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玄最后为何会被夷三族?他做了什么?
- 本 名:夏侯玄(209~254)
- 别 称:夏侯泰初
- 字 号:字泰初
- 所处时代:三国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沛国谯县
- 主要作品:《时事信》《答司马宣王书》《皇胤赋》《乐毅论》
- 主要成就:开创魏晋玄学先河
- 官 职:征西将军、大鸿胪、太常
- 爵 位:昌陵乡侯
- 典 故:蒹葭倚玉树
- 地 位:四聪之一
夏侯玄在魏、晋之世咸有重名,下面历史名人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夏侯玄是魏晋禅代之际的一个关键人物,他和曹家、司马家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司马懿对他青睐有加,司马师却执意要杀死他,司马昭流着泪为他求情。但司马师还是心狠手辣的诛杀了夏侯玄并夷三族。
名重天下的大名士
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尝进见,与皇后弟毛曾并坐,玄耻之,不悦形之於色。
夏侯玄,字太初,征南大将军、荆州牧夏侯尚之子。夏侯玄少有名望,仪表出众,时人称为“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在弱冠时,担任散骑黄门侍郎,在青年时代夏侯玄便是名士领袖。彼时勋戚子弟喜好结党交游,清议朝政,这种行为被称作“浮华”,而夏侯玄便是浮华子弟中的首脑人物。
“蒹葭倚玉树”这种词把夏侯玄的风流倜傥描写的淋漓尽致。虽然毛曾是皇后之弟,但无论从容貌气度、家世才华都无法与夏侯玄相比。所以夏侯玄耻于与之同坐,也因此而被魏明帝曹叡记恨,贬其为羽林监。但夏侯玄不是虚浮的公子哥,最起码人家是有真才实学的。
夏侯玄在中护军任上,选用的武官将卒,都是一时俊杰,后来大多官位显达,“牧州典郡”。《魏晋世语》称他选拔人才的标准、方式,成为了后继者的楷模。司马懿曾经与他谈及时事,夏侯玄提出了“限制中正官权力”、“除重官”、“改服制”等政治制度,深得司马懿赞许。
曹家、司马家的姻亲
夏侯氏家族自西汉就累世官宦,人家祖上就是给刘邦驾车的开国功臣夏侯婴。到了曹操起兵之时,夏侯家鼎力相助,两家世代姻亲,所以夏侯氏和曹氏在当时都属于皇亲贵戚。而且夏侯玄和曹家、司马家都有姻亲关系。
初,夏侯玄、何晏等名盛于时,司马景王亦预焉。--《魏氏春秋》
夏侯玄的母亲是曹真的妹妹,因此夏侯玄和曹爽是姑表兄弟;同时,司马师娶了夏侯玄的妹妹,因此夏侯玄又是司马师的大舅哥。当年夏侯玄、何晏名重天下的时候,司马师刻意与他们交好。大家都是圈子里的人,但明显夏侯玄是名气最重、威望最高的那一个。
虽然魏明帝曹叡因为小事忌恨夏侯玄,但等到239年曹爽和司马懿辅政时,夏侯玄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先担任中护军,后任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州、凉州军事。244年夏侯玄与曹爽一起策划骆谷之役。征发六、七万兵卒,自骆谷入蜀,但粮饷难以供应,耗费大量人力物资,无功而返。
249年高平陵政变后,夏侯玄被剥夺兵权,召入朝中任大鸿胪,不久改任太常。据《魏氏春秋》记载:当初,夏侯玄的叔叔、征蜀护军夏侯霸与他一同被召入朝,夏侯霸将南逃至蜀汉,想劝夏侯玄一起离开。夏侯玄说:“我怎么能为了苟存自己而投降敌国呢?”于是接受诏命前往京师。
慨然赴死的一身傲骨
夏侯玄自从被征召回朝廷后,从不结党营私,也未蓄养美姬,以此来避免司马家的猜忌。251年司马懿去世后,侍中许允对夏侯玄说:“没有可以忧虑的了!”夏侯玄却叹息道:“你怎么看不清时事呢?此人(指司马懿)尚且能够以世代的交情善待我,而子元(司马师字)、子上(司马昭字)是不会容忍我的。”
254年二月,中书令李丰与皇后父亲光禄大夫张缉密谋除掉司马师,让夏侯玄代替他为大将军。司马师秘密得知了他们的计划,于是请李丰来相见。李丰去后,立即被杀,逮捕了夏侯玄、张缉等人,押送给廷尉监管。
据《魏氏春秋》记载:在夏侯玄被逮捕后,司马昭多次流泪请司马师赦免他,司马师对他说:“你忘了在赵司空葬礼上的事吗?”之前,司空赵俨去世,司马师兄弟前来会葬,座上的客人有数百人,而夏侯玄晚到,所有客人都越席来迎接他,司马师因此而厌恶夏侯玄。
何晏、夏侯玄、李丰之死,皆司马氏欲篡而杀之也。而史敛时论之讥非,以文致其可杀之罪,千秋安得有定论哉?——王夫之
最终夏侯玄在东市被处斩,临斩时仍然神色不变,举动自若,从容受刑,时年四十六岁。夏侯玄之死,历来被后世视为冤案,但没有办法,夏侯玄实在是名高德重,司马师对他有着深深的忌惮。夏侯玄虽然被杀,但后世仍然对他非常推崇,他也是魏晋玄学的开创者之一。
-
赵云十分重情重义又铁骨铮铮 刘备为何重用魏延也不用赵云 2024-04-20
-
历史上许平君是怎么死的?与霍氏有何联系? 2024-04-30
-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背后到底是什么意思? 2024-01-26
-
貂蝉作为一个美女 王允就没有将貂蝉占为己有吗 2024-04-11
-
黄月英长得有多丑?一个让诸葛亮都佩服的女子 2024-01-05
-
司马懿当初如果被诸葛亮烧死 天下最后又会落到谁的手里 2024-01-2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