国维、隆科多家族的开创人是佟养正、佟养性两兄弟。他们于努尔哈赤时期归附后金,隶属正蓝旗汉军。显然从旗籍方面来说,佟氏兄弟都无法跻身当时的高层,但其地位却也不低。
佟氏家族真正发迹应该是在第二代,即佟养正的次子佟图赖。他不仅在清初时期屡立战功,关键是他的女儿嫁给了顺治帝,生下了皇三子玄烨,即后来的康熙皇帝。
康熙继位后,尊生母佟佳氏为孝康章皇后,同时将佟氏家族抬旗,由原来的正蓝旗汉军抬入镶黄旗汉军。不久,佟图赖的次子佟国纲又上书康熙帝,说自己的家族虽为汉人,但实与满人无异,请求加入满洲旗籍。但此时佟氏家族人口众多,康熙帝最终批准佟养正嫡系一脉准其所请,抬入镶黄旗满洲。
佟图赖生有三子,分别是佟图纪、佟国纲、佟国维。这么算来,佟国维就是康熙皇帝的小舅子。但是佟国维所生的两个女儿也先后嫁给了康熙帝,这对姐妹花在清宫史料上名气很大,一个是孝懿皇后、一个是悫惠皇贵妃。如此佟国维又成了康熙帝的岳父。有清一代兼国舅和国丈双重身份的仅有佟国维一人。
自佟国维之女被册封为皇后开始,佟氏一族的政治地位达到顶峰,比康熙前期的索尼家族、遏必隆家族更胜一筹。加上佟国维封爵一等公,官至议政大臣、上书房大臣,故被时人称为“佟半朝”。
佟国维与隆科多的关系
《雍正王朝》中他们是叔侄关系,剧中康熙一废太子后,让群臣推举新太子,期间请佟国维吃了一顿饭,席间康熙帝委任隆科多为九门提督。而佟国维代表去世的兄长佟国纲向康熙帝下跪谢恩。这就是说,剧中隆科多的父亲是佟国纲。
这与文献的记载是不符的,实际上隆科多是佟国维之子,排行老三。是孝懿仁皇后的亲哥哥,是康熙帝的国舅。这就是胤禛、胤祥等皇子称呼隆科多为舅舅的原因。
事实上,康熙帝与隆科多的关系也复杂得很,如果按孝康章皇后辈分来看,顺治帝是隆科多的姑父,那么他与康熙之间又是表兄弟。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姻亲关系,让隆科多想低调都不行。
文献中没有找到隆科多的具体生年,大致推断应该比康熙小十岁左右。因为康熙二十二年时,隆科多已经是三等侍卫了,年龄应该在二十来岁左右。
康熙二十七年,隆科多升为一等侍卫,并担任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銮仪使与副都统都是正二品大员,由此可见,隆科多很受康熙的信任。如果不是后来隆科多受到属下的牵连,大概率会沿着内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上书房大臣这条路来走,继而成为第二个佟国维。
隆科多是在康熙四十四年受到处罚的,被革去了銮仪使、副都统一职,仍命在一等侍卫上行走。这与《雍正王朝》中形成鲜明对比,毕竟一等侍卫是正三品,而刑部监狱牢头不过是未入流的小吏。
再者剧中在推举新太子的前一夜,佟国维曾与隆科多有一次重要的谈话。佟国维说自己去烧八爷的热灶,让隆科多去烧四爷的冷灶。其目的是为了佟氏一门未来的政治前途着想,深怕一脚踩空万劫不复。
这里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雍正王朝》中似乎给人留下了一种印象:佟国维没有儿子,将隆科多视为佟氏家族的继承人。但实际上佟国维有七个儿子,家族兴亡怎么轮也轮不到隆科多这个侄儿。
果如佟国维所料,他在推举新太子人选时将所有赌注都压在了八爷身上,结果被康熙帝一撸到底。从康熙四十七年以后,佟国维闲居家中,再也没有担任过任何职务。康熙五十八年,佟国维去世,康熙帝也没有任何表示,连个谥号也没给他。
雍正继位后,隆科多因顾命有功受到重用,但没过几年,隆科多与年羹尧一样兔死狗烹,被囚禁至死。到此,佟氏一族走向没落,从佟养正兄弟归附后金开始,算来仅有百余年的时间。
-
慈禧身体不适找太医看病 太医说出实话就被杀了 2024-02-28
-
嘉庆帝的评价怎么样?乾隆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嘉庆? 2024-02-26
-
大清重臣刘统勋:刘墉的父亲,他到底有多厉害? 2024-02-26
-
左宗棠跟李鸿章同为名臣,他们的的家产谁多? 2024-01-09
-
洪承畴为调节明清两朝矛盾费尽心机!如何评价洪承畴的历史地位? 2024-02-26
-
康熙骂良妃是“辛者库贱妇”,背后是什么原因? 2023-12-2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