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郭嘉,他的一生都献出过哪些计谋?
- 中文名:郭嘉(公元170年~公元207年)
- 别名:奉孝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
- 出生日期:170年
- 逝世日期:207年
- 职业:谋士
- 主要成就:助曹操平吕布、定河北,灭乌桓
- 代表作品:《十胜十败论》
- 官位:军师祭酒
- 封爵:阳亭侯
- 谥号:贞侯
- 所处时代:东汉末年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跟着历史名人小编一起探寻。
我们来看看,郭嘉一生究竟有什么样的贡献。
其一,激励斗志。
曹操在前期最大的一场失败,也就是败给了张绣,自己的儿子曹昂也被杀死。当时,袁绍又对曹操虎视眈眈,因此,曹操军中人心浮动。郭嘉在那时候,提出了“十败十胜”的说法,总结了曹操必定会胜利,袁绍必定会失败的十个理由。
其二,选择战略。
郭嘉一生为曹操进行了好几次战略选择。
一次是曹操在与吕布作战中,因为吕布固守城池,曹操久攻不下,因此,曹操想撤军。但郭嘉认为机不可失,在他的鼓励下,曹操终于拿下城池并消灭吕布。
二是刘备背叛曹操,曹操想打击刘备,但是又担心袁绍在后面插刀。不过郭嘉告诉曹操,袁绍优柔寡断,肯定不会插刀,不足为虑。曹操因此才放心进攻,打败刘备,俘虏刘备妻子。
三是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后,郭嘉认为郭嘉的两个儿子一定会内讧,可以不管,可以先打刘表。曹操采纳了这个建议,先南下打刘表,把攻击范围扩大大到南方,为后来的赤壁大战做好了准备。
四是在打败刘表后,郭嘉又建议曹操转为进攻袁绍的两个儿子,一鼓作气斩草除根。
总之,由于郭嘉在早期为曹操进行了各种战略规划,曹操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其三,预料未来。
当时孙策的势头很猛,曹操非常担心。郭嘉说,孙策这个人,一味地炫耀武力。他虽然在江东打开了一片天地,但是很可能结下了很多仇家,说不定很快就会被人杀掉。而结果是不久后,孙策真的就被杀掉了。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郭嘉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谋士,他头脑清醒,有谋有断,特别是他对当时人物的性格,以及对他们的心理都非常了解,并因此作出自己独立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确实也是对的。
不过,要说因为有这些成就,就认为郭嘉有多神,其实是谈不上的。他所做的那些建议,其实当时也不是只有他才能做出来,很多人都能够做出来。关键是曹操采纳谁的。因为曹操最终采纳了郭嘉的,而且在采纳了郭嘉的建议后,还取得了胜利,因此,郭嘉的重要性也就体现了出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除了郭嘉提建议以外,作为主将的曹操,接收建议这一点尤其显得重要。如果曹操像袁绍那样,并不听取他的谋士的那些意见。或者听了以后,优柔寡断,并不能决定,郭嘉的重要性也就显示不出来了。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曹操,郭嘉可能什么也不是。
那么,郭嘉并没有那么神,他又是怎么被封神的呢?
我觉得主要有几点。一是赤壁大战。赤壁大战,曹操败得很惨。而这场大战,恰好是郭嘉去世以后曹操打的。因此不免有人想,如果郭嘉活着,曹操绝对不会打成这样。二是曹操多次夸奖郭嘉,认为郭嘉是自己能成大事的最重要的那个人。而郭嘉英年早逝后,曹操非常痛惜。三是郭嘉能预测到孙策被杀,这就完全是神级的人物了。
不过,就算是这几点,其实也是值得怀疑的,我们不妨做一些分析。
赤壁大战没有郭嘉参加,曹操因此败了。但如果郭嘉还活着,是不是曹操就一定能打赢呢?当时曹操的心态已经变了,就算郭嘉提出更合理的建议,曹操也可能不采纳。只要不采纳,肯定就赢不了。再说了,曹操当年败给张绣的时候,郭嘉就在曹操身边,为何那时没给曹操提更好的建议呢?
曹操夸奖郭嘉,当然有郭嘉不错的一面,但也是曹操“唯才是举”的表现。同时也是曹操为了网罗人才的政治手段,相当于“千金买骨”的做法。
郭嘉能够预测到孙策的死,只是凑巧而已。说不定郭嘉还做过其它更多预测,不过没有成功,因而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下来而已。
所以说,郭嘉被封神,只是我们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对他的一种美好想象。
-
刘邦为什么会把刘长封为淮南王?原因是什么 2024-01-26
-
历代皇帝简介以及历史评价:西汉哀帝刘欣 2024-03-28
-
都说刘邦是流氓皇帝 刘邦到底都做过哪些流氓的事情 2024-04-23
-
孔融让梨是什么故事?长大后的孔融是什么样的? 2024-01-29
-
刘秀是怎么骑着一头牛打下天下的?真相是什么 2024-01-01
-
曹丕篡位刘协下台 刘协后面为何不去投奔刘备 2024-05-0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