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之战后于禁是什么结局?孙权是如何待他的?
- 中文名:于禁(?~221年)
- 别 名:于文则
- 所处时代:汉末三国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
- 逝世日期:公元221年
- 主要成就:讨伐黄巾余党,于张绣叛乱中坚守营垒
- 官 职:左将军、安远将军
- 封 爵:益寿亭侯
- 谥 号:厉侯
- 本名:孙权
- 别称:吴大帝
- 字号:字仲谋
- 所处时代:汉末三国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
- 出生时间:182年(东汉光和五年)
- 去世时间:252年5月21日(孙吴神凤元年)
- 主要成就:接手并安定江东、建立吴国;发展江南经济;到达夷洲
- 庙号:太祖
- 谥号:大皇帝
- 特征: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
- 籍贯: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
- 在位时间:229年—252年
- 年号1:黄武(吴王时)、黄龙、嘉禾
- 年号2:赤乌、太元、神凤
- 陵寝:蒋陵
于禁,字文则,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这是今天历史名人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于禁在襄樊之战中,救援曹仁,结果遇上秋连绵雨,汉水暴涨,水深好几丈,于禁所督七军全军覆没,于禁本人被关羽生擒,被迫投降,关羽没有杀于禁,而庞德因为誓死不降,被关羽斩杀。
关羽被孙权偷袭荆州,败亡后,于禁被孙权从荆州的大牢里放了出来,孙权对于禁非常好,骑马也和于禁并行,还经常宴请于禁,开宴会。
按理来说,于禁作为俘虏,孙权是可以贬低于禁的,甚至杀掉于禁,但是,为什么孙权没有杀于禁,反而对于禁很好呢?
孙权对于禁很好,孙权的一个谋士虞翻看不下去了,有一次,虞翻看到孙权出行,于禁和孙权并马而行,虞翻大声呵斥于禁说,你是一个投降的俘虏,怎么敢和我们君主并马同行?说完,举起马鞭就要打于禁,但是,孙权当场就喝止了虞翻。
还有一次,孙权在楼船上举行宴会,大宴群臣,于禁听到歌舞哭了,虞翻又跳出来说,你这是在装可怜想得到赦免吗?孙权听了,非常不高兴,为于禁感到不平。
虞翻说的没错,但是他似乎忘了,他自己也是个投降派,曾建议自己的主子王朗投降孙策。
后来,孙权向曹丕称臣,准备送还于禁回魏国,这时,虞翻就公开建议孙权,要杀掉于禁,说虽然放于禁回国对我们没有什么损失,但是,就像放了一个小偷,还不如斩了以令三军,杀鸡儆猴,警示那些有二心的投降派。然而,孙权没有听。
群臣送于禁回魏国时,虞翻对于禁说,你不要认为我们吴国没人,只是我的建议没有被主公采纳而已。
于禁虽然受了虞翻这么多难听的话,但是,依然盛赞虞翻的品格。由此可见,于禁也是一个心胸非常宽广的人,不是鼠肚鸡肠的小人。
那么,孙权为什么要对于禁这么好,而不杀于禁呢?
这是因为,其一,孙权要和魏国建立友好关系。
孙权怕刘备打他,需要找个老大罩着,当时,孙权已经向曹丕称臣了,就不能杀掉魏国的大将,否则,还有什么诚心可言?
其二,于禁是被迫投降关羽。
于禁不是主动投降关羽,大丈夫能屈能伸,当时,已经被关羽打败,走投无路,不投降,那三万士卒都会被杀,于禁没办法,只能投降。
有人说,投降就是投降,投降就是可耻的,如果于禁和关羽还没开打就投降关羽,那才是令人不齿的。比如,糜芳就是还没开打就投降孙权了,非常可耻。
退一步说,投降也不都是见不得人的,张辽和张郃投降曹操,怎么说?也很无耻?马超投降刘备,也很无耻?关羽投降曹操,也不要脸吗?孙权向曹丕称臣,也意味着是投降,孙权也不要脸吗?
其三,于禁本身的人格魅力。
于禁一生还是战斗的一生,在曹魏立有战功和战绩,不容抹杀,再者,于禁被虞翻如此羞辱,于禁依然盛赞虞翻,这说明于禁的心胸非常宽广,通达事理,至少,孙权是欣赏于禁的,否则,不会对于禁那么好,处处护着于禁。
-
三国时期,曹蜀吴三国最后的名将分别是哪些人? 2024-03-21
-
徐庶向曹丕举荐了谁?后来成了诸葛亮的克星 2024-01-13
-
曹操有多厉害,为什么说曹操是奸雄 2023-12-15
-
三国孙刘联合抗曹大败曹军会引发那些问题 2023-12-08
-
三国时的五虎上将分别是谁?谁的结局让人惋惜 2024-01-05
-
诸葛亮点灯真的是在借命吗 其实里面暗藏阴谋 2024-01-29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