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和曹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两人关系很好吗
- 姓名:曹操(155年~220.3.15)
- 别名:曹孟德、曹吉利、曹阿瞒
- 国籍:三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
- 出生日期:155年(乙未年)
- 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庚子年)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 主要成就: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
- 消灭群雄,统一北方
- 开创建安文学,提倡薄葬
- 代表作品:《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等
- 谥号:武皇帝
- 庙号:太祖
- 陵墓:高陵
- 中文名:荀彧(公元163年~公元212年)
- 别称:荀文若、荀令君
- 字号:字文若
- 国籍:东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
- 出生日期:公元163年(东汉延熹六年)
- 逝世日期:公元212年(东汉建安十七年)
- 主要成就:为曹操规划战略方针
- 代表作品:《迎驾都许议》《报曹公书》
- 官职:侍中、光禄大夫,持节
- 封爵:万岁亭侯
- 谥号:敬
- 追赠:太尉
- 典故:荀令留香
对三国时期的荀彧,跟曹操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相比认为,科学认识曹操和荀彧的关系,必是基于“荀彧从最初就认识到曹操是窃国篡汉之贼”的观点基础之上。否则,在摆脱此观点下,荀彧忠汉和荀彧助曹并不矛盾。人生在世,随着环境变化,世界观和目标信念都会产生变化。正如曹操起义当初,也并非想着要位极人臣或权倾天下。既然这样,我们后人又何必强求荀彧能有穿越时空的眼光,去看清30年后的曹操呢?曹操称王有着种种目的,既是个人权欲膨胀,又是日后政治需求。
话虽如此,这并非意味着荀彧择主眼光,与自己的扶汉信念矛盾。在荀彧看来,曹操有着非一般的人主魅力、能力、性格、实力,对荀彧又言听计从,相当尊重,这一切都使得荀彧坚信,曹操能安定天下中兴汉室,光复大汉神器。而事实上,在荀彧与曹操共事的日子里,汉帝有立足之地,百姓有安定生活,横扫诸侯和军阀,使得动荡的汉土,再次趋于王化走向统一。这些都证明,荀彧选择了正确的人主,去实现自己扶汉安民的理想。
你看史书上记载的情况来看,前期我也看不出曹赤壁之战后,曹操转变为政治上的成就。野心变大了,荀彧也控制不了。最近偶尔看了看百家讲坛课题《汉献帝》,讲师认为,荀彧从一开始就并非为曹操效命,与曹操并非所谓的臣属关系。荀彧的真正主子是汉献帝,与曹操只是同事同僚关系。与其说荀彧帮曹操平天下,倒不如说荀彧是在关东诸侯中选择了曹操,利用曹操独特的魅力、性格、能力、实力,来帮助荀彧自己实现扶汉安民的目的。
开始,其实曹操也是终于汉室的。这从他从小的愿望可以看出,他本是忠于汉室的。但人是会变的,古代人也一样,曹操慢慢觉得汉室命运已到,无法复兴。自己的野性也渐渐体现出来,慢慢的变成了枭雄!而荀彧是世家大族,对汉室有一种死忠。
人是会变的吧,你看现在当天要好的朋友,说不定第二天,就因为什么原因反目成仇。而其实曹操一开始是忠于汉室,这与荀彧并不冲突,只是在几十年中野心日益膨胀,无法自已,才走向了不同的路。况且他们俩已不是一直同心协力共事吧,荀彧这哥们最后不是因为反对曹操即位魏公,而“病死”了吗?因为荀彧认为,只有曹操才有平定乱世,匡扶汉室的才能。
简介说下,前期荀彧投靠曹操,认为他能匡扶汉室,于是投靠他。后来发现曹操的野心日益渐增,直至曹操被众人抬举为王时,荀彧才明白。荀彧于是便反叛曹,一开始是忠于汉室,劝他不要反,曹不答应。的确有点搞不明白,以荀彧的才智,应该是可以猜想到曹操以后的行为的。前期曹操荀彧搭配得那么好,后期居然出那么大的问题,的确难以想象。
-
许攸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掉许攸 2024-02-18
-
袁绍:三国最惨的诸侯,儿媳妇还被曹丕抢了 2024-01-04
-
曹操在杀孔融时问子女为何不跑 他们是怎么回答的 2024-04-27
-
攻占益州后没有定都在荆州,刘备是出于什么考虑? 2024-03-21
-
陈群是什么人?刘备错失的最核心人才 2024-01-14
-
鞠义:袁绍麾下第一大将,最后怎么死的? 2024-02-29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