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时安禄山进入洛阳只用了一个月,为何这么容易
- 中文名:安禄山(703年-757年)
- 字号:字轧荦山
- 国籍:唐朝
- 民族:粟特
- 出生地: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
- 出生日期:703年1月22日
- 逝世日期:757年1月29日
- 职业:三镇节度使、大燕皇帝
- 地位:柳城郡公→东平郡王→大燕皇帝
- 谥号:光烈皇帝
安禄山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名人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安禄山举起造反大旗后,一个月的时间就攻入洛阳,并在那里称帝。半年就攻进长安,把唐玄宗撵得慌不择路往四川跑。
说起来,地方上造反要攻入京城,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七国之乱”就没有成功,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也打了长达四年的时间。可是为什么,安禄山打起来却那么容易,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拿下了唐朝的陪都洛阳呢?
我认为,安禄山之所以打起来那么容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其一,京城无兵可守。
当时唐玄宗一味地想要开疆拓土,把突厥和吐蕃这些少数民族的地盘攻下来。因此把国内的主要兵力都囤积在边关。拱卫京城的兵力非常少。
安禄山起兵的时候,由于他自己掌控着三个军镇,因此有差不多20万人。而守护京城的兵力不到8万人,在数量上已经是劣势。
除了数量上处于劣势外,战斗力方面,守卫京城的军队与安禄山守卫边关的军队也不能同日而已。安禄山的军队久经沙场,是多年在边关经过磨砺的,战斗能力十分强劲。而守卫京城的部队,却由于唐朝承平的时间太长,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打仗。
这一点,也让后来的宋朝因此吸取了深刻的教训,他们把兵力的部署反过来,在京城囤积了数量众多,同时战斗力强劲的禁军。在边关地区,则是数量较少,战斗力较弱的厢军。当时宋朝边关的形势是极为严峻的,辽宋金蒙虎视眈眈,而宋朝竟然还要这样分配兵力,由此可见,唐朝“安史之乱”兵力部署,以及后来因此造成的藩镇割据的教训,有多么的深刻。
其二,地方不敢抵抗。
安禄山起兵后,就算地方上有很多节度使,但是这些节度使其实不敢阻挡,不敢抵抗。为什么说地方上的节度使不敢抵抗呢?
因为唐玄宗一直非常喜爱安禄山,信任安禄山。很多大臣多次提醒唐玄宗,安禄山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他肯定会造反。但是,唐玄宗一直不信。不但不信,而且还惩罚了那些说安禄山坏话的人。包括唐玄宗自己的养子王忠嗣。
王忠嗣是一个可以真正抑制安禄山的人,如果他没有被撤职,用他来牵制安禄山,安禄山未必敢造反。用一个将领来牵制另一个将领,这是古代君王们经常用的办法。作为很懂得帝王术的唐玄宗来说,照理他是肯定会做这样的事情的。可是,唐玄宗竟然不这样做,竟然把王忠嗣给撤换了。唐玄宗这样的举动,只能表明他多么信任安禄山。
既然唐玄宗那么信任安禄山,因此,如果地方上的官员们阻止安禄山,说不定又会惹得唐玄宗不高兴,说不定又会走到王忠嗣那样的下场。这样一来,谁还敢对抗安禄山呢?因此安禄山一打过来,大家都赶紧投降或者归顺。
其三,信息极不对称。
之所以说信息极不对称,是因为安禄山造反,他是打着诛杀奸臣杨国忠的旗号进行的。
杨国忠是一个奸臣,这样一种判断,早已深入人心。唐玄宗受到杨国忠兄妹的迷惑,整天饮酒作乐不理朝政。或者说杨国忠这个奸臣,已经把唐玄宗控制起来,让唐玄宗得不到自由。这样一种认识,也早已经深入人心。
现在听安禄山宣称,他举兵的目的是为了“清君侧”,他所有的这些行动,都是唐玄宗暗中授意他这样做的。就相当于当年汉献帝给刘备送衣带诏,让刘备举兵杀掉曹操一样。唐玄宗如果受到了杨国忠的控制,他让安禄山举兵进京“清君侧”,也是很有可能的。
那个时代,一般的老百姓,是接受不到什么信息的。他们对高层的政治斗争,也完全不了解。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安禄山宣称他是正义的,他是受皇帝委托的,他是在做一件“神圣而伟大”的事情,大家也都会相信他。因此,当安禄山打来的时候,经过安禄山一宣称,老百姓当然就不会去抵抗,甚至还会投奔到安禄山的队伍中去。
总之,安禄山之所以起兵之后,迅速就打到了洛阳、长安,也是各种机缘巧合的结果。不过后来,等地方上的节度使明白怎么回事,郭子仪、李光弼等人举起抗击的大旗的时候,安禄山打起来,就不再那么容易了。
-
郭子仪为什么要拒绝李世民给他的官职?原因是什么 2024-02-07
-
唐宣宗是怎么死的?唐宣宗最满意李滋为何传位给李凗? 2024-03-08
-
郭孝恪作为唐朝名将,为什么打仗时会孤立无援? 2024-02-03
-
在唐朝,杨玉环为了避暑都有哪些办法? 2024-04-04
-
殷开山是谁 殷开山和唐玄奘真的有关系吗? 2023-12-17
-
历史上的杨贵妃是怎么掩盖体臭的? 2024-04-1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