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获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南征七擒七纵夷人首领孟获的相关情节可以说也是书里的一个重要章节,“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名人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不论是小说还是影视作品中,孟获留给大家的印象是一个身着皮草、孔武有力的“野蛮人”形象。但有意思的是,关于“七擒七纵”是否真实存在却存在争议,而且孟获有可能根本不是少数民族,而是汉人!
史书中关于孟获的记载
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於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若祇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汉晋春秋》
《汉晋春秋》中的这段记载,是《三国演义》里七擒七纵桥段的直接来源。这里边后面一段被罗贯中先生演绎的非常精彩,让人拍案叫绝,但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信息是“孟获者,为夷、汉所服”,说明孟获在南中地区的夷人和汉人很有威望,所以诸葛亮才会想尽办法安抚他。
益州夷复不从闿,闿使建宁孟获说夷叟曰:‘官欲得乌狗三百头,膺前尽黑,螨脑三斗,斫木构三丈者三千枚,汝能得不?’夷以为然,皆从闿——《华阳国志》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白帝城,雍闿越发的肆无忌惮。越巂xī郡叟帅高定、益州郡豪强雍闿、牂柯zāng kē 太守朱褒均发动叛乱,本来益州郡夷人不打算跟着雍闿一起搞事的,但雍闿派出了在夷人中颇有影响力的孟获,他忽悠夷人朝廷准备征收他们完全负担不起的资源,这才说动了夷人们。
定元部曲杀雍闿及士庶等,孟获代闿为主——《华阳国志》
公元225年,在诸葛亮南征之时,夷王高定的部曲杀了雍闿,孟获代替雍闿成为了他建宁郡叛军的首领。之后就发生了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了,所以我们需要先捋一捋南中叛乱的来龙去脉!
南中叛乱的来龙去脉
《三国志·李恢传》中详细记载了各处的叛乱,并不是《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蛮族孟获那么简单。当时南中地区叛乱的主力,也是当地的汉族豪强,然后鼓动蛮夷一起作乱,而且背后还有东吴的身影。
223年4月刘备病逝,六月前后,益州郡的汉族豪强雍闿,策动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叟王高定以及益州郡少数民族头领孟获等一起叛乱。他们杀死了益州郡太守正昂,又把接任的太守张裔抓起来送往东吴,越嶲郡则杀死了郡将焦璜,而牂柯郡则杀掉从事常颀,一起反对蜀汉政权。
当时蜀汉内外交困,诸葛亮采取先稳定外部,然后平定内乱的战略。诸葛亮先是和东吴修复关系,然后经过两年时间休养生息,亲自率一支军队从左路从成都进发,自安上县由水路攻向越巂郡;别遣李恢中路进军,从平夷出发按大道进攻益州郡;门下督马忠从右路进攻牂柯郡乱夷。
在诸葛亮进军的路上,叛军之间发生了内讧,越巂郡叛军首领高定的部曲杀了雍闿及其部下,孟获取而代之。然后三路大军捷报频传,诸葛亮按照“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策略,恩威并施,诛杀高定、朱褒,收复了孟获,自此南中进入了一段平稳的岁月。
孟获到底是夷人还是汉人
分其羸弱配大姓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曲——《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中的这段记载,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焦、雍、娄、爨、孟、量、毛、李八大姓是南中地区的汉人豪族。比如高定所杀焦璜,蜀汉重要将领李恢,李恢的姑丈爨习,叛军首领雍闿都是八大姓的代表人物。所以南中地区的叛乱,并不是我们印象当中的少数民族叛乱,恐怕是当地汉族豪强所挑起的。
因此,我更倾向于认为孟获其实也是南中八大姓之一,而且还有一个证据是孟获后来还跟随诸葛亮返回成都,担任御史中丞。当然孟获也有可能是汉化的夷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孟获的形象绝对不是身高力壮、衣不蔽体的蛮王形象,恐怕是一个和我们一样的汉族豪强。
-
曹植在太子之争时为何会败给曹丕?原因是什么? 2024-04-25
-
在历史上马超与关羽惹二人,谁的实力更强? 2024-04-08
-
荆州对蜀汉到底有多重要 荆州丢失对蜀汉有什么影响 2024-04-21
-
“超世之杰”:曹操非凡而复杂的一生 2023-12-09
-
曹操攻打袁绍之前为什么要先收拾刘备?原因是什么 2024-01-03
-
关羽为为何一定要打襄樊之战?背后原因是什么? 2024-02-2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