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婴是位什么样的皇帝?他被囚禁的原因是什么
刘婴乃是汉宣帝刘询玄孙,父亲是广戚侯刘显。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居摄元年(6年),年仅一岁的刘婴被王莽拥立为汉朝皇帝,但仅仅过了三年,刘婴就被迫禅位,当了定安公。后来王莽为了监视刘婴,把孙女王氏嫁给了她。刘婴既是汉朝皇帝又是新朝帝婿,为何连六畜都不识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出身宗室
元始五年(5年),刘婴出生于沛郡广戚国,为广戚侯刘显之子。虽然刘婴出身西汉宗室,为汉宣帝刘病已曾孙,但当时汉朝大权已完全落入安汉公王莽手中,就连汉平帝刘衎(kan)也不过是王莽拥立的傀儡皇帝。因此刘婴一出生就注定了他是王莽手中的棋子,无力掌握自身的命运。
元始五年十二月丙午(6年2月3日),汉平帝突然去世(可能为王莽毒杀),大汉皇朝急需一位新的皇帝来统治天下。汉元帝刘奭(汉平帝祖父)一系已经绝嗣,需要从其父汉宣帝的其他儿子那里寻找后人继承皇位。
当时汉宣帝尚有五十三位曾孙在世(诸侯王五人和列侯四十八人),其中就包括广戚侯刘显在内。但王莽担心刘显等人年长难以控制,于是说:“兄弟之间平辈,不能继承帝位。”然后王莽就在汉宣帝的玄孙中挑选继承人,发现刘婴最为年幼,决定让他继承皇位。接着王莽假借占卜的名义选择皇帝人选,宣布刘婴的面相最吉,适合继任皇帝。
二,成为太子
不久王莽就指使武功县官孟通献上祥瑞白石,上刻“告安汉公莽为皇帝”八个大字。然后百官就将此事奏报太皇太后王政君(汉元帝之妻,王莽姑姑),试探她的态度。王政君心系汉室,不愿侄儿王莽篡汉,便说“这是假的,不能照办。”王莽的心腹太保王舜于是退而求此次,对王政君说:“安汉公其实并没有什么野心,只是想要一个代行皇帝职权的摄政,以此来镇服天下。”王政君无奈,只得表示同意。
居摄元年(6年),王莽立刘婴为皇太子,号称“孺子”(意为小孩),就这样一岁左右的刘婴成为汉朝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王莽则效仿周公辅成王的例子,自称“摄皇帝”(即代理皇帝),替孺子婴处理朝政。由于刘婴实在过于幼小,因此王莽并未为他举行加冕典礼,让他以“皇太子”而非“皇帝”的身份统治汉朝。
三,惨遭囚禁
改明光宫为定安馆,定安太后居之。以故大鸿胪府为定安公第,皆置门卫使者监领。敕阿乳母不得与语,常在四壁中,至于长大,不能名六畜。后莽以女孙宇子妻之。(汉书·王莽传)
居摄三年(8年),王莽不愿再做摄皇帝,而想成为皇帝,于是再次派人假造祥瑞献给朝廷,称王莽应成为真天子。然后王莽就改居摄三年为初始元年,以表明自己要顺应天意。接着王莽就于初始元年的十一月戊辰(9年1月10日)迫使孺子婴退位,自己即位为帝,建立新朝。三岁多的孺子婴就这样结束了二年多的皇帝生涯,西汉皇朝也走向灭亡。
王莽封孺子婴为定安公,使他成为新朝的国宾,还划定平原、安德、漯阴、鬲、重丘等五县封地为定安国。然后王莽下诏允许孺子婴在封地定安国建立宗庙,祭祀汉朝先祖,穿汉朝服饰,用汉朝历法。接着王莽拉着孺子婴的手流泪说:“以前周公代理王位,会把大权归还成王。我现在是迫于上天的压力,不得已才自己当皇帝。”随后中傅抱着孺子婴下殿,向新朝皇帝王莽称臣。
王莽担心有人会利用孺子婴的名义来复兴汉朝,因此便没有让他前往封地,而是将大鸿胪府改为定安公府,让他居住在此。同时王莽在定安公府设置门监与使者监视孺子婴,还严禁奶妈等仆役与他说话,一直让他待在一个四面高墙的屋子里。孺子婴就这样在王莽的严密控制下一直长到少年,没有受到过任何教育,连六畜都不认识,认知水平与三岁的小孩没有任何区别。后来王莽把孙女王氏嫁给了孺子婴。
四,遇害身亡
更始元年(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新朝灭亡。孺子婴虽然摆脱了王莽的控制,但他的厄运却未因此终结。更始帝刘玄虽然推翻新朝,但很快就沉迷酒色,不理朝政,使得时局继续陷入混乱。更始三年(25年),方望料定更始帝必然败亡,于是拥立孺子婴为帝,希望收揽人心,重建汉朝。更始帝于是派兵讨伐,将刘婴,方望杀死。
总的来说刘婴一生短暂,多数时期不是王莽的傀儡就是受到严密监视的“囚徒”,虽然身份尊贵却受不到任何教育,因此不识五谷六畜,认知水平与三岁孩子无异。最后刘婴仍未逃过新末玄汉的皇室内斗,为更始帝刘玄所杀。
-
霍光是什么人?西汉第一权臣,权力让他成为人上人 2024-01-20
-
河西之战霍去病开创骑兵战术,河西之战对汉朝有什么影响? 2024-02-26
-
文丑:东汉末年袁绍部将,袁绍战败后死于乱军之中 2024-04-21
-
刘邦的原配妻子,吕雉为汉朝做过哪些贡献? 2024-02-22
-
历史上创业时期曹操总是会亲自出征,这是为何 2024-03-22
-
汉文帝为什么废不掉年老色衰的窦漪房? 2024-04-05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