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魏延关系怎么样 两人关系真的很好吗
- 中文名:魏延(?~公元234年)
- 别名:文长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义阳郡(今信阳市浉河区三里店)
- 逝世日期:公元234年(甲寅年)
- 职业:将领
- 主要成就:镇守汉中,大破费瑶和郭淮,子午谷奇谋
- 官职: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前军师,汉中太守
- 封爵:都亭侯
- 中文名: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
- 别名:孔明,卧龙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 出生日期: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辛酉年)
- 逝世日期:234年(甲寅年)农历八月二十八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
- 主要成就:助刘备建立蜀汉基业
- 治理蜀地,平定南蛮
- 制作孔明灯,发明诸葛连弩
- 代表作品:《出师表》《诫子书》
- 封爵:武乡侯
- 谥号:忠武侯
- 逝世地点:宝鸡岐山五丈原
- 祠庙:武侯祠
对诸葛亮和魏延的关系究竟如何?如果不好的话,为何各种提拔和偏袒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魏延和诸葛亮的关系,在历史上其实是真的好。感觉诸葛亮北伐的时候,魏延都有点儿带资入组的味道。因为机会太多,照顾太多,提拔太多了。
早年魏延名不经传,跟着刘备一起进入益州。谁也想不到,汉中太守的位置,刘备会留给魏延这个后起之秀。这可把张飞的老脸给丢惨了。
魏延倒也很称职,在镇守汉中时,基本没出什么差错。刘备称帝以后,魏延被封为镇北将军。刘禅登基以后,魏延被封为都亭侯。可以说魏延一步一个脚印,成为了蜀汉冉冉升起的一颗将星。
但是我们要知道,刘禅登基,也预示着诸葛亮掌权。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对魏延那是非常不满意的,他能不给魏延穿小鞋吗?
一、诸葛亮北伐期间,各种提拔魏延。
诸葛亮要北伐,第一站就是前往魏延镇守的汉中。他到了汉中以后,立刻提拔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还没立功,就给一堆官职,这是什么操作?
那么这两个官职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首先就是丞相司马。这属于丞相府的官职,也就是告诉魏延,以后跟着我混,保证你吃香的喝辣的,这是把魏延当成自己人来看待了。
其次凉州刺史。当时凉州还没打下来,还不是蜀汉的地盘。诸葛亮这么做是为了激励魏延,打下凉州,这块地盘就是他魏延的了!为啥不激励别人呢?可见诸葛亮十分看重魏延。
魏延就跟打了鸡血一样,甭提多兴奋了,二话不说就在战场上立功了。当时曹魏大军来袭,恰好碰上了魏延的部队。最终魏延一顿操作猛如虎,击败郭淮和费瑶,立下大功。
这个时候诸葛亮再次没有吝啬自己的奖赏,他将魏延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同时假节,进爵南郑侯。
这几个职位和爵位,又有什么说法呢?
第一,前军师。这职位也是丞相府的官职,等于是告诉魏延:你小子在我心目中又进了一步,跟着我好好混,好日子不远了!
第二,征西大将军。这是朝廷的官职,地位相当高。在汉朝,四征将军地位仅次于卫将军,仅仅在三公之下。而征西大将军又是征西将军中的佼佼者。
第三,假节。这玩意儿最大的作用,就是在打仗的时候,不用请命就可以斩杀违反军令的人。这权力就太大了,手下几万人的生死都掌握在了魏延手里。
第四,南郑侯。汉朝的列侯分为县侯、乡侯和亭侯等几个等级,其中县侯是最牛的。南郑侯便是县侯。而且南郑是汉中的治所,相当于省城,可见魏延的南郑侯比一般的县侯地位还要特殊一些。
从这些提拔,我们就可以看得出,诸葛亮实在是太喜欢魏延了。甚至有打算将魏延培养成自己接班人的想法。
二、诸葛亮还总袒护魏延。
魏延这个人是武将出身,他跟关羽十分类似,脾气不是很好。而且魏延十分瞧不起那些舞文弄墨的人,总觉得他们是假把式。
比如说诸葛亮身边的丞相长史杨仪,就总是跟魏延吵架。杨仪是读书人,又是诸葛亮身边的红人,可是魏延从来不让着他。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三国志》
有时候双方吵急了眼,魏延甚至拿把刀过来威胁杨仪,吓得杨仪当场痛哭流涕。杨仪再不济,好歹也是个大男人,还是诸葛亮的心腹,当众被吓哭是什么感觉?可是诸葛亮却没有为杨仪打抱不平。
刘备在豫州的时候,刘琰就跟着刘备混了。等到刘禅登基以后,刘琰一路高升,做到了车骑将军的高位。无论是资历还是地位,都是要比魏延高的!
可是当刘琰和魏延吵架以后,诸葛亮不仅不帮着刘琰,反而把刘琰骂了一顿,甚至让他主动道歉。
刘琰被气坏了,但还是认怂,选择写信给诸葛亮道歉。不过从此以后,刘琰就有点儿神志不清了。
由此可见,诸葛亮是真的袒护魏延。他或许希望用这种方式,将魏延真正纳入自己的队伍中来,成为自己的嫡系。
三、为啥谣传诸葛亮和魏延关系不好呢?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第一次见到魏延,就说他有反骨。这件事影响深远,以至于明清时期,查反骨很严格,导致大多数家长都把孩子的脑袋睡成了个大扁头,至今也有这种现象。
其实这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之所以罗贯中会觉得诸葛亮和魏延关系不好,是因为有这么两个原因。
第一,子午谷奇谋。
早年魏延跟着诸葛亮出征时,就提出过自己带着1万人马从子午谷攻入关中,最后再跟诸葛亮相会于潼关。
这事儿倒也可以试一试,但是诸葛亮知道蜀汉的本钱不多,万一折本,得不偿失,而且魏延人才难得,蜀汉尤其缺少这样的人才。而且魏延孤军深入,如果诸葛亮大军无法及时从大路绕道前往关中,那魏延不就完犊子了嘛!
所以诸葛亮一直不答应这件事,这使得魏延很郁闷。因此魏延常常觉得诸葛亮胆子小,而自己的才华得不到施展。
第二,杨仪借诸葛亮的名义诛杀魏延。
此前说过,杨仪跟魏延关系很差。所以在诸葛亮去世以后,杨仪便以诸葛亮的名义下令,全军退回成都,同时让魏延断后。
不知道杨仪有没有夹带私货,全军撤退应该是诸葛亮的命令,可让魏延断后,是否是诸葛亮的命令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果然魏延大怒,认为受到了杨仪的摆布,索性就带兵赶到了杨仪大军前面,甚至烧了部分栈道,不允许大军撤退。
这下子算是犯了众怒了!大家都以为魏延谋反了,所以杨仪便派遣马岱砍了魏延的脑袋。甚至诛灭了魏延三族。
其实魏延压根就没有谋反的心思,他只是不服气杨仪带队罢了。结果酿成大祸,这事儿跟诸葛亮压根没啥关系,人家都走了,你杨仪还要让他背锅,合适吗?
总结:谣言很可怕。
不传谣不信谣,这才是最正确的办法。你看看谣言多可怕?就是因为有人谣传魏延有投降曹魏的倾向,所以罗贯中老爷子就彻底否定了诸葛亮和魏延的良好关系。
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三国志》
其实两个人的关系别提多好了,要是诸葛亮能坚持一段时间,再打磨一下魏延的性格,说不定魏延就是诸葛亮最理想的接班人。当然了,魏延的行事作风,的确和诸葛亮完全不同。
参考资料:《三国志》
-
先后投降刘备和曹操,如何评价孟达的一生? 2023-12-25
-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战船是怎么烧掉的? 2024-02-02
-
一囚犯被曹操破格提拔,杨沛是怎么逆袭的? 2024-02-15
-
黄皓在蜀汉后期祸乱朝政 诸葛亮当初为何没有杀他 2024-04-19
-
司马懿生平两次装病是为了什么? 2024-02-11
-
结局最好的亡国皇帝,汉献帝的一生也算悲哀 2024-01-3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