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临终前要求隆科多陪葬,是因为什么?
- 中文名:爱新觉罗·玄烨
- 外文名:The Kangxi Emperor;Kayser King
- 别名:康熙帝;恩赫阿木古朗汗
- 国籍:中国(清朝)
- 民族:满族
-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景仁宫
- 出生日期: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
- 逝世日期: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
- 职业:皇帝、政治家、战略家
- 主要成就:蠲免赋税、发展经济
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主要成就:收复台湾,开府设县
抵制沙俄侵略,大败准噶尔汗国
编修文化典籍 - 代表作品:《御制道德经讲义序》、《四书讲疏义序》、《庭训格言》等
- 年号:康熙
- 庙号:圣祖
- 陵墓:景陵
- 前任: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
- 后任: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 在位时间:1661年—1722年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影视剧中,隆科多都是雍正取得皇位最关键的人物。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名人小编一起欣赏。
古代封建王朝曾流行一句话:皇家没有父子,只有君臣。直白点说,在皇权跟前,毫无亲情、友情可言。
康熙虽然经历了惨烈的九子夺嫡,但是对于孩子和经营一辈子的王朝还是很放心不下的,在临终之前,曾秘密地点名让一个男人给他陪葬。
雍正一开始并不能体会父亲的用意,直到在自己登基后才知父亲良苦用心。而这个被点评陪葬之人就是隆科多。
要知道,克隆多有功于大清王朝,也是雍正帝的舅舅,那么康熙临终前为何要拉着克隆多一起死呢?
康熙帝的表弟佟佳·隆科多,凭借自己皇亲国戚的身份,在朝廷担任着重要的官职。由于康熙帝晚年一直没有亲口册立过太子,所以众皇子们心中各有盘算,都在惦记着皇位。这些皇家子弟在康熙帝还没有断气前就进行了明争暗斗,好不激烈。
九子夺嫡中,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后来的雍正帝)却沉着冷静,等兄弟们打得不可开交之时,他却坐收渔翁之利,老四之所以能泰然处之,主要是因为他手下有两位重臣辅佐,一个是年羹尧,一个就是隆科多。
隆科多出身不低,先辈早年的时候就在跟随努尔哈赤。入关后,他的姑母孝康章皇后是顺治的嫔妃,更是生下了未来的康熙皇帝。隆科多的姐姐佟佳氏还是康熙的第一位贵妃,也是他的第三任皇后。显赫的家族让隆科多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的时候隆科多就被册封为一等侍卫。
有了两位大臣的鼎力相助,四阿哥不怕大权旁落,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父亲会在临死前点名让自己的舅舅隆科多陪葬。听到消息之后,四阿哥便马上求见康熙,希望可以收回成命。
第二天,隆科多又得到康熙帝的诏书,隆科多不但不用陪葬,还对其封官加爵。这让隆科多对四阿哥感恩戴德,心中对四阿哥的敬重之情溢于言表。
1722年,雍正继位,隆科多依旧位高权重,皇帝依然称呼他为舅舅,隆科多也没有避讳的意思。在清朝,隆科多也是唯一一个被皇帝以舅舅称呼的。不久之后,雍正就明白了康熙为什么要下这道令了。
雍正登基之后,隆科多仗着皇帝的恩宠,越来越飞扬跋扈,颐指气使。雍正三年(1725年),被皇帝撤掉了步军统领的职务,他的小儿子也因为品行恶劣被罢官。雍正四年(1726年),更是结党营私,跟年羹尧沆瀣一气,在雍正看来,这两个人都得除了。
雍正五年(1727年),隆科多因为结党营私和私藏玉牒被雍正抓回京城抄家。就此幽禁在了畅春附近外围筑屋三楹,雍正六年(1728年)去世。
一个人的欲望往往会随着权力的增大而加码,隆科多贵为皇亲国戚,本应低调行事,可他却刚好相反,仗着雍正的宠信,忘乎所以,更不懂得见好就收的道理,在无数次警钟被敲醒的时候,隆科多依然我行我素,试想,这样的臣子皇帝怎么能饶过他?
这么看来,康熙要拉着隆科多陪葬自然是有道理的,雍正登上皇位之后,才彻底明白父亲康熙的做法是多么的英明了。
反观隆科多的一生,成也雍正、败也雍正。可凡事都有因果,隆科多没有从自己的身上发现问题,这是最致命的存在。
-
九子夺嫡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最后又是怎么结束的 2024-04-06
-
孔尚任差点被诛九族,康熙为什么突然放了他? 2024-02-12
-
历史上雍正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皇十子胤由的 2024-05-05
-
郭络罗氏珅的宠爱,为什么会被雍正赶出宫? 2024-01-25
-
和琳是谁?如果他还在,和珅还会被处决吗? 2024-01-03
-
雍正登基后,遇到难事为什么不找邬先生帮忙? 2024-02-0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