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继位后是什么样的 康熙又是怎么对待兄弟的
- 中文名:爱新觉罗·玄烨
- 外文名:The Kangxi Emperor;Kayser King
- 别名:康熙帝;恩赫阿木古朗汗
- 国籍:中国(清朝)
- 民族:满族
-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景仁宫
- 出生日期: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
- 逝世日期: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
- 职业:皇帝、政治家、战略家
- 主要成就:蠲免赋税、发展经济
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主要成就:收复台湾,开府设县
抵制沙俄侵略,大败准噶尔汗国
编修文化典籍 - 代表作品:《御制道德经讲义序》、《四书讲疏义序》、《庭训格言》等
- 年号:康熙
- 庙号:圣祖
- 陵墓:景陵
- 前任: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
- 后任: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 在位时间:1661年—1722年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皇帝成功继位后,他的兄弟们下场如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名人小编一起看一看。
其实康熙继位比较平稳,没有兄弟争权,所以康熙即位后对待几个兄弟也是非常好,康熙也算是历史上比较重视兄弟亲情的皇帝之一。
接下来想说明这个问题就得先从康熙的老爹顺治有多少个儿子说起,看看康熙即位时他还有几个兄弟,再说说康熙继位后是如何对待这些兄弟的。
顺治一生虽然短暂,子女却生育了不少
顺治一生虽然只活了24岁,但他14岁开始大婚,外加后宫妃嫔有20人,所以生育子女并不少,顺治在短短的24年人生中生育了8子6女。
不过顺治虽然生育子女不少,但是绝大多数都夭折了,顺治所生的6个女儿有5个都夭折了,8个儿子也夭折了4个儿子,只有二子福全、三子玄烨也就是康熙、五子常宁和七子隆禧活到了成年,所以康熙继位时,他还有三个兄弟健在。
康熙能顺利平稳继位,和他自幼胸怀大志也有关系,顺治在去世那一年,也就是二子福全七岁,三子康熙六岁的时候问过他俩一个问题,顺治曾经问他们俩将来长大了有什么志向。福全回答说:“愿为贤王”,而康熙却回答:“愿效法皇阿玛”。
康熙的回答让顺治感到非常惊奇和喜爱,由此顺治认为康熙有帝王应有的雄才大略,能继承自己的衣钵,所以在荣亲王去世,董鄂妃不久也香消玉殒之后,顺治已经再没有挚爱的女人情况下,他已经暗自决定要让康熙做接班人了。
除了父亲顺治的喜爱,康熙还赢得了祖母孝庄太后的喜爱,孝庄太后自康熙出生时就一直关注和喜爱着这个孙子,因此顺治与母亲孝庄一商量,都觉得康熙很适合做皇位接班人,虽然当时顺治还在少年,但是接班人的事情也早就和母亲孝庄太后商议好了。
所以当顺治感染天花英年早逝之后,在孝庄的主持下,以及顺治临终前接受顾命的四位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的支持下,康熙得以顺利继位,可以说康熙的继位毫无不波澜,不存在后宫争斗,也不存在兄弟相争,毕竟顺治去世时他最年长的儿子福全也不过七岁,继位的康熙也才六岁,五子常宁四岁,七子隆禧不过一岁,这些孩子的年纪根本不懂得争夺皇位。
因此康熙幼年继位,他这些兄弟对他皇位合法性是毫无争议,也都安分臣服于在康熙之下,所以康熙对他这些兄弟也是十分不错,这种皇家兄弟感情,在历史上算是很不错的了。
下面再说说康熙三位兄弟结局如何。
一代贤王福全,历史上出了名的没有野心的王爷,全心全意辅佐弟弟康熙
福全是康熙唯一的哥哥,也是康熙这三位兄弟中与康熙兄弟感情最为深厚的兄弟,他从小就能说出那句“愿为贤王”的话,他一生也确实照着他的目标实现,他也算是历史上最没有野心,宽厚随和的王爷之一。
福全的生母是顺治的宁悫妃董鄂氏,福全的生母董鄂氏可不是顺治一生挚爱的孝献皇后董鄂妃,福全的生母董鄂氏与董鄂妃属于是远亲。
福全比弟弟康熙只大了一岁,福全一生为人宽厚随和,文武双全,却并没有野心,可以说福全一生中都在履行他幼年时所说的“愿为贤王”的诺言,康熙14岁亲政时立刻就册封了福全为裕亲王兼议政大臣。
之后福全一直是作为议政大臣辅佐康熙处理政务,在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等重大事件决策中,福全也是为康熙出力良多。在康熙的前中期,福全对康熙朝的贡献比较大。
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时葛尔丹侵占内蒙古等地区,之前康熙因为平三藩、收台湾损耗国力比较大,还能对葛尔丹进一步忍让,但是随着葛尔丹得寸进尺,终于康熙忍无可忍了,他本想御驾亲征,但是康熙恰好当时身体健康出现问题,于是他让二哥福全代替自己御驾亲征葛尔丹。
康熙任命二哥福全为抚远大将军,从古北口出击葛尔丹,任命五弟常宁为安北大将军,从喜峰口出击葛尔丹。
福全此次出征葛尔丹是他政治生涯最高光时刻,也是他政治生涯终结之时,因为福全大胜葛尔丹归来之后,反而受到了康熙的猜忌和惩罚,福全被废除掉了议政大臣身份,所以政治生涯也宣告终结,这又是为什么呢?
主要就是福全在击溃葛尔丹之后,军中粮草殆尽,福全没有继续追歼葛尔丹,而是引军撤退了,康熙的大儿子胤禔当时在福全军中,他主张乘胜将葛尔丹一举歼灭,伯父福全与侄子胤禔就此发生争执。
最终福全是主帅,他不忍将士们的在没有粮草情况下疲劳盲目追歼葛尔丹,决定班师回朝。
福全在没有经过请示康熙同意,就自作主张决定班师回朝,这是触犯了皇帝的大忌,而且福全没有乘胜追击彻底歼灭葛尔丹,以至于给了葛尔丹喘息之机,未来还会成为清政府未来的边患,所以这一次即便福全指挥很不错,打了大胜仗,也让康熙十分不满意。
因此福全在未经过康熙同意的情况下班师回朝,康熙当即追责福全,大侄子胤禔也站出来指证福全擅自班师,没有乘胜追击的罪责。
生性老实温和宽厚的福全,面对弟弟康熙的责问,没有任何反击,只是默默地说了一句:“我复何言!”这就相当于默默承受了指挥失误的后果。
康熙当着群臣的面毫不留情面的严厉训斥了哥哥福全,当场宣布撤掉福全议政大臣的职位,将福全交由兵部议审处理,兵部以为康熙是想借此机会收拾哥哥了,就给康熙出具了议审结果,建议将福全褫夺爵位贬为闲散宗室。
康熙还是感念哥哥福全帮助自己很多,所以他没有按照兵部议审执行,保留了福全裕亲王爵位,改为罚俸三年。
到了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至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之间,葛尔丹再度侵扰清朝边境,康熙为了给哥哥福全一次洗刷耻辱的机会,这回他御驾亲征,又带上了哥哥福全和弟弟常宁一起再度出征葛尔丹。
果然是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康熙三兄弟齐上阵,经历两次攻打葛尔丹,最终葛尔丹彻底被康熙击败,穷途末路的葛尔丹服毒自尽,其部下携葛尔丹尸体向清政府投降。
彻底攻灭葛尔丹之后,康熙想再恢复福全议政大臣的职务,但是被彻底想决心退出政坛的福全婉拒了。
在第一次征讨葛尔丹胜利后,福全反遭到了康熙的斥责,他当时就已经明白了自己毕竟是康熙的哥哥,统率大军在外不听康熙指挥,肯定会引起康熙猜忌,弟弟毕竟是皇帝,尤其是对自己手握重兵的哥哥还是会猜忌一些,所以年龄也越来越大的福全决心退出政坛,以免在引起弟弟康熙的猜忌,这样还能保全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
福全一生性格温和宽厚,而且文武双全,还能知进退,明得失,当弟弟康熙需要他帮助的时候,他挺身而出,为康熙前期打造盛世鞠躬尽瘁,当盛世来临时,福全又决定急流勇退,保全与弟弟康熙之间的良好兄弟情谊,退出政坛开始享受闲情惬意的生活。
可以说福全这一生真的是应了他的诺言,真乃一代贤王,也因此康熙对这位哥哥十分敬重,对待福全感情极为深厚。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初,福全开始生病,最开始病的并不厉害,康熙曾多次亲临王府探望哥哥,但后来康熙看福全身体还好点,并不是十分严重,他就要去巡视塞外了,可他不知道这一离开京城他就与哥哥福全将是天人两别了。
康熙巡视塞外期间,福全病重垂危,康熙一面急忙从塞外返程,一面下严旨,命令太医无论如何要把福全性命保住,至少要让自己看到他最后一眼,可惜福全没等来弟弟康熙归来就咽了气了,享年51岁。
康熙由于没有看到哥哥最后一眼悲痛万分,回到京城的康熙都没有来得及休息,就急匆匆赶到福全的王府去亲自祭奠哥哥。福全出殡时康熙亲自到王府为哥哥送葬出殡,在福全出殡当天,康熙痛哭不止几乎昏阙过去。
后来康熙一生追思哥哥福全功绩,为福全上了谥号为“宪”,按照谥法来说,这个谥号非常好,谥法中讲究文武双全,博学多才,宽厚随和曰宪,可以说这个谥号非常符合福全一生为贤王辅佐弟弟康熙开创盛世的功绩。
这些都可见康熙对哥哥福全感情极为深厚,福全死后,康熙特命画工精绘一张画像,为康熙与福全并坐于桐荫之下,示手足同老之意。康熙以此来寄以衷肠,表示了对哥哥福全的思念之情。
清代第一个恭亲王,康熙碌碌无为的弟弟常宁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晚清时期有一位恭亲王奕外号为鬼子六,是中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的开创者之一。其实清代最早的恭亲王是康熙的五弟常宁。
常宁比康熙小三岁,生母是后宫地位比较低下的庶妃陈氏,顺治去世的时候常宁只有4岁左右。
康熙十年(1671年)康熙晋封常宁为和硕恭亲王,但是康熙的这位弟弟常宁相比于两位哥哥文武双全的一代贤王福全和千古一帝的康熙就差得远了,常宁的事迹在史书上记载非常少,可以说是碌碌无为。
《清史稿》中关于常宁的记载少得可怜,只记载了他和福全分两路代替康熙征讨葛尔丹的事迹,同样常宁也是听了福全的指挥没有彻底追歼葛尔丹,回京后福全受到了康熙斥责,常宁当然也跟着一起被斥责,常宁的处罚和福全差不多,最终也是罚俸三年了事。
虽然《清史稿》对常宁记载不多,不过关于雍正的《清世宗实录》却对常宁的性格有一番记载,据《清世宗实录》记载,常宁的侄子雍正继位后,常宁早已去世多年,但是雍正却狠狠批评了这位已经去世多年的叔叔。
朕叔恭亲王常宁,昔年受皇考友爱深恩,不知感激报效,因循懒惰,悠忽终身,此中外所知者。——《清世宗实录》
从雍正对常宁的批评中可以看出,常宁的性格可能是比较懒惰散漫,康熙对这位弟弟委以重任,喜爱也比较多,但是他却不知感恩,不像福全那样尽自己所能为国家出力,反而养成了懒惰散漫的习性,最终导致他一生碌碌无为。
而康熙是一位比较勤政的皇帝,他肯定不喜欢像常宁这种慵懒怠政的弟弟,不过康熙对常宁还算是中规中矩,虽然不太喜欢他,也没有过多的为难他,依旧赐予他极高的爵位和待遇。
常宁和二哥福全同一年去世,常宁比福全还早死了半个多月,享年47岁。但是对比常宁和福全死后待遇,就能发现康熙是多么喜爱福全,又是多么不喜欢这个慵懒散漫的弟弟常宁了。
福全死后,他的裕亲王爵位并不是世袭罔替,按照规矩其子保泰本应降爵承袭为裕郡王爵位,但是康熙破格允许侄子保泰不用降级承袭爵位,直接承袭了裕亲王爵位。
常宁也是如此,他死后他的儿子海善本应该降级承袭爵位恭郡王,结果康熙恼怒常宁及其子海善都是懒散之人,破格让海善多降一级承袭了多罗贝勒爵位。
可以说康熙对哥哥和弟弟都采用了破格承袭爵位的待遇,不过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就说明了康熙心目中更加敬重和喜爱哥哥福全,对于懒惰散漫的弟弟常宁十分不喜欢。
而且在常宁死后,康熙虽然给他撰写了碑文,但是却并没有像追谥哥哥福全那样给他上谥号,可能是因为常宁这一生太碌碌无为了,所以康熙都不知道该用什么谥号来形容他了,因此为了不给自己找烦恼,康熙索性就不给常宁谥号了。
福全死后,康熙日夜痛苦追思哥哥,时常对着哥哥福全的画像追思哀叹,而当常宁去世后,康熙几乎都没怎么提到过常宁,可见康熙对待哥哥和弟弟的感情区别很明显。
康熙英年早逝的幼弟隆禧
隆禧是顺治第七子,是顺治存活下来的儿子中最小的一个,也是顺治长大成人的这四个儿子中最先去世的。
隆禧生母是钮钴禄氏,在顺治后宫中地位也不高,顺治去世时隆禧只有一岁多点,康熙继位后对这位幼弟还是非常宠爱,隆禧十四岁的时候,康熙就赐封隆禧为纯亲王,康熙对这位幼弟是照顾备至,封王爵,赐佐领,待遇非常好。
可惜隆禧没有福气,十九岁的时候就英年早逝了,所以史书中对于隆禧的记载非常少。但是隆禧死后,康熙却给他赐了谥号为“靖”,看看仅活了19岁的隆禧,再对比一下活了47岁的常宁死后都没有谥号,这都充分说明了康熙十分不喜欢弟弟常宁,连英年早逝的幼弟隆禧都要比常宁更受康熙喜爱。
隆禧死的时候,康熙极为悲痛,连当时还活着的孝庄太皇太后都很伤心,勤政的康熙悲痛幼弟隆禧之死,为此罢朝三日,可见康熙对幼弟隆禧的喜爱。
隆禧去世的时候,他的嫡福晋尚佳氏已经怀有身孕,后来产下了隆禧的遗腹子,取名为富尔祜伦,康熙十分高兴,侄子富尔祜伦出生后,康熙立刻命富尔祜伦承袭了隆禧的纯亲王爵位,而且都不是降级承袭。
不过很可惜富尔祜伦也没福气,2岁的时候就夭折了,隆禧这一支就彻底绝后,康熙只得无奈的撤除了隆禧的纯亲王封爵。
由此可见如果隆禧还能继续活着的话,他还会深受哥哥康熙喜爱,他的待遇和权力可能都会超过常宁。
写在最后
所以说康熙继位是得到顺治认可,孝庄太后的支持下平稳继位,没有任何波澜,因此康熙继位后对待他的这三位兄弟都非常不错。
而他的三位兄弟结局也都很好,即便英年早逝的隆禧都得到了康熙很多的喜爱和厚待,而懒惰散漫的常宁虽然没有被哥哥康熙所喜爱,但是常宁生前康熙对他也是非常不错的了,至于康熙的二哥福全,那康熙对他即是敬重又是兄弟感情极其深厚,康熙与福全的兄弟之情是古今帝王之中比较少有的了。
因此来说康熙的三位兄弟结局都非常不错,康熙也是历史上比较善待兄弟,比较重视兄弟感情的皇帝之一。
-
同治帝妃嫔慧妃富察氏,在后宫的地位如何? 2024-04-02
-
慈禧统治中国长达47年之久 慈禧凭什么统治这么长的时间 2024-01-15
-
为什么道光皇帝的后宫总是不太平, 2023-12-20
-
清朝皇帝为什么要修建避暑山庄 皇帝真的是为了避暑吗 2024-04-21
-
弘昼装了一辈子糊涂,只为保全子孙富贵安康 2024-02-21
-
顾常和雍正的关系到底好不好 顾常为何死后八年才下葬 2024-02-2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