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蛊之祸中最大的受益人是谁?为何是汉武帝?
- 姓名:刘彻(公元前156~公元前87)
- 别称:刘彘、汉武帝
- 国籍:中国(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长安皇宫
- 出生日期:公元前156年(景帝前元元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87年(武帝后元二年)
- 宗教信仰:儒家之学
- 主要成就:开创汉王朝军事最鼎盛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首开丝路,大破匈奴,征服西域,吞并朝鲜
- 代表作品:《秋风辞》《瓠子歌》《天马歌》《悼李夫人赋》
- 谥号:孝武皇帝
- 庙号:世宗
- 陵墓:茂陵
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前141—前87年在位。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名人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巫蛊之祸,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大悲剧。这场大悲剧中,几万人不幸丧身。太子与皇后、刘姓皇室,以及一众大臣都纷纷被逼自杀或被杀。很多人都陷入了深重的灾难之中,无法自拔。但是,在这场灾害中,也不是没有胜利者,这个胜利者就是汉武帝。
有人可能会说,汉武帝也不是胜利者,因为他的儿子刘据被杀了,他内心很痛苦,很后悔。后来,他还建了思子宫,表达这种后悔之情。他还杀了很多人,为太子的事情报仇雪恨。
那么,汉武帝真的后悔了吗?我不敢说汉武帝没有后悔。我只是说,如果太子刘据活着,那样的话,汉武帝绝对不会是后悔的感觉,而是心里充满深深的不安。再说了,在这个事件中,汉武帝是整个“巫蛊之祸”唯一的胜利者。作为一个胜利者,他不大可能是一种后悔的样子。
那么,为什么说汉武帝是整个“巫蛊之祸”的胜利者呢?
其一,汉武帝铲除了太子党。
太子党在汉武帝晚年,已经成了相当大的气候。
之所以太子党成了相当大的气候,其实是汉武帝自己造成的。
一者,他对卫子夫极为宠幸。本来卫子夫只是个歌女,进入宫中后,也只是一般的嫔妃。不过,由于陈阿娇不生育,又非常嫉妒。因此,最终汉武帝废黜了陈阿娇的皇位,改立卫子夫为皇后,并对她盛宠不断。这无形之中,让皇后一派的势力极大地提高了。
二者,卫青、霍去病在汉武帝匈奴政策中,立下了绝世的功劳。虽然两人都先后去世了,但是,由于他们的战功,又提拔了众多的亲信骨干,因此,他们在军队,乃至在整个国家中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三者,刘据被立为太子已经30多年了,他当太子当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而且当时汉武帝三天两头都生病躺在床上。因此,包括刘据自己在内的很多人,都想让刘据快速上位。
所有这一切,都让汉武帝深深忧虑。铲除太子党,才会让他心里有些许的安慰。所以,汉武帝在“巫蛊之祸”的前期,不但逼迫卫子夫和刘据自杀,而且还把跟随刘据的人捕杀怠尽,也由此铲除了太子党。
其二,铲除朝廷中那些对自己有丝毫不忠的人。
在整个“巫蛊之祸”的过程中,朝臣们可以说真是左右为难。他们父子打架,互相残杀,但是却一定要这些大臣们表明立场,有所决定。大臣们可以说左不是,右也不是。
比如,丞相刘屈氂听说他父子打起来了,丢掉官印就跑,不想趟这趟浑水。但是最终,却被汉武帝抓起来,强迫他率军征讨刘据。平定刘据造反后,最终刘屈氂并没有善终,被汉武帝腰斩。
比如任安。刘据把符节交给他,让他跟随自己造反。任安接受了符节,跑回家躲了起来。本来这是任安左右为难的表现,但是汉武帝却认为他骑墙。还是把他腰斩了。
再比如田仁,打开城门放刘据出去,他认为汉武帝与刘据毕竟是父子,不愿意他们相残。但依然被汉武帝腰斩于市。
以上这些人,或者因为不愿意接受汉武帝指挥,或者因为不愿意接受刘据的指挥而被杀。那些接受汉武帝指挥,积极追杀刘据的人呢,最终在汉武帝后悔后,也通通被杀掉了。说他们不劝说自己,还跟着追杀太子。
看看,这些大臣有多难处。
不过说白了,也就是汉武帝故意要杀这些人,借“巫蛊之祸”,找个理由罢了。
其三,铲除即将可能掌权的新贵。
汉武帝在“巫蛊之祸”后,很快就“后悔”了。他一“后悔”,就把江充的那些朋党给统统杀掉了。
江充及其党羽,显然是汉武帝的新贵。正是因为汉武帝高度宠幸他们,他们才肆无忌惮,想要陷害太子刘据。
虽然江充被刘据杀掉了,但是江充的那些党羽,包括苏文等人还在。汉武帝当然不能让他们留在人间,于是,便借自己“后悔”一事,对他们进行了杀戮。
总之,整个“巫蛊之祸”后,汉武帝对朝廷进行了新一轮的洗牌。他的皇权也因此变得牢不可破了。
-
汉文帝为什么废不掉年老色衰的窦漪房? 2024-04-05
-
历史上韩信都参与过哪些有名的战争? 2024-04-02
-
吕后为什么会选曹参为丞相?她是什么用意 2024-02-17
-
张汤是谁张汤简介 西汉酷吏张汤是怎么死的 2023-12-15
-
郦商是什么样的人?汉初功臣名列第六位 2024-01-25
-
盘点历史上著名的九大名将,他们分别是谁? 2024-01-3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