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郃和许褚都面对过乱箭 两人结果为何完全不同
- 中文名:许褚
- 别称:虎痴、虎侯
- 字名:仲康
- 国籍:曹魏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谯国谯县
- 职业:武将
- 主要成就:渭水救曹操,吓退马, 曹魏开国功臣
- 官爵:武卫将军
- 封爵:关内侯、万岁亭侯、牟乡侯
- 谥号:壮侯
- 相貌: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容貌雄毅
对同样是面对乱箭,为什么张郃被杀,而许褚却活下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得知,虽然在战争上使用弓箭,不够光明正大,但还是有很多著名的武将,在战场上因中箭而失去战力,甚至直接阵亡。例如江东猛虎孙坚,曾令董卓闻风丧胆,结果在讨伐黄祖时,于岘山中箭,英年早逝;东吴名将凌操,同样在征讨黄祖的战争中,被一箭射杀;威震华夏,能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的关羽,与庞德交战,则被一箭射中了前额,等等。除了蜀汉和东吴的名将之外,曹魏的名将,也有在战场上中箭身亡者,而且他比前几人更为悲惨,因为他被射中的,并非要害,而是膝盖,可是他还是倒在了战场上,这个人是谁呢?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擅长利用地形作战,且用兵巧变,曾让刘备忌惮的张郃。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复出祁山,诏郃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意思是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时候,张郃奉命迎敌,当诸葛亮退至木门的时候,张郃率军追击,双方激战,正在这时,张郃被一箭射中了右膝盖,战死沙场。另外据《魏略》记载,张郃早就料到了诸葛亮会安排伏兵,本不想追击,可是司马懿强行下令,他只能率兵前往。也就是说,张郃在战前便有着防备心理,可是他依旧没有逃脱战死的命运。说到此处,我们不得不感叹一声,战场上,弓箭真的不长眼。
可是另一位曹魏悍将,却用实际行动,否定了这一点,这个人就是有“虎痴”之称的许褚。潼关之战的时候,曹操与马超隔渭水对峙,有一次曹操想要北渡,先行安排士兵渡河,他与许褚率领百余人断后。就在这时,马超军突然放箭,并开始追杀曹操。许褚赶紧扶曹操上船,一面斩杀争相上船的士兵,一面手执马鞍为曹操挡箭,一面还要划桨。然而这等危急情况下,许褚不但保得曹操无失,自己也没有受什么重伤。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因为许褚比张郃武艺更加高强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此事,小编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距离有区别
马超率兵追来的时候,许褚能够来得及扶曹操上船,可见追兵距离他有一定的距离,虽然弓箭是战场上常见的武器,但是并非人人都是神箭手,如果距离较远,中箭的可能性,便会降低许多。而张郃追击诸葛亮的时候,双方应该是短兵相接的状态,这种情况下,蜀军放箭,张郃中箭的几率自然比较大。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许褚没有受重伤,甚至可能毫无无伤,张郃却中箭身亡了。
二、弓箭有区别
许褚面对的情况,虽然“矢如雨下”,但是马超和他的士卒,使用的都是普通弓箭,在距离较远的情况下,杀伤力就会逐渐降低,许褚就算中箭,只要不是要害,应该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张郃面对的人是诸葛亮,众所周知“亮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损益连弩是什么?改良版的弓箭,不但可以连发十箭,其杀伤力也比一般的弓箭,要大的多。所以张郃只要中箭,想要保命,就几乎算是妄想了。
三、运气有区别
虽然运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却是的的确确存在的。在战场上弓箭的确不长眼,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名将,惨遭射杀,张郃就是这些不幸者中的一员。然而也正是因为弓箭不长眼,所以它们也可能瞄不准目标,让本该中箭的人,逃过一劫,许褚则恰巧是幸运者中的一员。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张郃在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依旧中箭身亡;许褚突然面对万箭齐发的状况,还要一心多用,却未有受伤的记载,这并非是因为许褚的武艺,比张郃更高强。这一情况,之所以会发生,既与客观的因素有关,也有运气的成分在内。
-
赵云死后诸葛亮只是落泪 张苞死后诸葛亮为什么会直接吐血 2024-04-19
-
诸葛亮北伐先后进行了多次 诸葛亮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2024-04-24
-
三国时期司徒是多大的官职?王朗在曹魏是何地位? 2024-03-15
-
公孙瓒手下有三大猛将,最后分别投靠了谁? 2024-02-21
-
贾诩在汉末乱世中的生存之道是什么样的? 2024-05-07
-
杀了魏延后杨仪为什么要自尽?真相是什么? 2024-03-27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