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上位后囚禁了几个兄弟 乾隆上位后为何将人给放了
- 中文名:爱新觉罗·弘历
- 别名:乾隆帝、清高宗
- 国籍:中国(清朝)
- 民族:满族
- 出生地:北京雍亲王府(雍和宫)
- 出生日期: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
- 逝世日期: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
- 职业:皇帝
- 信仰:佛教
- 主要成就: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平定大小和卓、灭准噶尔汗国
安定西藏、平定大小金川
整饬吏治、重视农业、兴修水利、发展汉学
始置伊犁将军,完善治理新疆
主持编修《四库全书》等大型文化典籍 - 代表作品:《乐善堂全集》《御制诗集》等
- 前任: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 后任: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
- 庙号:高宗
- 谥号:纯皇帝
- 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 皇后:孝贤纯、纯帝继、孝仪纯
- 在位:60年
- 轶事典故:十八般兵器、乾隆帝南巡
- 前期主要大臣:张廷玉、鄂尔泰、傅恒
- 后期主要大臣:纪昀、刘墉、阿桂
- 相关重要武臣:岳钟琪、福康安、海兰察
- 逝世地:北京故宫养心殿
- 封爵:和硕宝亲王(1736年以前)
- 陵寝:清裕陵
- 本名:爱新觉罗·胤禛
- 所处时代:清朝
- 民族族群:满族
-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 出生时间:1678年12月13日
- 去世时间:1735年10月8日
- 主要作品:《雍邸集》
- 主要成就: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推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等改革,设立军机处
- 庙号:世宗
- 年号:雍正
- 谥号:宪皇帝
- 陵寝:清泰陵
- 前任: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
- 后任: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
- 在位时间:1722年—1735年
对乾隆为什么要放了雍正圈禁起来的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清朝康熙的儿子被圈禁的皇子有: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废太子爱新觉罗·胤礽、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皇十子爱新觉罗·胤、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
其中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废太子爱新觉罗·胤礽是被康熙圈禁的,剩下的则是在雍正继位之后,被雍正圈禁的。
康熙的儿子中,还有一个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裪虽然没有被雍正圈禁,但是也被雍正狠狠地打 压了很多年。
就是因为雍正的这些做法,让很多人对雍正的评价很不好,什么小气、残暴、甚至苛刻吝啬等等,一系列骂名都冲着雍正而去。
然而,在我看来,雍正算得是清朝最好的一个皇帝,没有之一。
雍正即位的时候,康熙只留给国库仅八百万两银子,乾隆继位的时候,雍正却给国库留下了六千万两银子。
康熙末年,康熙为了在史书上得一个好名声,让他对很多官员十分宽容,这就导致了吏治不清,财政亏空严重,贪 官盛行。再加上他对西北用兵不停,以至于国库空虚。又因为他年纪大了,害怕太子夺权,就让皇子间争斗不休,结党营私,最后废了太子。
很多人都说康熙的每一个皇子的才能都可以当皇帝,其实不是,说实话,康熙留下的那一堆烂摊子,若不是雍正,估计大清早就完了。
雍正在位十三年,结合他每天工作量,他真的是累死在案牍之上的。他每天几乎只休息两个时辰,其他时间全部都在批改奏折处理朝政。他一共写下一千多万字,按照这个数量去计算,雍正平均每天要用毛笔写下三千字,毛笔可和钢笔不一样,也不电脑打字,是真的用手写,光是这个工作量就很大了,再加上其他事,那真的费脑费力。
雍正在位期间吏治清明,重用执法严,作风雷厉风行,严猛行政,有开拓气魄,政绩显著的官员。当然,他对贪 官惩罚十分严厉,有“抄家皇帝”一说。他只要查实官员贪 污后,就会把他的家产抄得干干净净,不要觉得把财产放到子弟和亲戚名下就可以相安无事了,雍正是连子弟和亲戚都会查的。对于情节严重的,还会砍头示众。
也正因为雍正的严厉,所以才会被人黑成那样。毕竟历史都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老百姓不识字,即使得到实惠,也记录不下来,而那些贪 官,可一个个的都是识文断字的。
如果只是贪 官,其实雍正也黑不到什么样子,关键他还有一个很会坑爹的儿子,也就是乾隆。
乾隆即位之后,就把他爹雍正朝的政策全部取消了,甚至他自己都不遗余力的污蔑自己的老子。
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乾隆完全无视他爹的做法,把他的叔叔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皇十子爱新觉罗·胤、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都放了出来。
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在雍正四年就死了,但是乾隆四十三年的时候,乾隆以胤禩无悖逆之实,下旨复原名胤禩,恢复宗室,并录入玉牒。
同样,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也是在雍正四年死的,在乾隆四十三年的时候被乾隆恢复原名、宗籍。
皇十子爱新觉罗·胤是在雍正二年被雍正帝圈禁革爵。乾隆二年的时候,被释放,授辅国公品级,乾隆六年九月初九,胤病死,年五十九岁。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是在雍正三年被圈禁,乾隆即位不久,便下令释放胤禵。乾隆二年胤禵被封为奉恩辅国公,乾隆十二年被封为多罗贝勒,乾隆十三年又晋为多罗恂郡王,并先后任正黄旗汉军都统。胤禵死在乾隆十二年,死后,乾隆赏治丧银一万两,赐谥"勤"。
再说这个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裪,雍正继位初,封允为多罗履郡王,雍正二年时,宗人府弹 劾胤“治事不能敬谨,请夺爵”,从多罗郡王降至固山贝子爵,后被革去贝子爵,为镇国公,其中罪名之一就是“误写妃姓”。乾隆生母为钱氏这件事,就是因他而起。然而让人奇怪的事,乾隆在位期间,却对他恭敬有加,封为履亲王,着实让人疑惑。胤祹活得比较久,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享年78岁。
乾隆是雍正的儿子,但是乾隆在位期间,却极力抹黑雍正,凡是雍正喜欢的,他都不喜欢,凡是雍正不喜欢的,他都喜欢。
雍正圈禁的那些人,他全部放了,反而是被康熙圈禁的人,他一个都没有放。
也正因为这样,导致了民间谣传乾隆不是雍正的儿子。
想具体了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历史和三位皇帝,大家可以看一看下面这个:
最后,关于胤裪和乾隆之间为何会这样,我还有一个猜想,那就是乾隆生母为钱氏这个不是胤裪误记,而是他故意的。他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是拉拢乾隆。
因为如果他告诉当时的弘历,是雍正让他这么写的,那弘历应该怎么想?
他肯定会觉得是雍正想放弃他,因为当时弘时还没有犯错,弘历自然就会觉得雍正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给弘时铺路。毕竟在清朝,血统还是比较重要的,弘历的生母是钮枯禄氏和生母是钱氏,这中间的差别很大的。
而胤裪也因为这件事,估计才和弘历走到一起。后来弘时出问题了,这中间有没有胤裪什么事,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弘时最后是被胤裪看管的,这个倒是有。
这也解释了为何乾隆会那么重视的原因。
其实不难看出,乾隆抹黑雍正,抬高康熙,不外乎就是想证明他自己比雍正厉害,结果证明了几十年,民间传说却成了他不是雍正的儿子,不知道乾隆知道后如何做想的。
-
乾隆是怎么对待弘曕的?他又是什么结局 2024-01-18
-
此女为雍正生下两个公主,在后宫中却籍籍无名 2024-01-01
-
胤礽是什么身份?他的一生都是什么样的? 2024-03-25
-
顺治皇帝为何一再要求死后火葬?孝陵真是清朝唯一只有骨灰的皇陵? 2023-12-29
-
康熙骂良妃是“辛者库贱妇”,背后是什么原因? 2023-12-24
-
那拉氏死后为什么会被扔出皇陵?真相是什么 2024-02-0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