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寂是什么人?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 本名:裴寂(573~629)
- 别称:裴玄真
- 字号:字玄真
- 所处时代:隋唐时期
- 民族族群:汉人
- 出生地:蒲州桑泉
- 出生时间:573年
- 去世时间:629年
- 主要成就:唐朝第一位宰相
- 官 职:司空、左仆射
- 爵 位:魏国公
- 追 赠:相州刺史、工部尚书、河东郡公
裴寂唐朝开国功臣、也是唐朝第一位宰相。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裴寂是唐高祖李渊最宠幸的大臣。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掉兄弟李建成、李元吉,并逼迫李渊退位以后,他是怎么对待李渊这位最宠幸的老部下的呢?
先来说说裴寂为什么是李渊最宠幸的大臣。
李渊在起兵以前,裴寂就是他最好的朋友,两人经常在一起喝酒打牌。后来,李世民想逼迫李渊起兵造反,便和裴寂商量。裴寂当时掌管隋朝的晋阳宫,于是他搞来一些宫女,趁李渊酒醉的时候,让宫女和李渊呆了一晚。李渊睡了皇宫中的女人后,不得不起兵。这一件,是裴寂的功劳之一。
裴寂的第二个功劳,就是当时李渊打进长安后,立杨侑为傀儡皇帝,自任大丞相。后来,裴寂又帮助杨侑把皇位顺利地“禅让”给李渊。
由于有这两个大功劳,再加上李渊和裴寂关系本身就非常好,因此李渊把裴寂封为丞相,对他格外优待。经常赐食物给他,而且每次上朝,就要给裴寂准备凳子。
不过,裴寂这个人,打仗却不行,后来几次带兵打仗,都败得很惨。以至于李渊不得不批评他,把他下狱。不过很快又把他放出来,重新重用。
后来,有人告裴寂想造反。这事经过调查,没有真凭实据。李渊觉得特别对不起裴寂,还派自己的三个贵妃,带着美食宝器去裴寂家安抚他。最有奇特的是,李渊还让自己的三个贵妃在裴寂家里留宿。李渊这样做,无非是想表明,自己对裴寂不设防。
从以上经历我们可以看出,李渊对裴寂多么宠爱。
后来,李世民发动政变,夺取了皇位。
李世民夺了皇位以后,是怎么对待裴寂的呢?
李世民在整个夺位过程中,除了杀李建成、李元吉,以及他们的儿子外,对所有的大臣,包括李建成、李元吉的那些亲信魏征、王珪等人,都是非常好的,并没有打击他们,反而对他们相当重用。就连在玄武门政变中,试图率军攻打秦王府的冯立、薛万彻等人,李世民对他们也是优待有加。
照理说,李世民有这样的处事方式,他对裴寂,应该也是很好的。
确实,一开始的时候,李世民对裴寂也不错。李世民不但增加了他的食邑,而且有一次去南郊祭祀,还让他和长孙无忌陪自己同乘一辆车。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的关系,也就相当于李渊和裴寂的关系。由此可见,李世民对裴寂还是很厚爱的。
不过,很快,李世民就开始打击裴寂了。先是有一个叫法雅的和尚,本来可以出入皇宫,因为不让他去了,因此说了一些怨言。杜如晦把他抓起来审问,于是法雅说,他说的这些话,裴寂是听到过。意思是裴寂知道不上报。裴寂辩解说,当时他在生病中,意思是还没来得及汇报。
说起来这也不算大事,不过李世民却很生气,削夺了裴寂一半的食邑,让他回老家。
裴寂回去以后,有个狂人对裴寂的家童说:“裴公有天分。”意思是说他有“天命”,也就是有“皇帝命”。裴寂吓得让监奴恭命把这个人杀了。可是监奴却把这个人放了。后来恭命又贪污,裴寂要处罚他,他吓了,干脆把狂人的事情告诉了李世民。
李世民听说后,勃然大怒,说裴寂有四条大罪,应该被处死。不过,因为大臣们求情,最终,李世民判裴寂流放。先是流放到交州,接着又流放到静州。然后他死在那里。
可以看出,李世民对裴寂的打击,确实是很大的。
有人甚至认为,所谓狂人说裴寂有天命,很可能是李世民设的一个局。那个恭命,就是李世民安插在裴寂身边的一个棋子,目的是挖一个大坑,让裴寂往里面跳,等他跳进去后,便以此为借口来收拾他。
不过,这只是一种猜测,并不能确定。但不管怎样,李世民对父亲的宠臣裴寂,确实是非常刻薄的。
李世民可以善待李建成、李元吉的部下,为什么却容不下李渊的部下呢?
我觉得,根本的原因,倒不是李世民忌惮裴寂,害怕他把持朝政。而是因为李世民觉得裴寂没什么本事,同时政治上又很糊涂。总之,也就是瞧不上裴寂,因此不愿意用他。反过来,像魏征、王珪这样的文臣,以及薛万彻、谢叔方这样的武将,因为非常有能力,所以李世民要重用他们。
也就是说,李世民并不是藏有什么私心,还是从大臣的能力上来考虑的。
-
王皇后毫无保留的支持着唐玄宗,为什么会被废黜呢? 2024-03-15
-
李世民真的是痴恋美艳的萧皇后吗?真相是什么 2024-02-07
-
唐太宗最疼爱的女儿,晋阳公主的一生却是悲惨的 2024-02-28
-
武则天是靠什么把李世民迷得神魂颠倒的? 2024-02-08
-
李渊掌百万雄兵,尉迟敬德逼宫时为什么会投降? 2024-01-08
-
李孝恭在凌烟阁是什么排名?他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 2023-12-28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