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延钊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慕容延钊有慕容化龙之称,是五代末年到北宋初年著名的军事将领。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建隆四年(963年),慕容延钊率领宋军南下,一举消灭荆南与武平军两个割据政权,平定了湖南与湖北。可不久慕容延钊就因为与监军李处耘不和,被气得忧病交加而亡。慕容延钊是赵匡胤义兄,为何李处耘敢与他频繁争权呢
一,出身将门
慕容延钊出身武将世家,为马步军都校、开州刺史慕容章之子,因此自幼喜好武艺,为人勇猛干练。慕容延钊长大后从军,在后汉大将郭威手下效力,很得其看重。郭威灭汉建周后,慕容延钊担任西头供奉官、尚食副使、铁骑都虞候等职,为后周效力。
二,效力后周
显德元年(954年),郭威内侄兼养子周世宗柴荣即位,封慕容延钊为殿前散指挥使都校、溪州刺史。不久北汉趁着郭威新丧,柴荣立足不稳之机南侵。慕容延钊因此随周世宗参与高平之战,击退汉军立功,得以升任殿前都虞候、睦州防御使。
显德二年(955年),慕容延钊随周世宗南征南唐,担任龙捷左厢都校、沿江马军都部署。显德五年(958年),周世宗听说南唐数百艘战船停泊在东洲,于是派慕容延钊与右神武统军宋延渥前往讨伐。慕容延钊率精锐骑兵从陆路进军,宋延渥率水师沿长江前进,两路夹击,大败南唐。随后南唐向后周称臣,周世宗因此退军,还升慕容延钊为殿前副都指挥使、淮南节度使。
三,效力北宋
显德六年(959年),周恭帝即位,封慕容延钊为镇宁军节度使、殿前副都点检。当时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手握大权,有了篡位之心,便极力拉拢副手慕容延钊,像对待兄长一样对他。慕容延钊因此成为赵匡胤心腹,积极支持他夺位。显德七年(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成功篡周建宋。
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封慕容延钊为殿前都点检,让他继续守卫真定,防御辽军。慕容延钊获得赵匡胤授予的便宜行事之权,便与韩令坤经常巡视边境,使得辽军不敢轻易来犯。随后慕容延钊参与平定昭义军节度使李筠之乱,得以升任侍中。
建隆二年(961年),慕容延钊主动向赵匡胤辞去殿前都点检之职,以免皇帝猜忌。赵匡胤于是废除殿前都点检一职,封慕容延钊为山南东道节度使、西南面兵马都部署。然后赵匡胤继续像以前一样对待慕容延钊,称呼他为兄长,还经常派使者前去问候,赐予礼品。
四,荆湖之战
建隆二年,长春节来朝,赐宅一区。表解军职,徙为山南东道节度、西南面兵马都部署。是冬大寒,遣中使赐貂裘、百子毡帐。四年春,命师南征,以延钊为湖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时延钊被病,诏令肩舆即戎事……是冬,卒,年五十一。(宋史·卷二五一)
建隆四年(963年),北宋以替武平军节度使周保权平乱为名,派兵南下。赵匡胤任命慕容延钊为湖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李处耘为都监,派二人率兵南下,趁机夺取荆南与湖南。宋军抵达荆南,受到荆南的热烈款待。慕容延钊与荆南节度使高继冲在江陵城外交谈,派李处耘发动突袭,夺取了江陵。高继冲只得向北宋纳土归降,荆南灭亡。
慕容延钊带领宋军继续南下,攻打武平军,在三江口获胜,夺取岳州。然后宋军攻克朗州,擒获周保权,灭亡武平军。武平军旧将汪端不甘心臣服北宋,于是率军反攻朗州,结果被宋军击败处死,自此湖南平定。赵匡胤大喜,加封慕容延钊为检校太尉。
慕容延钊在荆湖之战前就已经患病,因此是带病出征,所以一路上的许多事情都由李处耘替他临机决断。但李处耘为人独断专行,因此经常不顾众将的反对而发号施令,使得慕容延钊及众将十分不满。加之慕容延钊的部下多不守军纪,所以李处耘不顾他的面子就惩处不法军士,使得慕容延钊更加不满,病情加重而亡。赵匡胤听了十分伤心,追赠慕容延钊为中书令、河南郡王。
总的来说慕容延钊是北宋名将,在平定荆南与武平军的过程中立下大功,为北宋的统一作出重大贡献。但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位,对手下诸将十分猜忌,虽然以兄长之礼对待慕容延钊,但还是派与他不和的李处耘担任监军,以使双方互相牵制。慕容延钊本就身患重病,加之与李处耘发生多次冲突,导致病情加重而亡。
-
朱武在梁山为什么一无地位二无用武之地?原因是什么 2024-01-09
-
郭靖的原型是谁?攻下700座城池 2024-01-02
-
宋仁宗赵祯为什么会传位给养子?原因是什么 2024-01-02
-
李凤娘: 当悍妇成了皇后 2023-12-14
-
昭德皇后乌林答氏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死后才被封为皇后 2023-12-26
-
柴进为什么会一事无成?真相是什么 2024-01-1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