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浚:西晋时期将领,陷入石勒圈套后兵败被杀
- 本名:石勒
- 别称:石㔨
- 字号:世龙
- 小字:匐勒
- 所处时代:十六国·后赵
- 民族族群:羯族
- 出生地: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
- 出生时间:274年
- 去世时间:333年8月17日
- 主要成就:建立后赵,减租缓刑,求贤纳谏,灭亡前赵,南征东晋,北侵代国,制定度量衡,建立秀考试经制度
- 庙号:高祖
- 谥号:明皇帝
- 年号:太和、建平
- 在位时间:319年—333年
- 身份:变易奴隶→将领→赵王→皇帝
- 陵墓:高平陵
王浚(252年~314年),字彭祖,太原晋阳人。西晋时期将领,曹魏司空王昶侄孙,骠骑将军王沈之子。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
王浚出身太原王氏,承袭博陵郡公,历任员外散骑常侍、右军将军,迁东中郎将、许昌镇将,参与毒杀太子司马遹,迁宁北将军、青幽二州刺史。长期驻防北方疆土,镇抚北方边族。永兴元年(304年),击败成都王司马颖,军事实力逐渐强大,迁骠骑大将军、幽州都督。晋怀帝即位后,授司空、乌丸校尉。永嘉五年(311年),汉赵攻陷洛阳,永嘉之乱爆发。王浚面对天下无主,萌生不臣之心,又与段部鲜卑交恶,势力逐渐衰弱。建兴二年(314年),陷入后赵石勒圈套,兵败被杀,时年六十二岁。
人物生平
庶子入嗣
王浚母亲赵氏出身贫贱,只因常出入王沈家才生下王浚,因此连父亲王沈都鄙视王浚这个私生子。直至泰始二年(266年)王沈逝世,因王沈无子,亲戚才立王浚为子嗣,继承父亲博陵公爵位,拜驸马都尉。太康三年(282年)授员外散骑常侍。元康元年(291年)转员外常侍,迁越骑校尉、右军将军。后王浚转任东中郎将,镇守许昌。 贾南风于元康九年(299年)废太子司马遹后,于次年将司马遹幽禁在许昌的宫殿中,并下旨王浚协助她派的宦官孙虑毒杀司马遹。
出镇北境
王浚后迁宁北将军、青州刺史,及后再调迁宁朔将军、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当时正值八王之乱,朝廷内斗严重,四方盗贼蜂起,王浚为了自保而以通婚向外族交好。赵王司马伦于永康二年(301年)称帝,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起兵讨伐。王浚此时支持司马伦,没收所有发到幽州的讨伐檄书,令境内人士都不能前往支援齐王司马冏等,此举惹来成都王司马颖不满并打算讨伐,但因要专心战事而无暇出兵。赵王伦兵败被杀后,王浚进位安北将军。
引胡乱华
永兴元年(304年),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联手攻洛阳,最终击败并杀害当政的长沙王司马乂,成功夺权,这令王浚很不满。同时司马颖又以右司马和演为幽州刺史,并且密令和演刺杀王浚并吞并他的部众。和演于是勾结乌丸单于审登,乘一次与王浚同游蓟城南边的清泉时刺杀王浚;但当天下雨令兵器全部沾湿,计划失败。事后审登认为计划不成是因为上天帮助王浚,于是决定改站在王浚一边,并把和演的意图告诉王浚。王浚于是与东嬴公司马腾秘密起兵与审登围攻和演,和演被逼投降,王浚于是杀死和演,自领幽州。和演死后,司马颖征召王浚,王浚却在冀州停驻不动,更联结司马腾、段务勿尘和乌桓羯朱共讨司马颖,并击败司马颖派来迎击的王斌;后以主簿祁弘为前锋,击破石超,并且逼近邺城。司马颖仓皇逃回洛阳,王浚攻陷邺城。不但任由士众在城内抢掠,更纵容鲜卑士兵掳掠妇女,甚至杀害协助妇女躲藏的人。
仗夷建威
王浚回到幽州后声威和兵力都大增。永兴二年(305年),王浚与范阳王司马虓推司马越为共主,要将被张方挟持到长安的晋惠帝带回洛阳。及后王浚又给予兵马支援因豫州刺史刘乔袭击而逃到河北的司马虓,后又命祁弘率领乌丸突骑作为司马越的先驱,助司马越进攻长安。司马越成功带晋惠帝还都洛阳后,王浚转骠骑大将军、都督东夷河北诸军事,领幽州刺史,并以燕国并入博陵公的封地。
永嘉元年(307年),晋怀帝继位,王浚升任司空,加领乌丸校尉。
永嘉二年(308年),石勒侵袭常山郡,王浚领兵击破。次年石勒再攻常山郡,王浚派鲜卑骑兵支援常山,最终在飞龙山大败石勒,同年,冀州刺史王斌被石勒杀害,王浚又领冀州。永嘉四年(310年),石勒攻襄城郡,王浚又派鲜卑段文鸯领骑兵营救,将石勒击退。永嘉五年(311年)朝延下诏升王浚为大司马,加侍中、大都督、督幽冀诸军事,但使者尚未出发,洛阳就已被汉赵刘曜等人攻陷。晋怀帝被掳。王浚此时树立军令,主征伐,并派督护王昌、中山太守阮豹等率诸军以及段疾陆眷、段文鸯和段末柸一同攻击在襄国的石勒。石勒虽然屡被击败,但还是设计生擒了段末柸。段部鲜卑见此唯有求和,段疾陆眷更送了马匹和金银作为礼品,又与石勒结盟,及后石勒又安抚了段末柸,不但任官亦将他送回辽西,令段末柸大为感动,对王浚亦渐见离心。
同时,王浚与刘琨争夺冀州。当时刘琨族人刘希奉刘琨命在中山聚集兵众,代郡、上谷郡和广甯郡都投向刘琨。王浚认为刘琨是侵入他的领地,为了夺回更不惜撤回原本正在进讨石勒的军队,转以命他们对抗刘琨,又派燕相胡矩与段疾陆眷合力攻破并杀害刘希,又驱散原本聚集的部众。刘琨见此亦无力与他争夺,只有忍让。
攻破刘希后,王浚打算再次讨伐石勒,于是命女婿枣嵩督诸军屯易水,并召段疾陆眷一同进攻石勒。但段疾陆眷已多次违命,害怕应召会被诛杀;同时石勒亦以厚资贿赂,于是段疾陆眷等都不应召。王浚知道后大怒,利诱代王拓跋猗卢儿子右贤王拓跋日律孙攻打段疾陆眷,但反被段氏所击败。
图谋僭号
因晋怀帝被掳,而当时并州刺史刘琨被刘聪建立的汉赵威胁,士民多数都投到王浚势力之下,令王浚渐见强盛。于是,王浚乘机承制假立太子,备置百官,列署征镇,由自己自领尚书令,后又安插自己手下亲信出任各个职位。王浚以父亲王沈表字为处道,认为是应了“当涂高”的预言而有不臣之心,其他人劝谏不是被外调就是被诛杀;同时,继续滥杀,如借别的事诛杀素来不满的长史王悌,以及在北方名贤霍原前表示想称帝后,见霍原不答应就将他杀害。以上种种行为都令士人愤怒;而同时因王浚为政苛暴,将吏又贪污残忍,对地方政事令人民苦不堪言,被逼逃到鲜卑,加上有旱灾和蝗祸,又失去了段部鲜卑的支持,于是内外离心,士卒疲弱。
中计败死
王浚承制时,手下参佐大都在内任职,但司马游统却被外调,因而令他恨怨王浚,更与石勒勾结要谋害王浚。石勒于是向王浚诈降,承诺以王浚为主。石勒对王浚言辞卑屈,又献上珍宝,通讯不断,令失去段部鲜卑和乌桓支持的王浚十分高兴,不设防备。
建兴二年(314年),石勒屯兵易水,督护孙纬怀疑石勒有诈,跑来告诉王浚,要求出兵抗击石勒。但王浚不听,更让石勒直接前来,群下劝谏更遭恐吓,并命人准备好迎接石勒。石勒进城后大肆抢掠,见王浚后更与王浚妻并坐,令王浚十分愤怒。石勒则数落王浚不忠于晋室,又指摘王浚漠视百姓。屯有大量储粮,仍不施济给受天灾影响的灾民,于是命五百骑押王浚到襄国,又尽杀其手下精兵万人。到襄国后石勒就杀死了王浚,王浚死前仍然不屈,大骂石勒。石勒后来将王浚的头颅送给汉赵君主刘聪。
-
荀氏生下皇子后为什么会被送给别人抚养?原因是什么 2024-01-24
-
史海晋代“竹林七贤”中隐藏了一对同性恋? 2023-12-09
-
其貌不扬的魏元孚为何会成为晋简文帝最器重的大臣 2023-12-15
-
晋孝武帝司马曜是什么结局?死在宠妃床上的窝囊皇帝 2023-12-25
-
西晋灭亡和斗富有什么关联吗? 2024-03-13
-
王猛为什么拒绝会东晋?原因是什么 2024-02-17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