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西汉王朝由盛转衰,汉元帝做了 哪些事情?
- 中文名:刘奭(前74年~前33年)
- 别名:汉元帝
- 所处时代:西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长安(今西安)
- 主要成就:平灭郅支,昭君出塞,抑制匈奴
- 出生时间:前75年
- 去世时间:前33年7月8日
- 陵寝:渭陵
- 谥号:孝元皇帝
- 庙号:高宗
刘奭,西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断送“昭宣”中兴局面的始作俑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汉元帝刘奭(shi),是汉宣帝刘询和皇后许平君的儿子,西汉第十一位皇帝,昭君出塞就是发生在汉元帝在位期间。在临行前的欢送仪式上,元帝见昭君丰容靓妆,光彩照人,顾影徘徊,竦动左右,不禁大为悔恨,很想把她留下,但又不便失信,只得让她随呼韩邪出塞而去。
错失昭君
汉元帝刚刚即位的时候,匈奴郅支单于作乱,当时陈汤矫诏兴兵、平灭郅支单于,而且留下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千古名言。几年以后,当呼韩邪单于既为消灭政敌而高兴,又畏惧汉朝的威力,第三次入宫向汉元帝求亲,于是汉元帝以宫女王嫱配他为妻。王嫱虽然仪容雅丽,举止端庄,但因未受皇帝封诰,所以在后宫的地位极其卑微,不受重视。如同当时绝大多数宫女一样,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但当历史提供机会时,她主动请行,自愿远嫁匈奴。当汉元帝看见王昭君“丰容靓妆,光彩照人”,大为悔恨,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她失去了原本近在咫尺的美人。
柔仁好儒
美人已经远去,或许对于大汉天子只是悔恨一时,但是其实他自己可能不知道的是,大汉江山也从他执掌帝国开始由盛转衰!史书记载汉元帝“柔仁好儒”,而且在宣帝在位时就建议父亲要重用儒生,汉宣帝勃然大怒,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还感叹“乱我家者,太子也”。果然,宣帝一语成谶,元帝即位后,按照儒家用人标准重选官吏,以经取士导致一些只知书本、而不省吏事的“书呆子”也被选进了各级政府机构。许多人读经为官后只图保持禄位,尸位素餐。能治者不能为官,为官者不能为治,为后世的混乱埋下了伏笔。
优柔寡断
汉元帝虽然躬行节俭,但对于那些奸佞小人,不能决然斥去,最终导致宦官用事。宣帝临死之前,留下了史高(外戚,宣帝祖母史家之子)、萧望之(元帝老师)、周堪辅政。萧望之建议汉元帝重视中书,不能继续留用宣帝是的宦官弘恭、石显,结果得知消息的宦官暗中谋划处理掉萧望之,史、许是当时朝廷外戚中势力最大的两方,其联手对付萧望之。没过多久,萧望之便被逼死自杀。汉元帝对于老师的死很是伤心悔恨,可是优柔寡断的他居然没有惩罚宦官,反而在日后,宠信、依靠宦官,最终导致朝政混乱不可收拾,虽有仁政也无法执行。
就是这位“柔仁好儒、优柔寡断”的帝王,把西汉朝政弄得一团乱遭,外戚、宦官、儒臣三方争斗,“昭宣中兴”的大好局面就慢慢丧失殆尽。《汉书》评价“优游不断,孝宣之业衰焉”可谓切中要害。如果把眼光放的更加长远一些,则可以看出自汉元帝以后,整个汉朝开始走下坡路,不过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即是外戚又是儒者的王莽篡汉,西汉灭亡。
汉元帝不仅仅亲手把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送去了塞外匈奴苦寒之地,痛失美人,也在由于自己优柔不断,怯懦无能,使权移於阍寺,汉业遂衰。可谓是既失了美人,也坏了江山根基,令人叹息。
-
世人只知蔡伦改进造纸术 却不知蔡伦为了上位无所不用其极的小人 2024-03-07
-
作为刘邦的谋臣,张良为什么帮助吕雉保住刘盈的太子之位? 2023-12-25
-
因为一句话就被杀害,汉质帝刘缵到底经历了什么? 2024-03-14
-
不伦之恋:爱上养子的馆陶公主 2023-12-23
-
峣关之战的故事 2024-02-17
-
带着刘盈去看人彘戚夫人,吕后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2024-05-0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