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和赵光义都夺位了 两人风评为何天差地别
- 中文名:宋太宗(939~997)
- 别名:赵炅、赵匡义,赵光义
- 字:廷宜
- 国籍:后周,北宋
- 朝代:宋朝
- 职业:宋朝皇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开封府浚仪县崇德坊护圣营官舍
- 出生日期:939年11月20日
- 逝世日期:997年5月8日
- 主要成就:灭北汉,基本完成全国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 庙号:太宗
- 陵寝:永熙陵
- 在位时间: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
- 年号: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 谥号:神功圣德文武皇帝
- 中文名:赵匡胤
- 别称:香孩儿、赵九重、赵玄郎、赵元朗、艺祖、宋太祖
- 字号:字元朗
- 所处时代:五代→北宋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洛阳夹马营
- 出生日期:公元927年3月21日(丁亥年)
- 逝世日期:公元976年11月14日
- 主要成就:建立宋朝,结束五代十国战乱局面
- 代表作品:《咏初日》
- 庙号:太祖
- 在位时间: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
- 年号:建隆、乾德、开宝
- 籍贯:涿郡
- 姓名:李世民(599.1.23~649.7.10)
- 别称:唐太宗,天可汗
- 国籍: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陕西武功别馆(今陕西省武功县)
- 出生日期:公元599年1月23日(己卯年)
- 逝世日期:公元649年7月10日
- 主要成就:文韬武略,平定乱世,开疆扩土,贞观之治,求贤纳谏,宽厚爱民
- 代表作品:《帝范》,《贞观政要》等
- 在位时间:公元626年登基(在位23年)
- 庙号:太宗
- 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 尊号:天可汗(唐周边各民族尊称)
- 年号:贞观
- 上一任皇帝:李渊(唐高祖)
- 下一任皇帝:李弘(唐义宗)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带来同样是夺位,为什么李世民万古流芳,赵光义却风评很差?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名人小编一起看一看。
“玄武门事变”是中国古代史上家喻户晓的一桩大事,李世民通过血腥的政变成功以非嫡长子的身份上位。而宋太宗赵光义虽然史书记载是赵匡胤传位给他,但一直有不少的疑问,更有“烛影斧声”这样的野史让后人津津乐道,也可以说是“非正常上位”。但是,同样经历的两人在历史上的口碑却天差地别。虽然李世民也有很多非议,但“千古一帝”的身份还是公认的。而赵光义的名声却很差,还安上了“高粱河车神”这样侮辱性的外号。
赵光义
当然,赵光义的功绩和李世民根本没法比,李世民前有赫赫战功,打下了大唐的一大半江山,后又“贞观之治”,建立了大唐盛世。而赵光义的治国能力乏善可陈,军事能力更不用提。他也曾心怀壮志,想要亲征契丹,收回幽云十六州,结果一通瞎指挥导致高粱河大败,坐上驴车慌不择路的逃跑,被后世冠以“高粱河车神”的威名,足以和孙权的“孙十万”媲美。
李世民
可以说赵光义对大宋朝没有丝毫的贡献,只是有一个好哥哥照顾而已。事实上,很多人连赵匡胤都瞧不起,认为他是欺负后周孤儿寡母。如果柴荣不早逝,哪轮得到赵家兄弟摘桃子,说不定收复燕云,统一全国也是手到擒来。
如果仅仅是能力不行,赵光义也不至于受到这么多诟病,赵光义更差的是做人,尤其是太对不起自己的哥哥赵匡胤了。赵匡胤是怎么对他的?自己亲生儿子都没封王,却将弟弟封了王,还担任了京尹、中书令这样重要的职位,可以说是对弟弟毫无保留。一开始赵光义没有子嗣,赵匡胤给他找媳妇。赵光义体态比较胖,十分怕热,赵匡胤亲自监工在他府中修建了一座大型水车用来降温。
赵匡胤
赵光义怎么回报对自己掏心掏肺的哥哥的?“烛影斧声”的传说即使是虚构的,坑害自己的侄子赵光义绝对脱不了关系。赵光义上位时口口声声将来会将皇位还给自己的侄子,结果逼侄子赵德昭自杀而死,另一个侄子赵德芳死的也是不明不白。
虽然李世民也杀兄弟,杀侄子,做得比赵光义还狠,但那是明面上的政治斗争,是记录在史书上的,任后人评说。反观赵光义做得偷偷摸摸,实在是让人不齿。所以李世民强占自己的弟媳,后世认为是风流。赵光义侮辱小周后,就让人唾弃了。
小周后
治国毫无建树的赵光义对自己的名声比李世民还看重,认为自己节俭勤政、不好女色。且不说这些话连当世人都不信,后世人也是非议不断。但一个皇帝奢侈、好色真的重要吗?如果有收复燕云,扫平契丹的战绩,谁又在乎那一点风流韵事呢?
-
赵家天子杨家将的故事 2023-12-12
-
南宋著名史学家徐梦莘简介:编成了《三朝北盟会编》 2024-03-22
-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那么的崇尚节俭? 2024-04-02
-
徐宁为什么会成为第一个牺牲的梁山正将? 2024-02-19
-
南宋右丞相梁克家简介:编撰完成了福建地理志 2024-03-22
-
吴家将:南宋第一武将世家,最后结局如何? 2023-12-26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