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的刘备是什么样的 刘备武功有那么强吗
- 中文名:刘备(161~223.6.10)
- 别名:汉昭烈帝、汉先主、刘玄德、刘皇叔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
- 出生日期:公元161年7月16日
- 逝世日期:公元223年6月10日
- 主要成就:夺取两川、建立蜀汉、对抗曹操
- 庙号:烈祖
- 谥号:昭烈皇帝
- 在位 :221年4月—223年6月10日
对正史中的刘备武力到底有多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刘备既孤老智穷,势极正使欲与死争......——曹丕评价刘备
作为三国中的君主,刘备给我们的印象是那种“安静不好动、以攻心为主”的形象,毕竟在《三国演义》中他被描写成了一个仁慈而又贤德的明君,刘皇叔仁德之名天下何人不知?
然而,事实真的是像我们所想那样么?恐怕不见得。
三国中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枭雄曹操,就曾经用这么一句话评价刘备——天下英雄,唯有使君与操耳。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在曹操看来天下能称为英雄豪杰的诸侯就只有他和刘备,其他人不过都是土鸡瓦狗罢了。
历史上的曹操看人眼光是准又狠,一眼就看出了在刘备仁德外衣之下暗藏的那颗枭雄之心,而这也是历史上刘备的真实面目。试想一下,一个妇人之仁的诸侯怎么可能开创蜀国这番基业呢?
因此,看似手无缚鸡之力的刘备,其实在早年间也是个狠角色,死在他手上的大将可不少。根据初步的计算,最少有5个大将死在了他的手上,那么这五位大将分别是何人呢?
《三国演义》中仁义的刘备
众所周知,因罗贯中对蜀汉的偏爱,把刘备写成了一个仁义的君主,《三国演义》小说中有关这样的证据很多。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玄德被吕布击败后便投靠了他,进而与汉献帝搭上了关系,刘协求助刘备挽救大汉于危亡,“衣带诏”就这样发生了。
当时,刘备不顾势力极大的曹操,想要通过“阴谋”的方式将其除掉。奈何,此事还没有正式实施便暴露了,曹操先发制人杀了汉室许多人,刘备在危机中则逃走了。
逃走后的刘备来到荆州牧刘表处,靠着他给的新野小城发展势力,当时刘表已经垂垂老矣,荆州大业无大才可以接替,他便想让刘备接手。
刘备对荆州垂涎已久,而这此地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相得益彰,但出于大义的他还是没有这么做,视乎在刘备的三观中他可以从曹操手里重新夺回荆州,但却不能抢夺自家人的荆州。
同一时间,曹操率领几十万大军南下,刘表之子刘琮不战而降,实力弱小的刘备不得不南下江陵,并且联合东吴的孙权与曹操进行抗衡。
这一时期新野一带的很多百姓自发跟着刘备南逃,从新野到长坂坡数十万百姓浩浩荡荡,虽历经磨难但最终坐上了大船逃出升天,这便是有名的“携民渡江”。
“衣带诏”体现了刘玄德的忠君爱国,“携民渡江”体现了他的爱民如子,像“三顾茅庐”还体现了他渴望人才,总的来说罗贯中笔下的刘备集仁义道德于一身,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人。
《三国演义》前几个回合中,刘备三兄弟联手救下了一位客商,还从那位客商的馈赠中获得了追随自己一生的武器.
刘备用的是“雌雄双股剑”(鸳鸯剑),这一对剑自始至终都没有饮过血,也是仁义的一种体现。
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刘备的一对双剑虽然不像青龙偃月刀和丈八蛇矛一样驰骋疆场,但也不是只有自保之力的小菜鸟,他也是有上阵杀敌的能力。
真正的三国历史上,刘备刘备的战斗意识很强、也很恐怖,一旦决定要动手就绝对不会给对方留下一丝生机,曾有很多大将死在他的剑下。
倒霉的杨奉、车侑和蔡阳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张角引领了黄巾起义的浪潮,大将杨奉便是出身黄巾。一开始他追随张角一起举义,只可惜张角死得早,张梁、张宝两兄弟又没有其兄的那份才干。
就这样,黄巾举义很快在皇埔蒿和董卓等人的围攻中被平息下去,杨奉趁机跳槽跟了董卓。吕布杀了义父投靠董卓,后者便更换了保镖,把杨奉分给了李傕为副将。
奈何,吕布在王允的挑唆下杀死董卓,王允则趁机想要追杀李傕等人,结果却被李傕等人先发制人逼死。李傕、郭汜为了争夺汉献帝大打出手,杨奉将汉献帝送到曹操那里,之后他又叛变给了吕布。
相比于吕布的“三姓家奴”,杨奉才是一个很彻底的“多姓家奴”,跟了吕布后杨奉总算是老实了一些,开始安分地替他效力起来,有了几年的安稳生活。
可是,后来吕布被曹操击败,无立足之地的他强占了刘备的徐州,双方之间发生了大战。在一次战斗中,杨奉奉吕布的命令去讨伐刘备,却没想被刘备一剑封喉、当场被杀,结束了跳槽的人生。
刘备杀死杨奉之后,面对吕布的大军根本无法抵抗,最终只得去投奔曹操,看在昔日情分上曹操倒也接纳了刘备,然而后者终究不是甘心寄人篱下的主。
他一直在寻找机会能够逃出曹操的手掌心,机会最终还是被他等来了。袁术称帝引起天下诸侯的不满,刘备趁机上表汉献帝请求去征伐,汉献帝同意并允许。
刘备出兵之前,曹操派了车马与之同行,一来作为副将帮助他,二来就近盯住他。刘备本身就是暗藏着野心,哪里能容忍曹操在自己身边安插一颗钉子。
不过,当时他还是以攻打袁术为主,就没与车舆一般见识,毕竟车舆也是一位大将有利用价值,然而刘备杀车冑的计划却在心中慢慢形成。
果不其然,攻打完袁术后车冑的利用价值消耗殆尽,为了摆脱曹操的控制,刘备一不做二不休将他给杀了,就这样车冑成为了第二个被刘备杀死的大将。
刘备成功夺回自己原来的领地徐州(杀死车马后),暂时有了一段安宁额太平日子,但曹操面对逐渐作大的他又怎会善罢甘休,必然要将其扼杀在摇篮中。
为了处理刘备,曹操派人通知南阳太守蔡阳进攻刘备,蔡阳接到命令马不停蹄地赶往了徐州。可惜的是,蔡阳虽然是曹营的大将,但和刘备比起来差的还是太多了。
此战过后不仅被刘备所杀,还在兵败后白白送给了刘备几万兵力,荣幸地成为了死在刘备手下的第三位大将人物。
当然,此战依旧没能让刘备彻底强大,张辽、徐晃等人的到来把他打到了新野,这才有了后来的赤壁之战。
入川途中被刘备杀死的将领
赤壁一战,刘备和孙权联手消灭了曹操的大军,算是东山再起并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他以荆州为跳板进入蜀中作战,先后吞并了益州、西川等地。
原本在蜀中的作战计划很顺利,奈何张松叛变被刘璋发现进而被杀,双方撕破脸一场大战在所难免。刘备吞并蜀中的野心也不再掖着藏着,打着为张松报仇的旗号直接向刘璋发难,开始进攻西川。
当时,涪水关的守将是杨怀和高沛,刘备兵临城下后,二人认为涪水关的无法抵挡他们的锋芒,要想取胜唯有智取,二人企图利用假投降来行刺刘备。
可是他们似乎过于高估自己、看贬刘备,更何况当时刘备的身边还有庞统陪着,二人的计谋很快就露出了马脚,刘备亲自用佩剑杀了这俩人。
杀了杨怀和高沛之后,刘备很少再动手了,因为那时的他已经创业大成、猛将如云,古人云“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他也没有必要像以往以身犯险、亲自作战。
纵观整个三国时期的历史,或许刘备很少主动杀人,也或许他的仁德之名并不是作秀,但他并不像《三国演义》中那样满口仁义道德、为国为民,或许不是一流高手,但绝对称得上是“角色高手”。
有一句话叫做“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刘备的父亲刘弘早亡,他少年时一直跟着母亲织席贩履为业,生活条件非常的艰苦,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贫苦之家的刘备很难有兼济天下的心,滋生出的更多是野心。
三国时期的涿郡是边郡,那里盗贼横行、战争不断,唯有武力勇猛的人才会有立足之地,唯有城府极深的人才能称霸一方,刘备就是这样一个“狠人”。
关羽的真实身份是怎样的?他是在家乡杀了人然后逃到了涿郡,可这样一个人刘备都敢用,可以想象他的心机与人生准则是怎样的。
很多时候历史以成败论英雄,黄巾起义中刘备镇压起义有功被封为安喜县县尉,开始了传奇的人生。
后期他更是与曹操、孙权展开了角逐,并建立了蜀汉基业,早期的一些“宵小之事”才会被人忽略,就好比汉高祖刘邦。
古人崇尚“名正言顺”四个字,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算是皇室宗亲,曹操与孙权只是军阀割据实为“汉贼”,一来一回的反衬下刘备就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
再加上,罗贯中《三国演义》的描述与影响,皇叔就成了现在的“仁义”形象。正所谓“慈不掌兵,情不立事”,若刘备真像大家所想的那样,他也很难成就蜀汉大业。
总得来说一句话“武功弱的人能混三国吗?”《三国志》也记载“刘备勇而志大”,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
邓艾是灭蜀功臣最后却被杀,他做错了什么? 2024-03-17
-
三国曹魏官员刘放是什么来历?他在历史上都有哪些事迹? 2024-03-19
-
刘理的母亲六夫人是谁?最后怎么死的? 2024-02-19
-
三国最忠义的人真的是关羽吗?是谁更甚关羽百倍? 2024-01-25
-
比“三姓家奴”吕布更“强大” 刘备曾经十易其主 2023-12-09
-
吕布与袁术的恩怨到底有多深? 2024-01-1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