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媳杨氏被李世民霸占后身份十分尴尬 杨氏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 姓名:李世民(599.1.23~649.7.10)
- 别称:唐太宗,天可汗
- 国籍: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陕西武功别馆(今陕西省武功县)
- 出生日期:公元599年1月23日(己卯年)
- 逝世日期:公元649年7月10日
- 主要成就:文韬武略,平定乱世,开疆扩土,贞观之治,求贤纳谏,宽厚爱民
- 代表作品:《帝范》,《贞观政要》等
- 在位时间:公元626年登基(在位23年)
- 庙号:太宗
- 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 尊号:天可汗(唐周边各民族尊称)
- 年号:贞观
- 上一任皇帝:李渊(唐高祖)
- 下一任皇帝:李弘(唐义宗)
对被李世民霸占了的弟媳杨氏,在后宫中身份极其尴尬,最后结局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代皇帝,是历史上一位颇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历史上李世民弑兄杀父,足可见其性格之狠辣,因此霸占弟媳这事他完全能做得出来。
但是他也很有当君主的气度,不论是穷人富人,好人坏人,只要你有才,他都能让你有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且他深知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治理好这天下的,他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尽管有些建议很逆耳,但是他也能采纳,最著名的就是他忍了魏征的直谏一辈子,也听了一辈子,将其喻作自己的明镜,司马光高度赞扬他英明神武,开创盛世,才能远胜前人,这样的李世民俨然是贤明君主的模样,这样一位贤德的君主又不似像是会强取豪夺弟媳的人,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强纳弟弟李元吉之妻杨氏到底为哪般?
李世民强纳弟媳仅因为美色?
美色必然是原因之一,此弟媳为李世民弟弟李元吉的媳妇,李世民在亲手杀了他这个弟弟不久就将他的妻子杨氏纳入后宫。有野史说杨氏螓首蛾眉、明眸皓齿、绰约多姿,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啊,李世民作为一个有作为又正值壮年的男子,毫无疑问对美色的诱惑也是难以抵挡的。
《旧唐书》有一段史料,说的是李世民在长孙皇后死后,曾想立杨氏为皇后,但碍于百官阻挠没有成功,可见李世民在后期还是很喜欢杨氏的,如果仅仅是因为美貌,杨氏也不会得宠那么多年。
李世民作为一个能在阴谋诡计中活下来,并且顺利得到皇位的王者,也不会仅因为贪恋美色就干出有违伦常、遭人诟病的混账事来的,他强纳弟媳杨氏是有深刻的政治用意的。
李世民更在意的是杨氏身后的力量
杨氏出生于大名鼎鼎的弘农杨氏,这弘农杨氏是杨姓的郡望之一,始于西汉丞相杨敞,杨敞的玄孙杨震曾官居太尉,世人称其为 “关西孔子”,杨震之子杨秉、孙子杨赐、重孙杨彪都继承了他的遗风,全都官至太尉,是东汉时期的“四世三公”。
隋朝著名的宰相越国公杨素,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才子如杨修、杨时、杨万里,宋代满门忠烈的杨家将等都出自弘农杨氏,弘农杨氏可谓中国一大传奇家族。
弘农杨氏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一直都是门阀士族,谁娶了杨氏女儿,无疑就是攀上了弘农杨氏这座靠山,因此李世民娶了弘农杨氏对他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当时朝堂上的大多数人都是不反对这件事的。
其实,当时唐朝的社会风气是非常开放的,婚外恋、出入烟花之地都不算禁忌,反倒是文人骚客笔下常见的风流韵事,弃妇、寡妇再嫁萧郎也是社会常态,都不受社会舆论谴责,权倾天下的皇帝就更百无禁忌,何况李世民在此之前还曾霸占了他哥哥李建成的妻子郑观音,他的儿子李治更是连他父亲的妻子武则天都敢霸占,因此李世民霸占他的弟媳的事在当时并没有多大的影响。
可怜杨氏,一直都是权斗中的战利品
李世民有了立杨氏为皇后的念头,魏征劝谏过他:“陛下不可以以辰赢自累。”是想让他不要像春秋时期晋文公一样,因为娶了侄子晋怀公的妻子辰赢,给自己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李世民听了他的意见,不仅没有立杨氏为后,甚至连个基础的名分都没有给她,宫中呼为“巢剌王妃”,因此杨氏在李世民的后宫中连个低级的妃嫔都不是,直到她死去都还顶着李元吉媳妇的身份,身份是超级尴尬。
其实她当初嫁给李元吉是李渊的意思,是为了让她背后的势力支持李元吉,巩固他的地位,因此在李世民霸占她的时候,其实大部分的人都是支持的。说到底,杨氏也不过是一个可怜人,是家族联姻的工具,是当权者为了巩固自己政权的棋子,作为一个生在家世显赫的世家大族,又长得美若天仙的古代女子,自己的命运也是不能由自己掌控的。
-
李世民真的是痴恋美艳的萧皇后吗?真相是什么 2024-02-07
-
卫子夫受宠几十年,为何最后下场凄惨? 2024-04-03
-
张说成为宰相后,为开元盛世的建立做出了哪些贡献? 2024-03-15
-
杜如晦是怎么的人,杜如晦的儿子是的谋反了吗 2023-12-17
-
鱼玄机:本是才貌双全的才女,却因打死婢女被处死 2024-03-17
-
王君廓死的有多冤?因不识字被杀 2024-01-26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