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 名人故事 历史上于谦是什么形象?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上于谦是什么形象?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时间:2024-05-04 10:00:02 来源:网络
  • 中文名:于谦(1398~1457)
  • 别    称:于忠肃、于肃愍、于少保
  • 字    号:字廷益,号节庵  
  • 国籍:中国(明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
  • 出生日期:1398年5月13日
  • 逝世日期:1457年2月16日
  • 职业:兵部侍郎、少保
  • 信仰:儒学
  • 主要成就:组织北京保卫战;改革军制
  • 代表作品:《石灰吟》《节庵诗文稿》
  • 谥号:肃愍,后改忠肃
  • 称号:民族英雄

于谦明朝著名的政治家、诗人、民族英雄。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里,竭尽忠诚、鞠躬尽瘁者多如繁星,诸葛亮刘备白帝城托孤之重任辅佐幼主刘禅,六出祁山、五次北伐,为匡扶汉室殚精竭虑;宋人文天祥不受功名利禄诱惑,宁愿赴死也不投降;还有屈原为了国家的灭亡感到痛苦,最后投江以明志。

于谦,明朝赫赫有名的功臣,12岁就写下《石灰吟》的名臣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才叫真正的忠臣,他被斩后,锦衣卫抄家时都忍不住落泪,刽子手更是羞愧自尽,连太后闻听他的死讯都连续几日水米不进。

《明史》记载:其本略开敏,精神周至,一时无与比,至性过人,忧国忘身。

那么,于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于谦其人

于谦是钱塘人(今浙江杭州),字廷益,号节庵。于谦天资聪颖,七八岁时才名便已显露在外,他仰慕文天祥的气节,视其为偶像,将文天祥的画像悬在书房座位一侧,激励自己刻苦读书。永乐九年参加科举考试,本是状元的分数,但因其文章的观点也比较犀利,于是把他降成三甲第92名,差点落榜。

于谦没能留在京城,也没能进入翰林院,最后进了督察院,外放江西道监察御史。于谦首次展露才华和能力是在1426年。

当时,年仅28岁的于谦随明宣宗朱瞻基一同讨伐意图反叛的汉王朱高煦,在平定叛乱之后,于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细数汉王罪行,言语句句如刀,将汉王骂得无话可说。

朱瞻基大悦,提拔于谦为江西巡案,在江西,于谦平反冤狱数百起,敢于为民请命,严惩作奸犯科权贵。此后,又破格将他提拔到兵部右侍郎,在任职期间,于谦政绩斐然。

几年的时间,境内大治,于谦的恩威远为流行,百姓依之如泰山。相传太行山的盗贼为此都不敢露面,因为于谦只为苍生说人话。人家当官都是前呼后拥,官威尽显,再看于谦,只有便服一套,瘦马一匹。他的同僚并不认为于谦是清廉,反倒说他坏了官场规则。对此,于谦根本不予理会。

正因此,于谦深受治下百姓们的爱戴,同时也获得了一些有识之士的一致认可。只是无形中,他也在官场中得罪了一拨人。

为了大明江山,于谦挺身而出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明宣宗朱瞻基驾崩之后,明英宗朱祁镇继位,由于朱祁镇尚且年幼不能亲政,所以朝堂诸事皆由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和张太皇太后决断,三杨对于谦的能力也颇为认可,有意培养他。但在三杨和太皇太后去世后,朝堂被大太监王振把持,于谦对王振索贿不屑一顾,曾甩袖说只有清风,因而被王振记恨在心,而此时的明朝也岌岌可危。

于谦因为宦官弄权非常愤慨,王振也一直伺机构陷于谦。

有一次,于谦进京推荐参政王来、孙原贞,王振私下让自己的“干儿子”们弹劾于谦,说于谦因长期得不到提升心存怨气,擅自推举别人替代自己,大有拉帮结派之嫌。随之于谦被关进大牢,刑部判于谦死刑。很明显,这是典型的“莫须有”。

后来,百姓们听闻此事后都义愤填膺,联名上书请求放出于谦。王振见民意不可违只好说此于谦非彼于谦,意思是抓了一个同名同姓的,于谦于是被放了出来。只是死罪已免,活罪难逃,王振把于谦的职务给降低了,由三品降成四品。

经过这一次,王振对于谦更加恨之入骨。

公元1449年,瓦剌开始对明朝展开攻势,想要占有明朝,王振为了让朱祁镇高兴,竟然蛊惑他亲自出征,而皇帝也认为自己御驾亲征一定可以提振士气,可面对当时的危险形势,于谦劝诫皇帝不要出征。

只是朱祁镇没有听取于谦的意见,执意亲征。结果朱祁镇在土木堡被俘,众多大臣以及大明20万精锐全部战死,这就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变”。

消息传到京城,一片哗然。有人主张投降,有人主张南迁。徐有贞就曾有模有样地走出大堂抬头看天,说星象有异样变化应当迁都南京。这是典型的胆小怕事。

于谦厉声训斥道,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京师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动便大事去矣,难道不见宋朝南渡的故事吗?在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爱国官员的支持下。于谦等主战派占了上风,徐有贞也从此恨上了于谦。

然,国不可一日无君。在征得太后的同意后,明廷一面立明代宗朱祁钰监国,一面制定策略保卫北京。

在于谦的极力反攻之下,北京22万大军打败了瓦剌部也先大军的进攻,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于谦此举,为大明又续命近200年,不得不说,于谦对大明来说,居功至伟。

含冤被斩,让人动容

或许是明朝不该亡,瓦剌也先看明朝力保决心,实力尚强,于是也先想做个顺水人情。公元1450年,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镇被也先释放回到明朝。可让朱祁镇想不到的是,现在的明朝已经不是他的天下了。

朱祁钰表示不愿意退位,曾对大臣说:“我并不是贪恋帝位,而是当初把我推上宝座的,是你们啊。”

非但如此,他将“太上皇”朱祁镇软禁在了南宫。在此之前,朱祁钰不但自己占了皇位,废除了明朱祁镇之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可是命运跟朱祁钰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不久,朱祁钰儿子夭折,自己也在30岁那年病入膏肓,在他弥留之际,又没有接班人的情况下,朱祁镇在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的帮助下发动了宫廷政变,重登帝位。

朱祁镇的这次复辟,就是“夺门之变”。

在这场皇权的斗争中,充满着血腥的屠杀,于谦自然不可能置身事外。朱祁镇其实深知“谦实有功”,本来不忍心将于谦处死,可憎恨于谦的徐有贞告了于谦一状,说不杀于谦,复辟这件事就出师无名。最后朱祁镇还是决定将于谦斩首。

于谦被斩的那天阴云密布,人们都说他死的冤枉。于谦被杀后,行刑的刽子手内心惭愧,忠良死于自己的屠刀之下,他难以面对众人,最终选择了自杀;明廷派锦衣卫抄于谦的家时,除了朱祁钰赐的蟒袍和剑器外,并没有发现多余的钱财,此情此景,即使心狠手辣的锦衣卫都为之动容落泪;而当皇太后知道于谦的死,更是叹息哀悼了好长时间,烧香拜佛、斋戒数日,为于谦祈福。皇太后的责骂,也让英宗有所后悔。

不难看出,明英宗朱祁镇算不得一个好皇帝,于谦在大明危难之间,抛却个人私利,当机立断,为大明挺身而出,他光明磊落且清廉正直,有明一朝得于谦乃是一件幸事。只是,他死得太冤,不免让人哀叹。于谦的一生就如他所写的诗那样: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标题:历史上于谦是什么形象?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链接:https://www.lishimingren.com/gushi/7080.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更多
明朝皇帝列表

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明朝十六位皇帝:明...

明朝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1368...

姜太公钓鱼

盘庚死后又传了十一个王,最后一个王叫做纣(音zhòu)纣原来是一个相当聪敏,又有勇力的人。他早年曾经亲自带兵和东夷

2024-05-04
100个历史典故读懂中国历史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

2024-05-04
勾践卧薪尝胆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

2024-05-04
《成化十四年》电视剧是那个朝代,剧中人物原型介绍

《成化十四年》这部剧也是即将要开播的了,这部剧的名字其实就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年份,成化是明朝皇帝朱见深的年

2024-05-04
黄帝原名叫什么?黄帝共有多少个孩子

在陕西北部莽莽的黄土高原上,有一片林木葱郁的山岗,传说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安息的地方,今天给大家介绍的

2024-05-04
晋朝皇帝列表

晋朝皇帝列表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它上承三国,下启

2024-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