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休对曹魏做出了哪些贡献?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 本 名:曹休(?~228)
- 字 号:字文烈
- 所处时代:汉末三国
- 民族族群:汉人
- 出生地:沛国谯
- 去世时间:228年11月8日
- 主要成就:下辨之战破吴兰,武都退张飞,洞浦破吕范,皖城斩审德
- 官 职:征东大将军、扬州牧、大司马
- 爵 位:东阳亭侯→长平侯
- 谥 号:壮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名人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太和二年(228年),曹魏与东吴爆发石亭之战。大司马曹休率领十万魏军讨伐东吴,结果被陆逊率领的三万吴军打败,损失惨重。曹休年少时被曹操誉为曹家“千里驹”,在抗击蜀汉与东吴的战斗中表现突出,有很好的军事能力,那他为何会在石亭之战惨败呢
一,投奔曹操
曹休出身沛国曹氏,是曹操堂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休之父患病身亡,曹休为了躲避战乱,便匆匆安葬父亲,带着母亲逃往江南。中平六年(189年),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消息传至江南,曹休于是北上前往投靠。曹操见曹休有勇有谋,于是称赞他是曹家的“千里驹”,把他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让他同曹丕同吃同住。
曹休随曹操四处征战,还统帅精锐骑兵虎豹骑护卫其安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为了夺取汉中,于是出兵伐曹,派吴兰驻军下辨。曹操派曹洪与骑都尉曹休抵御刘备,还对曹休说:“虽然你名义上是辅佐曹洪的参军,但是事实上的主帅。”曹洪听了,于是把所有事务交给曹休处理。
二,抵御蜀军
刘备派张飞屯兵固山,想要切断曹军退路。曹洪得知此事,便与众军商议对策。曹休建议说:“蜀军若真能切断我军退路,就应该小心保密,现在反而大张旗鼓的宣扬出来,一定是虚张声势。我军应趁蜀军没有完全集结之时,立即攻打吴兰,只要吴兰战败,那张飞一定会退军。”曹洪采纳,于是曹军军大败吴兰,吓走张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在汉中之战惨败,曹休只得随他退军。
三,对抗东吴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逝,子曹丕继任魏王。曹丕封曹休为领军将军、东阳亭侯,后又晋封他为镇南将军、都督诸军事,防备东吴。曹休为了震慑孙权,于是主动出击,派兵攻克历阳,焚烧芜湖吴军营寨。曹丕大喜,于是晋封曹休为征东将军,扬州刺史,安阳乡侯。
黄初三年(222年),曹丕亲征孙权,曹休于是担任征东大将军,率军在洞浦大败吴将吕范。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死,太子曹叡即位,封曹休为长平侯。曹休为了在曹叡面前展示军功,于是在皖城击败吴将审德,招降韩综、翟丹。曹叡大喜,于是封曹休为大司马。
四,石亭惨败
今使君若从皖道进住江上,鲂当从南对岸历口为应。若未径到江岸,可住百里上。令此间民知北军在彼,即自善也。此间民非苦饥寒而甘兵寇,苦于征讨,乐得北属,但穷困举事,不时见应,寻受其祸耳。如使石阳及青、徐诸军首尾相衔,牵缀往兵,使不得速退者,则善之善也。鲂生在江、淮,长于时事,见其便利,百举百捷,时不再来,敢布腹心。(三国志·周鲂传)
太和二年(228年),孙权得知曹休有南侵的意图,于是派鄱阳太守周鲂向曹休诈降。周鲂为了获得曹休信任,于是连续给他写了七封降书,称东吴可破,自己愿为内应。曹休信以为真,于是上书魏明帝曹叡报告情况。曹叡大喜,下令南征东吴,于是派司马懿沿汉水南下,派曹休进军寻阳。
周鲂为了使曹休更相信自己,还亲自割下自己的头发以示忠诚。由于古人深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思想的影响,曹休对周鲂更加信任,彻底放下了戒备。然后曹休不等贾逵前来,竟然独自率军孤军深入。周鲂则早把曹休的虚实告知孙权,孙权于是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军抵御曹休。
魏吴两军交战,结果曹休兵败退守石亭。魏军军心不安,在晚上发生骚扰,吴军又趁机发动进攻,大败魏军。幸得贾逵率军前来救援,虚张声势,吓退吴军追兵,曹休才得以安全逃回。战后曹休羞愧不已,于是向曹叡请罪,但曹叡并未责罚他,而是派骑校尉杨暨前往安抚。不久曹休羞愧而死。
总的来说曹休是曹魏名将,深受曹操信任,得以统帅精兵虎豹骑护卫曹操安全,在汉中之战与讨伐东吴的战斗中表现良好,因此志得意满,轻视东吴。石亭之战时曹休刚愎自用,轻信周鲂假投降,率军孤军深入,结果遭到吴军袭击,惨败而归。
-
华佗的医学思想是怎么产生的?“五禽戏”是什么? 2024-02-28
-
童渊:三国时期有名的武术家,徒弟一个比一个厉害 2024-02-23
-
历史上徐晃颜良的真实实力怎么样?谁更胜一筹? 2024-03-15
-
曹操当初实力比刘备还要强 诸葛亮为什么不选择曹操而是刘备 2024-05-04
-
三位生前风光无限的大将,最后却死得很窝囊 2024-01-10
-
曹操的谋士戏志才:完全被三国演义忽略的牛人 2023-12-2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