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作为三朝元老 乾隆为什么要对他进行抄家
- 本名:张廷玉(1672~1755)
- 字号:字衡臣、号砚斋
- 所处时代:清朝
- 出生时间:1672年10月29日
- 去世时间:1755年4月30日
- 主要作品:《明史》、《世宗实录》、《大清会典》
- 主要成就:主修《明史》,建立与完善军事和奏章制度
- 祖籍:安徽桐城
- 官职: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
- 谥号:文和
- 中文名:爱新觉罗·弘历
- 别名:乾隆帝、清高宗
- 国籍:中国(清朝)
- 民族:满族
- 出生地:北京雍亲王府(雍和宫)
- 出生日期: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
- 逝世日期: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
- 职业:皇帝
- 信仰:佛教
- 主要成就: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平定大小和卓、灭准噶尔汗国
安定西藏、平定大小金川
整饬吏治、重视农业、兴修水利、发展汉学
始置伊犁将军,完善治理新疆
主持编修《四库全书》等大型文化典籍 - 代表作品:《乐善堂全集》《御制诗集》等
- 前任: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 后任: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
- 庙号:高宗
- 谥号:纯皇帝
- 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 皇后:孝贤纯、纯帝继、孝仪纯
- 在位:60年
- 轶事典故:十八般兵器、乾隆帝南巡
- 前期主要大臣:张廷玉、鄂尔泰、傅恒
- 后期主要大臣:纪昀、刘墉、阿桂
- 相关重要武臣:岳钟琪、福康安、海兰察
- 逝世地:北京故宫养心殿
- 封爵:和硕宝亲王(1736年以前)
- 陵寝:清裕陵
对“三朝老臣”张廷玉谨慎一生,乾隆为啥要抄他的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不管是在如今的社会还是在古代封建社会,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只有领导人就能将国家领导好。他们都需要有人来帮助他们管理整个国家。
在我国就是各级领导,反映到古代就是指皇帝需要贤良的大臣来辅导他们做好对国家的管理,而那些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国家的臣子是被所有人尊敬的,不管是天下的百姓还是身处高位的皇帝都应对他们做到礼遇。
像张廷玉这样的一生历经三朝且不断为国家效力的人理应受到更多礼遇,但就是这样一个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清王朝的大臣,却在为最后一朝服务,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重点时落得了被抄家的下场,虽然最后依旧是配享太庙,但在去世时却是受到了极大的打压。
而“三朝老臣”张廷玉所服务的最后一朝就是乾隆统治时期的清王朝,而他谨慎一生,乾隆为啥要抄他的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讨。
张廷玉其人
历史上的张廷玉虽然可能不是所有人都听过,但每一个知道了解这位清朝大臣的人都知道张廷玉是清朝十分重要的一位大臣,他一生几乎都奉献给了大清王朝。
张廷玉出身于安徽,出生在京城,父亲是康熙在位时的大学士,可以说张廷玉的家族底蕴十分深厚,我们不能说没有家族底蕴的家庭就培养不出像他这样的优秀人才,但确实有着身后家族底蕴的家庭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后代更加容易。
所以张廷玉在父亲以及家族的背景下很小便开始熟读四书五经,很快就可以在学识方面获得很大的收获,也是他能够小小年纪便获得功名的原因。
张廷玉一生可以说受家族的恩惠很多,但有时因为父亲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也难免会在一些情况不得不回避。
就像在康熙三十六年时,已经二十六岁的张廷玉本来已经在准备进行会试,这意味着他距离迈入朝堂只差一步,但却因为父亲张英被任命为了总裁官而不得不退出这次考试。
虽然古人有许多人都是很大年龄是取得功名,但在古代二十六岁已经是要成婚甚至生子的年龄,张廷玉此时也早就已经娶亲,但却不得不因为父亲的原因而放弃这次会试,对于他自己来说是十分可惜的。
又过了三年,下一次科举考试到来,在这次张廷玉考中进士,之后进入了翰林院任职,一般父亲是朝中重臣的情况下,家中才华比较出众的子弟也会受到皇上额外的关注,但张廷玉却好似并没有受到任何额外的关注。
而且在他在翰林院任职的这三四年之中,他的父亲张英也从宰相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开始回家养身体,这就导致几乎无人提及张廷玉,就这样张廷玉在翰林院熬了四年资历,皇帝似乎才重新想起了他。
也就是在康熙四十三年这一年,康熙皇帝进入畅春园准备避暑,将张廷玉召至畅春园接见,康熙召他来是想要询问其父亲张英的身体状况,但却并不只是这一个目的,除此之外,康熙还想要考察一下张廷玉的学识,以看这个人能否重用。
看史书记载之后发生的事情,张廷玉很好地抓住了这次机会,他在这次召见中表现得很好,康熙甚至给他额外的恩典让他穿四品官员的朝服。
在康熙掌权的这一朝中,张廷玉最终做到了吏部左侍郎的位置,虽然这一官职不算特别高,但也已经是比较高的位置。
三朝老臣的功劳
之后,康熙与畅春园驾崩,雍正继承了皇位。雍正在自己即位之前几乎很少培养自己的势力,而且在这之前康熙皇帝属意的继承人也不是自己的四儿子。
所以雍正在上位之后为了稳定自己的地位便开始大肆培植自己的势力,本着要找到真正的良臣辅佐自己实现抱负的意愿,雍正将张廷玉从朝中一众大臣之中选了出来。
张廷玉在自己的一本书中曾写了雍正皇帝为什么会选中自己成为他的第一助手,其中第一个原因是张廷玉自身的才能,第二个原因便是因为自己的父亲张英,张英曾是雍正的授业恩师,所以张廷玉对于在朝中孤立无援的雍正来说更加亲近。
要说张廷玉在朝堂中的发展,在康熙时期,张廷玉只是走出了自己的第一步,为自己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基础。
而到了雍正时期张廷玉才真的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了顶峰,也是在雍正时期张廷玉受到了极致的重用。在雍正元年,张廷玉就进入了南书房任职,还担任了几位皇子的老师。就是在这一年,张廷玉的职位一直在更换,这也说明了张廷玉本人确实十分受重用。
到了雍正七年,清朝一个十分重要的机构成立了,这就是军机处,这么重要的一个部门,皇帝自然会将其交给自己十分信任的人去管理,而张廷玉就是这个人,在圣旨下,张廷玉和另外两位大臣管理起了军机处。
可以说张廷玉在雍正皇帝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雍正皇帝本人也是十分勤政爱民的,但正是因为雍正皇帝没日没夜地批改奏折,雍正才会在仅仅即位十三年后就病逝了。
而雍正病逝的这一年,张廷玉也已经成为了朝中老臣,他也已经有了63岁,是名副其实的老臣。在雍正皇帝临终时,曾下旨以后在张廷玉过世后可配享太庙,可以看出雍正对于张廷玉是“真爱”。
张廷玉在古人中可以说是年龄活得很大的人,很多人在古代医疗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活到五六十岁就会离世,但张廷玉却一直活到了八十四岁。
张廷玉一生经历了三朝,却在第三朝时得了个晚景凄凉的下场,这就不得不提起他和乾隆皇帝之间的几次恩怨了。
与乾隆之间的恩怨
张廷玉在雍正去世后并没有辞官,而是继续担任着很重要的职位。在乾隆十年之前,乾隆与张廷玉的关系一直都很好,张廷玉也一直都很争气地继续为清朝发光发热。
到了乾隆十三年时,张廷玉第一次向乾隆提出自己要辞职,但对于皇帝来说一位经历了三朝的老臣想要辞官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
如果处理不好就很可能让朝中其他大臣认为皇帝苛待老臣,从而使臣子寒心,所以在张廷玉第一次提出要辞职时,乾隆用已经经历两朝的老臣不能落得到田野间的下场为由而拒绝了。
到了第二年,张廷玉再次请求离职,这次乾隆很快答应了,但张廷玉却再一次犯了糊涂。
或许是因为年老导致许多事情都无法想的全面,张廷玉在辞官向皇帝道谢时出了昏招,他唯恐自己因为两次辞官导致惹了乾隆的不快,因此导致他不能在去世时依旧享有雍正皇帝留下的自己可以配享太庙的荣誉。
因此他便想要让乾隆为自己写一个保证书,保证自己可以在死后依旧获得配享太庙的尊荣,但他却忘了这样行事会更加导致皇帝不快。
而且,臣子在不管获得皇帝的生命赏赐时都应该进宫谢恩,张廷玉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在拿到皇帝保证书的第二日没有亲自去谢恩,而是让自己的儿子去谢恩了,这让本就已经产生不喜情绪的乾隆皇帝对其更加不喜了。
而且张廷玉还凭借自己从小道消息得到的皇上即将下旨让自己谢恩,但皇上的旨意还没到,张廷玉自己就来皇宫谢恩了,这让皇帝更加恼怒,也因此将张廷玉的爵位给撤了。
又过了一年,乾隆的长子病逝,就在这时,张廷玉又一次请求归乡,这让本就忍耐其多时的乾隆大怒,直接下了抄家的命令。张廷玉辉煌的一生就画上了这样的一个句号,一直到他去世,乾隆都没有表现出原谅他的意思。
虽然在张廷玉死后乾隆依旧让其配享太庙了,但对于张廷玉本人来说他是找不到这些事情的。可以说,张廷玉为清朝奉献了一生,却因为自己的糊涂而导致自己的晚年生活比以往凄惨很多。
-
慈禧太后西逃时吃了一只鸡,花费白银五千两这是真的吗? 2024-02-03
-
李莲英为何讨好慈禧都做了哪些事情 难怪他会成为慈禧最宠信的人 2024-01-20
-
150年前4000多村名的村庄如今变成“独家庄”!这个村子有什么历史? 2024-03-10
-
雍正登基后,遇到难事为什么不找邬先生帮忙? 2024-02-02
-
姑姑和侄女一起入宫,侄女成皇后,姑姑结局如何? 2024-02-29
-
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是怎么死的?溥仪死后与谁陪葬? 2023-12-29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