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讲的是什么故事?司马光救的是谁?
- 本名:司马光
- 字号:字公实、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
- 所处时代:北宋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河南光山县
- 出生时间:1019年11月17日
- 去世时间:1086年
- 主要作品:《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
- 主要成就:主持编纂《资治通鉴》、历仕四朝,政绩卓著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官职: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 追赠:太师、温国公
- 谥号:文正
司马光是中国北宋思想家、历史学家。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司马光砸缸》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这个故事一度还被现代人改编成了儿歌。故事里的有两个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司马光,一个是被救的孩童。
没错,司马光就是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作者。不过比起他所写的这本史书而言,可能很多人更为熟悉的是发生在他身上的那个美丽的故事,那就是砸缸救人。
都知道司马光砸缸,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被他救下的孩童后来怎样,为什么老师只提司马光而不提那个孩童呢?
据记载,司马光出生于1019年,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其父亲司马池在光山当县令。在这个官宦之家,司马光从小耳濡目染,在父亲的督促下,7岁的司马光不但能背诵《左氏春秋》全文,而且还能领悟其要义,堪称“神童”。
还是在这一年,发生的一件事让司马光迅速成了家喻户晓的流量人物。《宋史·卷336列传第九十五》记载:
司马温公童稚时,与群儿戏于庭。庭有大瓮,一儿登之,偶堕瓮水中。群儿皆弃去,公则以石击瓮,水因穴而迸,儿得不死。盖其活人手段已见于龆龀中,至今京洛间多为小儿击瓮图。
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童在院子里玩耍,院子里有一个大缸,有个孩子爬了上去,结果一个不小心,失足掉进了水缸里。孩子们看到伙伴掉进水里,都吓得跑开了,只有司马光拿起一块大石头向水缸砸去,结果这个孩童得救了。
一个七岁的孩子临危不乱,沉着冷静,在极短的时间里想起解决办法,这有时候连大人都未必能做到,大家都对司马光的智慧大加赞赏。后来,这件事被京城洛阳的很多画师画成了画四处宣传。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则故事是虚构的。著名的文物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就质疑“司马光砸缸”故事的真实性,因宋代没有烧制大水缸的技术,所以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也就存疑了。
但宋史很严谨,且邵伯温在《邵氏闻见录》里的记载:“司马温公幼与群儿戏,一儿堕大水瓮中,已没。群儿惊走不能救,公取石破其瓮,儿得出。”可见司马光即便砸的不是缸,而是“击瓮”,也能看出这则故事是真实存在的。
只不过,故事里的两个主人公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尤其是水缸里的孩童,为什么自明清以来的国文老师都不曾提起呢?
司马光与王安石的分歧
先说说故事主人公之一的司马光。
司马光自幼聪明,自20岁考中进士后,一路青云直上。不过后来因为双亲接连病亡,司马光索性辞官回乡。几年后,因为父亲友人庞籍的举荐,司马光奉旨来到京城为官。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此期间,司马光阅读了大量的文史典籍,也对国家的发展思考了很多。
因庞籍是皇帝面前的红人,司马光投在庞籍门下时,也成了他的谋臣。而皇帝的很多治国方略皆出自庞籍之手。不过,“人无千日好”,由于宋朝重文轻武,在跟西夏军对战的过程中一败涂地,皇帝一怒之下,庞籍获罪。而司马光也被牵连而归隐,好在后来没有再被追责。
神宗继位之后,锐意革新,作为变法的先锋,王安石受到皇帝的重用。本来王安石跟司马光是一对好朋友,不过因两人政见不合而产生庙堂之争。
王安石主张开拓财路,图强革新,不过司马光觉得应该稳扎稳打,全国上下缩减开支,百姓需要休养生息。
毕竟自己曾经有罪加身,而在面对皇帝支持的王安石,司马光显得底气不足,他在看了朝廷的风向标之后,果断提出到地方上任职,打算远离庙堂。避开朝廷风雨,他也可以安心写他的《资治通鉴》。
完成这部史诗巨著时,司马光65岁。因为著书有功,神宗皇帝对其大肆褒奖。神宗死后,王安石变法戛然而止,司马光重新回归权力核心。
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蓑烟雨任平生。一生的起起伏伏,潮起潮落,再回到朝廷之后的司马光风光无限,为了歌颂他的品格,他小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又被重提,甚至很多人也将故事里的另外一个主人公——落水的孩童,也给搜索了出来。
你不知道的上官尚光
史书上关于司马光砸缸获救的孩童究竟是谁,提之甚少,而且没有特别清晰的说法。不过,在河南的一个县城中,却找到了这个人的蛛丝马迹。
这个孩子复姓上官,因为被司马光救了以后,为表感恩,改名为上官尚光。根县志记载,上官尚光被救以后,发奋读书参加科举,最终金榜高中,最后官至宰相。不过这个说法莫衷一是,没有相关的史料依据。
很明显,如果官至宰相,因为司马光和那个孩童两人年龄应该差不了太多,换句话说,上官尚光当宰相,司马光不可能不认识,而且后来的史官为了巴结司马光,一定会将这件事大写特写。然而让人意外的时,野史一大把,正史无处寻。
但是,虽然没有相关记录,并不影响民间对司马光救人品格的赞颂。人们为司马光的勇敢、冷静和处事果断而叫好。
而上官尚光的后人为了纪念司马光的救命之恩,还在城西龙堤南坡建了一个“感恩亭”。多年以来,龙堤南坡也被世人称为“上官岗”或“尚光岗”。来到此处的人,尤其是很多孩子们,都以学习司马光为榜样。
上官尚光这个孩子究竟是谁,至今仍然是个未解之谜。那么老师为何不提呢?学问应该严谨,历史更应该严谨,在没有弄清“上官尚光”究竟是谁,而他到底是不是跌落缸里的孩子,甚至上官尚光究竟有没有这个人,在处处存疑的情况下,我们的老师当然不会臆造历史。
缺憾也是一种美,正如“司马光砸缸”,我们的确不知道这件事的真实性,但却不影响这个故事背后透露的美好品格。司马光勇敢行为,一直在激励着很多孩子,并一直会影响下去,发光发热。
-
宋真宗赵恒执意娶刘娥是什么原因?二人的感情如何 2024-05-07
-
历代皇帝简介以及历史评价:南朝宋顺帝刘准 2024-03-27
-
赵匡胤一辈子最怕的武将是谁?符彦卿是何许人也? 2024-01-26
-
为什么说“安石乱天下”?王安石做了什么? 2024-03-04
-
南宋末年三杰分别是谁?他们在历史上有何影响? 2024-01-01
-
历史上赵匡胤的原配夫人是谁?结局如何? 2024-04-0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