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称帝时有三个人反对 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 中文名:刘备(161~223.6.10)
- 别名:汉昭烈帝、汉先主、刘玄德、刘皇叔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
- 出生日期:公元161年7月16日
- 逝世日期:公元223年6月10日
- 主要成就:夺取两川、建立蜀汉、对抗曹操
- 庙号:烈祖
- 谥号:昭烈皇帝
- 在位 :221年4月—223年6月10日
历史名人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备在成都称帝时,只有三个大臣反对,结果最终都没有好下场,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建安二十五年的时候,曹丕终于按捺不住寂寞,强迫汉献帝将皇位传让给他,延续400多年的大汉朝终于灭亡。而这个时候也就给了刘备一个机会,要知道刘备是三国之中唯一一个打着匡复汉室名义的诸侯,所以如果汉献帝还在位的话,那么刘备绝对没有理由称帝。因为在他笼络的人才当中,有很多事想着扶持汉室的。
但是这个时候,汉献帝已经将皇位让给了曹丕,也就是说大汉王朝从法理上来说已经不存在了。而站在蜀国的角度上来说,他们一向奉汉献帝为天子,将自己摆在一个汉臣的位置上,但这个时候汉朝已经不存在了,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没有了名义上的天子。
这个时候刘备只有两个选择,第一个就是重新拥立一个汉室后裔为皇帝,这个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第二个选择就是刘备自己登上皇位,在名义上继承汉室的江山,这样匡复汉室就成了匡扶他自己。所以在这个时候,以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军师将军诸葛亮等人为首的大臣们,就开始陆续的进言刘备登上皇位。
刘备当然是屡屡的推辞,直到第二年的时候才正式登基,建立了蜀汉政权以继承汉祚。刘备登基可以说是比较顺利的,因为他有他自己独到的用人方法,所以蜀汉的大臣都非常的拥护他。但是有一点却和曹魏政权一样,刘备帐下也有几个忠于汉室的大臣,他们对于刘备的称帝,曾经公开的提出反对意见。
第一个就是时任尚书令的刘巴,刘巴就劝刘备说:你如果这样做的话,就相当于自绝门户,也就是成为忠于汉室的人的敌人,所以希望刘备能够暂缓称帝。另一个人叫雍茂,这个雍茂当时在刘巴门下当一名主簿,也随着刘巴反对刘备称帝。
还有一个就是益州名士费诗,费诗的态度更加的坚决,他就对刘备说:您之所以率大军起兵,就是因为曹操父子把持汉家江山、欺辱汉献帝,想要为汉室江山讨回一个公道,但是如今大敌都还没有打败,就先自己当上了皇帝,肯定会引起天下仁人志士的疑惑。费诗并且举了汉高祖刘邦的例子,说刘邦攻入关中之后,推翻了秦朝,抓住了皇帝子婴,甚至都退让不敢称帝,更何况你现在连益州这个门户都没有出去,就想着自己当皇帝,这样恐怕是有点不太合适吧。
刘巴这个人可以说是非常的有才华,本来是在荆州刘表的地盘,后来刘琮举荆州投降曹操,几乎所有的人都向南追随刘备,只有刘巴向北投靠了曹操。后来曹操便派刘巴到荆州为使,结果到荆州之后,刘备已经拿下了零陵三郡,刘巴这个时候根本没法再向北找曹操、进退两难。这个时候,诸葛亮听说刘巴在荆州就写信想要让他出仕,但是刘巴却死活都不肯投降刘备。
甚至改名易姓,千里迢迢逃到了交趾去,后来因为和交趾的太守不和,又只好逃回益州投靠刘璋。结果过了没多久,益州的刘璋投降了刘备,而刘巴也变成了刘备的俘虏,这个时候才不得已投降刘备。
刘巴可以说处处都在和刘备作对,当初刘璋想要赢刘备攻汉中时,刘巴就多次劝谏刘璋不可迎刘备,否则必为刘备所害。而且刘巴投降刘备之后,还非常看不起张飞等人,张飞有一次去拜访他,结果他却把张飞晾在一边,一句话都不跟张飞说,并且后来对别人说:''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
刘备可以说对他非常的不满,但是因为爱惜他的才华,所以对他委以重任,后来累迁至尚书令,但是却十分的不信任他。所以后来他在和雍茂劝刘备不要称帝的时候,刘备虽然没有责怪他,但是却明显的表现出了不满,使得刘巴只好小心翼翼的闭门谢客,第二年的时候就郁郁而终。而他手下的主簿雍茂,则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刘备后来干脆找了一个别的理由将他处死。
费诗是刘璋的故旧,可以说也是非常的有才华。刘备在自任汉中王以后,封关羽为前将军,黄忠后将军,但是关羽却羞与老兵为伍不肯接受。这个时候正是费诗前往劝解,才是关羽接受了任命。但是后来费诗劝诫刘备称王之后,被刘备定了一个忤逆之罪,直接贬到永昌县做一个小小的从事。
-
曹操和孙权作为一方霸主 两人之间有没有见过面 2024-05-09
-
曹操为什么会放过貂蝉?他不好色吗 2024-02-16
-
他是三国中的草包将军 一生没怎么打过胜仗,生活却十分滋润 2024-01-30
-
三国时期司马氏都有哪些长寿之人? 2024-04-22
-
历史上张飞关羽刘备的关系怎么样?始终不离不弃 2024-02-14
-
曹操和刘备等人死后孙权还活了29年 孙权为何一点作为都没有 2024-01-29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